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老美开始利用芯片技术专利对中企层层加码后,有两个问题一直摆在大家面前:美企会不会遭到禁令反噬?我国芯片企业结局如何?
自华为海思半导体被停止代工服务之后,国内企业纷纷意识到了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我国也针对半导体产业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并且提出了2025年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正是如此,我国芯片进口量呈现出持续降低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我国芯片进口减少了840亿颗,减少了15%,究其原因,还是我国芯片产能大幅提升。
而当缺芯潮向产能过剩快速转变,不少美芯片巨头开始降价,甚至找国内企业帮忙消化部分订单,而德州仪器的芯片,价格甚至一度降低90%却依旧找不到客户,AMD、英伟达这些半导体巨头甚至还出现了库存满仓乱象、砍单、延后拉货等现象。
2022年10月份禁令升级,让美芯片市场迎来了一场“大雪崩”,市值集体蒸发高达10万亿元。2022年12月一份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更像是压倒美芯片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份措施主要是将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等36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实体清单”,以限制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
美禁令开始反噬
然而,近期许多芯片巨头的表态,明显释放出了一种信号:美禁令开始反噬!
据央视报道,美存储芯片巨头美光宣布,2023年将通过自愿离职、裁员的方式削减大约10%的员工,并且公司还将削减高管薪酬,暂停发放2023年奖金,以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
此外,据韩媒Theelec报道,韩国存储巨头SK海力士也开始削减团队规模,负责人数量减少20%-30%,并且还将提拔更年轻的“少壮派”担任团队负责人,而SK海力士此前也表示,2023年的资本支出将削减一半,团队负责人预算削减30%。之所以这些芯片巨头还裁员、削减开支,根本原因还是订单需求滑坡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美光还是SK海力士,都和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长江存储属于同一类型企业,不少人认为,长江存储被列入“实体清单”,SK海力士、美光出货量会大涨,显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存储市场,2021年,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企业占据了全球94%左右的DRAM市场,长江存储占比5%,虽然这一份额与其他三位相比略显不足,但不能否认的是长江存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NAND闪存制造商之一。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美对中企禁运等同于放弃中国市场,即便美光、SK海力士、三星具有品牌优势也难以中国市场。
中国稳坐钓鱼台
当然了,长江存储只是一个简单的缩影,在CPU市场,纯国产芯片企业龙芯中科的3A6000 CPU已经处于流片阶段,该处理器性能与上一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综合表现相当于AMD的Zen3、英特尔11代酷睿。GPU市场,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自主研发的GPU芯片以及GPU软件栈和应用工具,在消费市场,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等领域获得了许多用户的认可,并且还与中国移动、电信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即便美利用芯片技术优势将芯片市场搅动得翻云覆雨,中国依旧能稳坐钓鱼台并在许多卡脖子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比尔盖茨预言成真
比尔盖茨曾发出警告:对华限制芯片出口,只会加速中国技术自主化,而且还会导致美国人失去许多高薪岗位。如今这些美系企业大力削减人员、控制成本,不难发现比尔盖茨的话太准了!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从太空技术封锁、空间站封锁、技术引擎封锁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中国人有一个惊人的被动天赋,只要我们在某一环节被卡脖子,这项难题迟早会被中国人攻克,因为不管是战场还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国有大量敢于用热血奋战、冲锋的人!
同意的请点赞,同时也转发给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