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安事变前,宋美龄与蒋介石同在,张学良还会发动兵谏吗?

同巍聊历史 2024-10-10 00:46:46

张学良晚年宁愿承认自己履行的不抵抗政策,也不愿透露西安事变的内情。

他曾对NHK电视台记者说道:

“不要采访西安事变,我不想谈,说了会伤害某个人。”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许多人的目光,众人议论纷纷,他口中的“某个人”究竟是谁?

随着2002年“口述历史”资料的公开,当年的层层迷雾,也随着人们的探索逐渐揭开。

令人们感到震惊却又意料之中的“某个人”,正是与少帅早年相识的宋美龄。

一个是风流倜傥的“民国四大公子”,一个是声名显赫的第一夫人。两个人,一个时代,可谓是浓墨重彩。

软禁期间,张学良之所以可以顺遂平安地生活,正是受到宋美龄的庇护。

冥冥之中,张学良和宋美龄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愫。但这份感情,也在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后被悄然潜藏,成了张学良守护一生的秘密。

既然如此,试想如果当初西安事变爆发前,宋美龄和蒋介石同在陕北,少帅是否会念及旧情,放弃发动筹备已久的兵谏呢?

年少初相识,帅才遇佳女

1925年6月14日晚,黄浦江上雾霭沉沉,灯红酒绿夹杂着夜夜笙歌,暴雨汇成幕布,毫不留情地冲刷着整个城市。

前不久,五卅惨案的悲讯传至大江南北,民众愤懑恼怒,对帝国主义的卑鄙行径发出严重抵抗,民族矛盾大大激化。

此次率领东北军进驻上海,便是少帅奉命前来调停中外冲突的。

为尽早营造调停氛围,今日上午,少帅一下火车,便在车站的主席台前进行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

“我张汉卿是个军人,外交本非专责,惟此次来沪为调停双方冲突及维持秩序,此乃为军人的天职。”

“且我所率领的军队一定要在大上海开军人维护地方安全之先例,如有人胆敢违犯军纪,本人一定要以军法从事。”

台下激昂之声一片,纷纷鼓掌叫喊,以示称赞。

隐约间,张学良在众人之中,一眼便注意到一位身着粉红色旗袍、满头乌黑秀发的青年女子。

她挤在乌泱泱的人群中,优雅地给少帅鼓掌,透过她的目光,可以看到里面折射出的热情、敬佩和丝丝心动。

此时的张学良24岁,可谓是雄姿英发、风华正茂。

这位民国美男早已名声在外,年纪轻轻,手握权柄,全身透露的血气方刚感染着许多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美国领事馆的三层小楼中推杯换盏,各界优秀人士在此相聚,张学良亦在其列。

而就在他与胡汉民相谈甚欢之时,突然被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所吸引,那人一身粉红色旗袍,画着淡雅脱俗的妆容,气质却不乏高雅华贵。

“汉卿将军,莫非您真不认识宋小姐吗?”

张学良微微扭头,让胡汉民接着说。

“她可是沪上无人不知的宋家三小姐!还是留学美国的文学学士,英语讲得相当流利!”

张学良顿时起了兴致,问道:“哦,宋小姐?她是谁的太太?”

“人家宋美龄小姐现在还待字闺中呢,她姐姐就是孙夫人宋庆龄先生。”

张学良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原来是中山先生的妻妹。”

少帅本就十分崇敬孙中山,与宋庆龄也有过接触,一听眼前这位大家闺秀竟是宋家人,自然不肯放过结实宋美龄的机会。

他随即起身,示意胡汉民随他一同前去祝酒,来到宋美龄跟前,爽快自然地说道:

“原来是中山先生的妻妹宋小姐,其实咱们早就是熟人了。中山先生在天津时,我经常前去拜访,内人于凤至和孙夫人也是朋友。”

宋美龄望着面前这位气度非凡的男子,优雅起身。

张学良接着说道:“你的姐夫孙中山先生,见我说过一句话。”

宋美龄笑着问道:“他说什么?”

“他希望我做一个有希望的中国青年。”

宋美龄目光敏锐,微微点头,随即回答张学良:

“我去年在美国杂志上看过你的文章,你想知道美国人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张少帅,他的头衔不再是空壳。”

张学良对此甚感疑惑:“此言何意?”

“你已经成为一名事实上的军事领袖,成为东北不可或缺的大人物,这个少帅的分量,可是沉甸甸的。”

宋美龄这番优雅的谈吐、迷人的仪态深深吸引住张学良,随后二人又聊起曾经彼此求学、生活的经历,纷纷向对方投出赞赏的目光。

五卅惨案爆发后,少帅义愤填膺地发表了一篇名为《致上海五卅爱国学生电》的电文,并捐款支持受伤的学生。

从那时起,宋美龄就已经对张学良产生了好感。

鸡尾酒会后,大家又在现场跳起拉丁舞,张学良和宋美龄连跳了好几场。

舞步轻盈泛起涟漪,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谊,就此拉开帷幕。

囚禁无天日,美玲助汉卿

其实如若放在那个时期,参照二人相似的家庭背景、个人名声和容貌长相,或许这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就连晚年的张学良回忆起这件事,亦不顾妻子在身旁,直言不讳地说道:

“若不是当时已有大姐(于凤至),我说不定会猛追宋美龄。”

恰恰此时,蒋介石也在猛烈地追求宋美龄,甚至追到了东京,张学良对此并不知情。

直到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婚。

在此后蒋张二人的一次聚会上,恰逢宋美龄在场,她便和张学良热情交谈起来。

一旁的老蒋诧异地问道:“你们怎么认识?”

