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打母亲?老祖宗言:父母不慈,子女不孝,这话对吗?

忆雪感感 2024-09-25 07:46:1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无论在什么时代,动手打父母,都是中国人眼中的“大不孝”行为。

最近,在“孔孟之乡”山东济宁,却发生了一件令无数网友愤怒不已的事情:一名看起来20岁左右的男子,竟将母亲当街踹倒在地,并实施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殴打。

而他的母亲,则全程没有还手,任由儿子对自己拳打脚踢。

咱们老祖宗常说,“父母不慈,子女不孝”。但这句话,真的是对的吗?

当街打母,屡见不鲜

其实像这种事,也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单就近几年来讲,类似的“当街打母”事件,也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

据悉,山东济宁的这名男子殴打母亲的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向母亲索要钱财未遂。无独有偶,就在今年3月份,江苏南京也出现了一起类似的事件。

3月28日,江苏街头一位八九岁的男孩,将母亲按在地上暴打。身材矮小、瘦弱的母亲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只能蹲在地上,双手抱头,试图抵抗伤害。

一旁的路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便出手制止男孩的暴力行径,可男孩非但不加收敛,反而对着前来拉架的路人大放厥词:“我打的是我妈,关你什么事!”

这名男孩打母亲的理由,居然只是母亲没收了他的手机。此情此景,不禁让然想起一桩时隔多年的案件。

2018年,湖南的一名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只因反感母亲的管教,竟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拿出菜刀,对着熟睡的母亲连砍二十多刀,直至母亲面目全非,气绝身亡。

案发后,这名男孩面对警察也毫不慌张,竟然宣称自己是未成年,杀掉自己的母亲不犯法,也不用承担刑罚。

吴某是留守儿童,案发前两年才回到母亲身边。由于心疼他的留守经历,母亲对吴某也一直是百依百顺,要啥给啥。

可没想到,吴某不但不领会母亲的好意,还跟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沾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惯,抽烟喝酒样样不落。

为了弄到烟钱,年仅12岁的吴某竟然伙同其他三人,绑架了一位少年,向其家人索要赎金。这一行为,也将吴某送进了少管所。

吴某出来后,他的母亲自觉对他管教不足,便语重心长地进行了一番说教。哪知这番说教却更加激怒了吴某,最终导致他对自己的母亲下此毒手。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这起弑母案中的吴某,还是那几位当街殴打母亲的男生,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点:

他们的母亲,都对他们十分溺爱。

实际上,在每一起当街打母的案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位气急败坏、几近疯狂的孩子,以及一位任由对方殴打,却不做丝毫抵抗的母亲。

正所谓“有因必有果”,导致这些孩子养成“不孝”性格,最终要承担恶果的,正是这些孩子的“慈母”。

父母过慈,子女不孝

亲子关系,本应充满爱与温暖,但这些事故的频繁发生,不禁让我们思考:孩子对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长大的母亲大打出手,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咱们祖祖辈辈,都教育家长对孩子要“慈”,要关爱。但过分的“慈”,在现在有另一种称谓:溺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熊孩子”,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着一位“熊家长”。

人性本非善,亦非恶。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实际上就是一张张干净的白纸,一颗颗稚嫩的树苗。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但这并不是说孩子不懂得孝顺、行为极端、崇尚暴力等性格是“随根”。

恰恰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过慈”,反而会导致子女“不孝”。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心理饱和效应”,具体解释为: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面对同样的刺激、思想灌输,便会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烦、抗拒。久而久之,甚至可能会故意走极端,做出一些相反的行为举动。

在孩子们的身上,这一效应直观地表现为“我偏不”。

比如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偏不学;不但不学,甚至还要逃学。这种情况,便是最常见的“心理饱和效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不能简单地用“叛逆”来概括、解释。心理饱和,实际上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比如父母在生活中,如果一直对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非但不会向父母一样性情温和,反而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不知感恩、脾气暴躁的人。

相反地,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恩威并施”,既有关心也有严厉,往往才能够培养出“孝子”。

在现代,即便父母对孩子倾尽心血,很多孩子也会说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但实际上,并不是父母没有给予他们爱,而是在过度的关心下,他们已经感受不到爱了。

还记得当初残忍弑母的北大学生吴谢宇吗?从小时候起,他的母亲便为他倾尽所有,悉心照料,甚至他远离故乡去北大上学,他的母亲也因并未不放心他而前去陪读。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倾尽所有的母亲,最后却被自己悉心照顾的儿子残忍杀害,成了刀下亡魂。

如此结局,不仅令人唏嘘,更应该引起一些家长的反思。如今时代早已改变,过去的“父母不慈,子女不孝”等观念,也早该改一改了。

结语

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讨论滔滔不绝。大家都发现:现在的“熊孩子”,似乎比以前更多,也更“熊”了。

信息时代的发展,让每个人都不得已被卷入其中,即便是年纪尚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如同一条来自深渊的毒蛇,不断引诱着孩子们。

一边是新奇、刺激的有害信息,另一边是让孩子们感到厌倦、心烦的父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便会养成一些“反社会”的思维,与家长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光要有关爱,还应有必要的规训、教导。

一味的骄纵,终成祸端。唯有恩威并施,慈严相济,方能培养出“孝子”。

参考资料:

新京报:当街打母亲,逆子需要法律来教育 | 新京报快评

中华网:男子当街踹母亲 疑因要钱引起 网友怒斥不孝之举

环球网:“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新京报:快讯播报丨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一文梳理“弑母案”始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