北京普通高中招生方式将会发生巨变

说学有山珊 2024-11-04 20:00:42

北京正在实施淡化中考中招策略,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目前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不确定因素多,暗礁多,矛盾多。教改容易,课改也容易,但评价改革极其艰难。即北京的教改、课改如何和招生配套的问题。新一轮以海淀五小强校为首的教育集团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招生方式,逐渐打开一条细微的通道。

我不认为这种招生方式是小范围的,可能会牵涉到北京整个基础教育招生方式,尤其是中招方式有可能会发生巨变。最近传出消息,北京普通高中有多元化招生方式。

清华附中目前没有对外公布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招生方式,海淀五小强校已经公布了招生方式。面向集团内部招生,最少的是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60人,最多是人大附中、一零一和北大附中200人。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招生和以前相比,是不同的。

第一,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主体有变化,以前主要是高校招收拔尖创新人才相关学生,而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招生的主体校是普通高中校;

第二,也是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最重要的特点,不再局限于高中和少数初中生,而是渗透到了小学学段,如一零一中学、北大附中和十一,这对基础教育招生、教学影响极大。正因为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主体是高中校,面向小学高年级学段招生,所以才会带动整个基础教育的骨牌效应。即使集团内招生,北京基础教育首先面临不是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培养,而是生源竞争;

第三,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招生第三个显著特点是高校和高中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如人大附中协同北大、清华、人大、国科大、北航、北理工等多所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设计并实施。

海淀五小强校跨学段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招生方式,和现在1+3项目、直升计划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尤其是面向小学高年级拔尖贯通培养的方式,在中招阶段,以直升计划或其他名义消化中招计划。我不认为这种招生方式是小范围的。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正在北京大范围兴起,通过轰轰烈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举措来看,拔尖创新人才并不是针对少部分学校少部分学生,通过近段时间部分区发布相关措施来看,北京各区均会有基地校,北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将来可能超过100所,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态势。未来,北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可能会超过100所。北京一共有普通高中300多所,三分之一的普通高中都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所以是大范围的。

这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是不是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招生呢?有可能的。

最近有消息传出,北京探索集团学生多元发展和创新培养机制。搭建集团学生成长立交桥,为实现学生在集团内的连续培养、联合培养做好整体设计,按照分步有序原则,支持有条件、有干劲的集团积极探索初高衔接“1+3”、“2+3”、“3+3”实验、扩大集团直升比例,以及小初高衔接“6+3+3”等多样化培养渠道,鼓励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足球人才培养试点代等项目纳入实验,支持教育集团内部规范开展跨校区游学培养。

如果这项招生政策大范围实施,北京普通高中招生方式将会发生巨变,无论“1+3”、“2+3”、“3+3”还是“6+3+3”,从小学到初三义务教育所有学段都有对应的贯通培养方式的招生方式。那么,北京的中考中招就会出现历史性的淡化。

北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方式,无论小学高年级还是初中学段学生,中招通过北京固有的项目计划升学即可。最核心的矛盾不是中招,而是高考阶段。这些按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招生贯通培养方式的招生方式,高考如何升学。目前特殊类型招生项目包括强基计划在内,共有9个,招生人数少,出口很窄。海淀五小强校上课方式主要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开展,虽然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招生方式有高校参与,但没有单独的升学渠道。由此可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招生贯通培养方式招生的学生,大比例依然通过高考完成高等教育的衔接。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