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Gambia
非洲西部沿海国家。因河而得名,全称冈比亚共和国。地跨冈比亚河两岸,西临人西洋,海岸线长48千米,东、北、南三面为塞内加尔环抱,面积10380平方千米。人口150万(2005)。全国分为2个市(班珠尔市和长尼芬市)和5个区。首都班珠尔。
1.自然地理
疆域狭长,冈比亚河源出几内亚福塔贾降高原自东部入境后,横贯全国,注入大西洋。全境地势起伏不大,海拔多在50米以下,冈比亚河口圣玛丽岛海拔仅2米多。河岸两侧依次形成沼地、冲积平原和缓坡地、砂岩高地三种地貌类型,以后两者面积较大。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带,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雨旱两季(6~10月和11月至翌年4月)分明。
冈比亚河
2.居民
西非人口最稠密国家。居民42%为曼丁哥人,16%为富拉(颇)人,16%为沃洛夫人,余为塞拉胡里等族。90%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英语为官方语言。
3.历史
早在10世纪曼丁哥人开始迁入冈比亚地区,这里曾经是西非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16世纪葡、法、英等殖民者先后侵入。1689年以后英法为争夺冈比亚和塞内加尔进行过多次战争。1783年根据英、法《凡尔赛和约》将冈比亚河两岸划归英国,1889年划定边界。1959年英被迫同意冈比亚成立“半自治政府”。1965年2月18日冈比亚独立,1970年4月24日成立共和国。冈比亚曾与塞内加尔于1982年2月结成联邦,1989年9月联邦解体。
4.政治
按1996年8月通过的现行宪法规定,冈比亚国体实行共和制,议会实行一院制。每届总统和议会任期5年。政体为多党制。爱国调整与建设联盟为现执政党。国家政府对内实行自由经济政策,优先发展教育、卫生、农非和交通,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重视非洲团结,稳定区合作。
1974年12月14日与中国建交,1995年7月13日冈比亚决定与中国台湾当局恢复“外交关系”,同年7月25日中国宣布与冈比亚中正外交关系。
5.经济
为联合国所列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33美元(2005)。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80%。自1830年引种花生后,发展单一种植经济,花生种植占耕地一半。其他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棕等。粮食作物有稻谷、粟、玉米、高粱、木薯等。粮产不能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矿产资源贫乏,已探明的钛、锆、金红石等矿尚未开发。
工业基础薄弱,以花生加工为主,次为肥皂、塑料、制盐、电子表装配、食品加工等。旅游业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003)。公路及河道组成水陆联运网。全国公路总长2390千米。冈比亚河也是非洲唯一通行海轮的河道,昆陶尔以下240千来可通行吃水5.24米海轮,班珠尔是国际海港,年吞叶量25万吨。班珠尔的云杜姆设有国际机场。出口花生及其制品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进口主要为粮食、燃料、机械、交通设备、纺织品等。贸易对象主要为西欧国家。
6.文化
2003年文盲占全国人口的60%,男性和女性的文盲率分别为47.8%和32.8%。全国设有270个扫盲中心。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冈比亚学院为最高学府,学生200余名。《冈比亚日报》是唯一官方报纸,其他报刊有《观察家日报》、《论点》、《冈比亚新闻与报道》、《冈比亚人》等。共有三家电台,其中冈比业广播电台为官方电台,用英语和地方语播音,覆盖国土2/3。国家电视台于1995年12月开播。全国约有50个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施不足。
7.旅游和主要名胜
旅游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和外汇来源之一。滨海地区热带风光常吸引英国、瑞典等游客观光。主要名胜古迹有圆形石场地和詹姆斯岛。前者坐落于班珠尔以东、是1000多年前部族首领墓地;后者位于班珠尔东南30多千米,冈比亚河下游,1661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后曾为贩运奴隶场所,现存有古堡残垣和古炮。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7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