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刘源在工厂里遭到针对,他一怒之下写信给邓小平

独家故事 2025-01-16 21:34:50

1977年9月,高考恢复的消息在全国传开,无数青年为之沸腾,当时有500多万适龄青年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就连少奇同志的儿子刘源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没想到他却连报名参考的机会都没有。

刘源是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唯一的儿子,他自幼聪明伶俐,生活在父母身边,可以说是见惯了大场面,也深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始终把“为人民服务”5个字牢记在心,他小时候对参军报国非常向往。

13岁那年,在刘源的软磨硬泡下,父亲安排他和警卫班的战士们一起体验当兵,每天要和战士们一样早起训练和站岗,这样的锻炼很好地磨练了刘源的性格和毅力,遗憾的是在两年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刘源15岁的时候,就因为父母的遭遇,刘源也遭遇了不幸,在17岁时,刘源被分配到了山西的一个农村参加劳动,好在他之前跟战士们一起进行过体力训练,农田里的劳动没有难倒他。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刘源仍坚持自己学习,在干完农活之后他利用休息时间搞学习。然而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许多人对刘源的态度并不好,甚至故意把脏活、累活丢给他一个人干。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源没有怨天尤人,他仍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拿出书来学习。然而由于长期劳累过度,1975年,刘源被查出肺部患有炎症,没想到却因祸得福,被调回了北京当一名工人。

到了工厂工作之后,受父亲的影响,刘源仍遭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仍是埋头工作,利用休息时间搞学习。多年来刘源坚持学习没有白费,终于迎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恢复高考的消息让刘源热泪盈眶,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报名参加高考的申请很快就被厂里驳回了,表面上给出的理由是刘源已经26岁了,超出了报考要求:“最好是25岁以下”的要求。

刘源心里明白,这是厂里的一些人故意在针对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父亲的事。刘源自然是不愿放弃高考的机会,于是他带着怒气写了一封信给邓公,他在信中直接表达了自己想参加高考的想法。

刘源的信写了一页纸,其中有一句话尤为引人注意,即“如果是因为我的出身问题不让我考,我不服气;让我考了我自己成绩不过,我不怨谁。”充分表明了刘源渴望参加高考的心情和态度。

当时像刘源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并非刘源个例,邓公对刘源的信是很重视的,看过信后的邓公打趣地说道:“他说的这么气势汹汹,我当然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嘛!”

随后在邓公的指示下,类似刘源这样情况的青年人都可以参加高考,不准再揪着“出身”问题不放。最终刘源得以参加高考,他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