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隐居十六雅事之“缥香”:林薄温诗册,花风落不厌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4-11-08 01:40:11
一、隐居十六观与缥香的渊源

陈洪绶在 1651 年中秋之夜,醉酒西湖边,为友人沈颢作《隐居十六观》图册。此图册作于他逝世前一年,是 16 帧表现隐居生活的白描人物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六观取自《观无量寿经》中的 “十六观之门”,每一幅都各有用典,援引了庄子、刘辰翁、苏轼、陶渊明、班孟、宗炳、孙楚、魏野、李白、鱼玄机等人的事迹。

其中,“缥香” 一观在隐居雅事中具有独特地位。它虽具体典故暂未明确,但从整组图册的风格来看,应是陈洪绶对隐居生活中一种雅致情境的描绘。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陈洪绶以画寄情,通过这十六观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缥香” 或许代表着一种清幽、淡雅的生活氛围,如同青烟袅袅,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它可能是焚香读书的雅趣,也可能是在自然中感受花香四溢的惬意,亦或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方宁静的角落。

二、古人隐居生活中的缥香意象

(一)未详之美

在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中,“缥香” 一观的具体意象和寓意虽未详细展开,但从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其与焚香、品香等雅事紧密相关。

古人对焚香的热爱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焚香” 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贵族每日 “焚香” 沐浴,这种习俗逐渐从宫廷流传至民间。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香料的大量输入和文人的重视,“焚香” 习俗更是盛行一时。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中就描绘了 “金蟾啮锁烧香入” 的场景,可见 “焚香” 在当时社会的流行程度。

而在宋代,焚香成为文人雅士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南宋文人笔记《梦粱录》中提到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焚香与点茶、挂画、插花并称为文人生活的 “四艺”。

“缥香” 或许正是古人在隐居生活中对焚香、品香这一雅事的独特表达。想象一下,在宁静的山林间,隐士们燃起一炉香,青烟袅袅升起,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这不仅可以杀菌消毒、去除浊气,如《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端午烧芸香、挂香囊以驱虫杀菌、排除毒气;还能作为一种 “气味疗法”,颐养身心。制香所用的原料多为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燃烧时发出的特殊气味能够起到醒神益智、养生保健的功效。

同时,焚香也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宁静与启发。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

正如古人把焚香做为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等十大雅事之首,“缥香” 在古人隐居生活中也必定蕴含着丰富的情致雅兴,让人在清幽淡雅的氛围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内心的灵感。

三、古代缥香方法的多样呈现

(一)古代女子香身之法

在古代,女子们有诸多让身上香香的方法。如在《甄嬛传》中,就展现了多种香身之法。

插戴香草、佩戴香囊是常见的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此习惯,当时使用泽兰、蕙草等本土香料,既能香身又有美饰、避秽防病之效,正如《离骚》中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剧中皇帝王爷衣饰上随时佩戴香囊,安陵容也曾送皇后装有牡丹、兰花、沉水香、松针的香囊。香汤沐浴也是古人喜爱的方式,香料运用起源于祭祀,《楚辞》记载巫女在祭祀前用浸泡过香草的香汤沐浴净身,古人认为香气可通达神灵、消灾避疾。

后来出现玫瑰花瓣浸泡温水洗手、沐浴等方法,端午用艾草熬汤给小孩沐浴就是传承之一。此外,还有熏衣之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竹熏罩” 表明西汉初期就有用香料熏衣熏被的习惯,人们会将明日要穿的衣服放置在熏笼上,燃上喜爱的香料使衣物增香。

还有熏被,古人将熏球放置在被褥中,如杨玉环的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利用陀螺仪原理,香料不会洒出。

另外,古人还会用玫瑰花浸泡温水沐浴、洗手,卧室中熏香等方法让自己香香的。

(二)古人焚香之讲究

古人焚香过程繁琐而讲究。试香是焚香过程中重要一环,唐代诗人和凝在《山花子》中描写了试香的场景,女子试香是为了试炭火温度,决定焚香后香味的纯净度。

古代焚香不是如今的线香直接燃烧,而是制成香丸或香饼,隔火在香炉里烤焙。焚香时,先在香炉中燃炭火,到炭火化成滚烫灰烬,将炭墼埋进热灰中,再戳些小洞让炭墼接触氧气不熄灭,等炭墼热起来,放上隔火,香丸放在隔火上用炭墼烤发出香味。隔火材质十分讲究,有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如李商隐《焚香曲》中有 “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

试香需要经验和细心,温度太高易生烟,香味很快散尽,需考量添香或调整炭火温度控制香气挥发。女性的纤纤玉手或主人亲力亲为试香,直到香与火达到最佳效果,既不生烟,又能发挥出香的最佳味道,是焚香的必然程序。一直到清代,文人焚香依然是以直接烧而俗,隔火烤焙而高雅。

(三)宋人玩香之趣

宋人对玩香有着独特的追求。煮香是将香料浸泡在水中,加热煮沸使香味溶解在水中,滤出留下香味浓缩液,适用于花瓣、叶子等较嫩的香料。煎香则通过慢火炒烤香料,让香味逐渐释放,适用于干果、种子等坚硬的香料。

熏香是将香料放入熏香炉中,点燃炭火让香味随烟雾散发,适用于檀香、龙涎香等强烈的香料。焖香是将香料放入密封容器中,加入液体如酒、醋等,让香味在密闭环境中慢慢渗透,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浸泡的香料如药材等。

在宋代,香道文化盛行,皇帝个个都是 “文艺青年”,上好之,则下必从之。宋朝文人流行四雅事:挂画、点茶、插花、烧香,香炉成了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具,从文人的案头到官宦士大夫的家中,甚至女性闺房之中都有陈设。

宋人用的香丸、香饼是人工调制的合成香料,叫 “合香”,按 “君臣佐使” 的道理调配香药,使香味更加宜人且有层次感。宋人烧香讲究 “隔火焚香”,避免燃烧时的烟味,让香味低回而悠长。香在宋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生活的点缀,更是精神追求的体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