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王道村,是在一个秋阳灿烂、金辉洒满的早晨。驱车蜿蜒穿越葱郁山峦,心中虽带一丝忐忑——毕竟,这仅千余人口、历史更名频繁的小村落,能蕴藏多少动人故事?然而,一旦踏入这片神秘土地,那份轻慢瞬间被深沉的敬畏所取代。王道村,以它独有的魅力,颠覆了我的预期。
王道村位于灌阳县文市镇,下辖王道屯、瓦窑头两个自然村,人口约一千三百,是灌阳县珍稀的仅有两个自然村的行政村之一,与雷坪村(含上、下雷坪自然村)并肩而立,而月岭村则独树一帜,作为唯一单自然村的行政村,彰显其独特地位。
王道村原名木老村,最后一次更名是1948年,或许正预示着王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权威与秩序的悄然确立。漫步村间小径,古老石碑、庄严祠堂与村民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共同编织着王道村悠久的历史画卷。
2018年,王道村荣耀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文化价值得以彰显。虽地处灌阳与全州交界,偏远且喀斯特地貌限制经济发展,但硬化的进村道路,却拉近了它与外界的距离,让这份偏远不再遥远。
村内老屋错落,虽历史保存价值者寥寥,但红七军北上灌阳指挥部的老祠堂,无疑是其中的璀璨明珠。而遍布村中的古碑,更是王道村一大亮点,诉说着无尽的历史沧桑。
紧邻王道村,广袤水田展现生机。幸运的是,后山岩洞涌出的暗河,水量充沛,滋养了周边土地。这条暗河,虽流程不长,却从大湾村黄连桥再现,流经多处,最终汇入灌江,而社拐的莲溪庐那段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成为王道村及周边地区的生命之源。
文市莲溪庐水坝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那座“宋代古坝”。站在凤龙溪畔,望着13层青石砌成的水坝,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宋元先民的智慧与辛劳。这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王道村农业文明的基石,见证了从荒芜到繁荣,27代人丁兴旺的辉煌。水坝提高水位10余米,灌溉800多亩水田,对王道村乃至周边地区意义重大。虽与兴安灵渠相提并论略显夸张,但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却毫不逊色。
远眺王道村,村后全州县东山乡的高山巍峨耸立。而古树下的石制品与石碑,更添神秘色彩。刻有“神庙”二字的石碑,如沉默老者,诉说着往昔的信仰与仪式。我试图从模糊字迹中,拼凑出神庙昔日的辉煌,想象其热闹场景与最终沉寂的谜团。
村边水田中央,古树参天,石制品散落其间,石碑字迹虽模糊,却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刚进村口,古朴气息便扑面而来,老屋与新筑交织,仿佛过往与现在的对话。这次老王带我前来,主要是考证古碑。我循迹古碑,欲解开王道村的秘密。
“小伙子,来寻古碑啊?”一位白发老伯,手持锄头,笑眯眯地询问。
“正是,老伯,听说王道村古碑众多,能否讲讲?”我满怀憧憬。
老伯眼神闪过一丝忧郁,轻叹道:“那些碑,都是老一辈的记忆了,如今村里年轻人,已鲜有人记得它们的故事。”
随老伯指引,我来到古树下,石碑静卧,似被遗忘的守护者。我蹲下身,试图从模糊字迹中捕捉线索。那块提及“神庙”的石碑,尤其引人遐想。这荒地之上,突现其庙,有何意义?虽屡次重修,终究难逃岁月摧残,沦为荒芜。谁又知晓,这里曾是何等神庙的辉煌所在?
看到“神庙”二字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千年前这里的繁华与庄严。但为何,这一切会被遗忘?是谁,又为了什么,让这座神庙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离开“神庙”,站在阳光下,望着那片荒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王道村,这个看似平凡的小村庄,背后竟藏着如此多的秘密与谜团。
或许,有些故事,注定只能随风飘散;而有些真相,则需要更多勇敢的心,去追寻,去揭开。而我,只是这漫长历史中的一个短暂过客,带着对未知的敬畏,继续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