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绒花:妙手生花一捻芳华

凌青开心趣事 2024-11-19 01:14:00

绒花,又名“宫花”“喜花”,是由绢、绒、纱等制成的人造头花,颜色鲜艳且形象逼真,又因谐音“荣华”寓意富贵荣华,为人们所喜爱。

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绒花题材寓意造型大多取自民间生活符号,用以表达吉祥如意之意趣。

拾级而上,穿过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繁华的集市,李家大院对面一间安静的小房子便是王娜的工作室。推门进入,徐州绒花区级非遗传承人王娜正专心致志地梳理着手中的丝线。

拴、铰、搓、拧……随着王娜双手上下飞舞,一朵朵桃花、荷花、玫瑰花在她的手中竞相“绽放”。虽然已是深秋,她的工作室内依旧生机盎然。

“绒花,绒花,逢年过节,开满京华。”铜丝为骨,蚕丝为肉,一朵绒花,常开不败,历经千年,仍然绽放在这片土地之上。

发髻上的旧时光

20年前,数九寒冬,时至年关,屋外雪花纷飞,王娜正好奇地看着父亲手中的剪刀。伴随着剪刀缓慢却富有节奏的“咔嚓”声,王娜慢慢地睡去。细细的绒毛则化作“种子”,落进了她的心里。

再醒来,一朵红绒花已经插在了她的鬓间。

徐州自古就有过节装饰绒花的习俗,春节是一年之始,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红红火火、福运滚滚而来,戴上红绒花,代表着汇聚新一年的福泽。

种桑养蚕是徐州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从铜山出土的汉画像石上记录下汉代时期的徐州棠张地区村村养蚕、户户缫丝的场景。“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曾任徐州知州的苏轼在诗中写下徐州人民煮茧缫丝的过程。丰富的桑蚕文化,滋养了绒花在徐州的生长土壤。后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鲜花的盛行,绒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绒花就这样沉寂下去了吗?

从事绒花制作的手工艺人们不甘技艺就此消逝,于是不断拓展绒制工艺品题材。从最初以花卉为主,到现在发展出盆景、摆件等众多品种,绒花频频登上更大的舞台。

冬去春来数十载,心里的那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各种形态的花朵、蝴蝶栩栩如生,颜色以正红、桃粉为主,辅以中绿,点缀嫩黄花蕊,再加上几颗珍珠,色彩明快而艳丽……王娜工作室墙上的一排排绒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做绒花一定要一气呵成,有一道工序停顿了,这朵花就容易‘坏’了。”王娜说道。

据王娜介绍,绒花的制作过程分为“刷绒”“劈绒”“打尖”“传花”等多个步骤。

“以假乱真”是对绒花的一种直白的赞美,如何才能让这朵假花看起来更加真实,王娜给出了答案。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看到,基本上每一朵花瓣都会有细微的颜色变化。”王娜发现,将同一色系深浅不同的熟绒叠加使用,就能在绒花上制作出渐变的效果,从而让一朵朵绒花变得更加真实。

王娜说,根据真花的颜色特点选取几种颜色接近的蚕丝,并且还要根据花色将这些不同的蚕丝进行排列,“虽然工序上更繁琐一些,但深浅颜色的交织让绒条看起来更有光泽感,更真实。”

宫花压鬓坠乌云,倾国风流宛胜秦。一朵又一朵承继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绒花令人惊艳。

指尖绕出中式浪漫

梳子、剪刀、蚕丝……简简单单的几样工具,要想做成蓬松、饱满的绒花,可不简单。

绒花的制作讲究慢工出细活。王娜介绍,传统绒花的制作需要经过9道工序。就拿制作“绒条”这步来说,要徒手将铜丝捻成螺旋状。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的手指经常被铜丝磨出水泡,最严重的时候,指纹都被磨没了。

最难的则是“打尖”,王娜左手捏一根小绒条,匀速缓缓转动,右手用裁缝剪快速修剪,左右两手齐开工,彩色的丝线纷纷落下。原本圆柱状的绒条,变成了两头尖、中间鼓的形状。

最后,则需要用镊子反复调整每一片绒花的“绽放”程度,攒成各种花式,一朵绒花才算初步完成。就算同一朵绒花,也需要数支不同规格、颜色的绒条,因此,最简单的绒花也要花费至少两天时间来完成。

“制作一朵绒花,手艺再熟练也要花两三天的工夫,这还没算上设计的时间。”王娜介绍道。

“只观其形,以感沁出其香”,绒花何以得到这样的评价?

秘诀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王娜拿出了一个发簪,发簪上绒花的花瓣边缘呈现出波浪状,层层堆叠,十分灵动。

一直以来,王娜都在思考绒花和这座城市的关系。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灵魂,提到洛阳就会想到雍容华贵的牡丹,提到南京就会想到凌寒盛开的梅花,那如果提到徐州又会想到什么花呢?

王娜脑海中闪过一抹紫色的花影——紫薇花。盛夏盛开的紫薇花不在春日和百花争妍,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内敛。“我觉得紫薇最能代表徐州。”王娜说。

要用丝线模仿紫薇花的形状可不容易,“特别是花瓣的褶皱,每朵花都不一样,拿捏住其中的精髓,要出去多看一看。”

花园、公园,甚至是路边,都能见到王娜手持画笔的身影。细致地记录下每一朵紫薇花的独特形态,反复揣摩那些复杂而细腻的花瓣。

然而,美丽总是伴随着脆弱。绒花虽美,却难以抵御时光流逝所带来的痕迹。“绒花刚做好时非常漂亮,但时间久了,上面的绒毛可能会打绺,为了长期保持绒花的状态,需要精心打理。”王娜介绍,“我希望我做出来的东西能让大家时时刻刻戴着,长时间地反复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娜在传统绒花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又多加了夹扁、用定型液、裁剪三道工序。

夹扁的绒花更接近真花花瓣的形态,不仅能够被用来塑造更多品种的花形,也更加耐用,保存时间大大增加。

从“只可远观”到“随手把玩”,绒花再次绽放在人们的发间,迎来了新一轮的花期。

创新赋予持久生命力

“只有让更多年轻人喜爱,绒花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今年,王娜制作了一款荷花形状的绒花摆件,两朵微型荷花尽态极妍,一片花瓣掉落在边缘微黄的荷叶之上,野趣十足,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绒花,王娜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磨砺技艺,对传统款式的绒花进行革新。

“非遗项目也可以很时尚。”王娜说。

为了让绒花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王娜绞尽脑汁,身边的一切都成了她的灵感来源。

擅长掐丝珐琅制作的好友给王娜提供了新思路:何不将掐丝运用到绒花制作中?

说干就干,王娜立刻着手设计起来。

先在纸上画上想要的形状,再照着图用镊子将铜丝一点一点塑形,最后将烫好的绒花花瓣与铜丝粘连,修剪掉多余的部分,形态各异的花瓣,镶嵌着铜丝边,整个绒花显得更有分量。

如何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到绒花的魅力?

王娜探索的脚步不断向前,“似乎现在的绒花都不太‘日常’,大家只有在穿汉服的时候才会戴上绒花,为什么不能设计一款不一样的?”

于是,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王娜开始尝试设计更加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产品。传统绒花的颜色饱和度比较高,王娜就在设计中运用更多的蓝色、绿色,让绒花雅致许多;过去绒花只作头饰,现在可以是胸饰,甚至是室内装饰。

摆件、胸针……一款款造型雅致又别出心裁的绒花产品在王娜手中不断产出。

有人问王娜,为了一朵小小的绒花,付出自己数十年的时光,值得吗?

还有人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却还在手工制作,不怕自己跟不上时代吗?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王娜都会微微一笑:“绒花会告诉他们答案。”

(供图:何昌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