宋美龄当即笑着说:“我认识他,可比你早多了。”

再后来,随着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加剧,中原大战爆发,老蒋深陷讨伐泥沼。

少帅率军入关解了蒋燃眉之急,对此,蒋介石和张学良义结金兰,少帅由此被任命为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

但或许令老蒋没有想到的是,他给予兄弟的权力,到头来反倒成了扣押他自己的枷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而就在张学良将蒋介石安置往公馆时,老蒋突然对他说:

“汉卿,在华清池五间厅,有一个我随时随地带着的公文包,里面都是机密,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而等到张学良找来这些公文包后,顿时怔住了:

包中装的除了一些军事方面的秘密资料,还有几封当初他和宋美龄往来的书信。

原来,在1925年那场邂逅之后,张学良和宋美龄的感情迅速升温,逐渐互相引为无话不说的知己。

显然,对于妻子和少帅的来信,老蒋早就清楚,只不过没有过多点破罢了。

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送蒋回南京,这一送,招致了软禁之祸。这一祸,便长达半个多世纪。

晚年张学良在接受采访时,曾直接说道:

“如果蒋夫人当时在西安,可能西安事变就不会发生了。”

其实张学良这么说并非没有道理。

送蒋回南京前,宋美龄特意嘱咐道:

“回到南京后,一定要送汉卿回西安。”

老蒋虽是表面“答应”,但无奈他身后的军事委员会不答应,定罪扣押了张学良。对此,宋美龄感到极其愧疚。

期间,他曾和宋子文一同找到蒋介石,甚至不惜起了争执,希望释放张学良:

“张学良和为一己私利发动政变的人不同,他是个不为钱不为权的硬汉子。”

老蒋本就记恨“西安事变”的耻辱,不知他面对自己的夫人来给张学良频繁求情,脑海中会不会浮现出二人奋笔疾书、传递书信的情景?

虽然老蒋生性敏感多疑,但对于宋美龄的真情实感却是感天动地、毋庸置疑的。

张学良被软禁期间,之所以可以平安地活下来,离不开宋美龄的保护与周全。

得知张学良被秘密调往溪口雪窦山幽禁的消息后,她专程找到蒋介石和戴笠,警告他们不许对张胡来。

而张学良在溪口被允许“自由走动、老友探望和对外通信”,其实也是受到宋美龄的庇护。

透过张学良和宋美龄来往的一封封信件,其间几乎囊括生活日常、国画音乐、宗教信仰、圣经教、节日祝福、祝寿拜年等各方面,内容丰富,话题广泛。

在信中,张学良自称“良”,对宋美龄称“夫人”,她则对少帅直呼“汉卿”。

最重要的是,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与张学良和蒋介石之间严肃深沉的来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忍俊不禁。

据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逊所写的文件中记载:

“蒋介石曾想枪毙张学良,宋美龄威胁他说:‘如果你对张学良不利,我就即刻离开台湾,并把你所犯的事情公之于众’。”

晚年的张学良眼神不好,宋美龄专程托人送给他一盏进口台灯;

考虑到张学良身体原因,宋美龄会一改自己英文写作的习惯,用中文给张学良写信。

面对宋美龄的精心照顾,张学良也会将自己珍藏已久的苏轼手稿《少年游》作为回礼予以赠送。

手稿现真相,分歧难舒缓

后人在对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少帅口述历史的手稿,其直接点明:

“有很多人都想知道西安事变的内幕,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1928年,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一举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

但很快,少帅就发现老蒋拉拢他其实另有所图。

蒋让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打内战,却不给予经费支持,单单中东路事件,就把少帅给坑惨了。

而西安事变的爆发,其实并非没有前奏。

当初,老蒋任命少帅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率军前往陕北“围剿红军”。

但随着“剿匪”的进一步推进,少帅逐渐改变对中共的认知,并投身到反对内战、主张抗日的战线中。

期间,老蒋一再敦促张学良加紧攻陕进程,甚至亲自奔赴陕北,强制下令围剿中共,但遭到了少帅的拒绝。

少帅也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希望他改变政策,联共抗日。

老蒋对此坚决反对。

12月9日,西安爱国学生纷纷围到蒋介石的府邸,请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

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手下:“架上机枪,我看谁敢往前一步。”

张学良闻讯急忙赶过来,劝散学生后,对着老蒋就是一顿痛骂:

“你这样下去,和投降有什么区别?你无耻,咱们军人从没有‘降’这个字。”

“你今天就是用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政策也不会变!”

既然劝谏无果,那就只能实施强制措施:

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

其实老蒋也并非第一次不听少帅的谏言了。

上文提到,蒋介石不但不给东北军军费支持,还执意挑动内战,惹得一心热血护家国的东北将士十分恼火。

他们将自己的顾虑和想法反映给张学良,要求蒋介石给个说法。

但都被对方“要以大局为重”之类的虚情假意搪塞过去。

每当这个时候,少帅就会向宋美龄诉苦。而红颜知己的理解和安慰,无疑宽慰了张学良许多。

宋美龄夹在他们之中,间接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缓解了二人的关系。

而在当时,为数不多能让蒋介石听进谏言的人中,蒋夫人宋美龄是一个。

由此推测,如果西安事变之前,宋美龄和蒋介石同在陕北,或许张学良的劝谏也就不会原封不动被打回,反倒可以促进两人的沟通。

这也印证了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句话:

“如果蒋夫人当时在西安,可能西安事变就不会发生了。”

结语

张学良晚年时曾毫无忌讳地说道:

“我从来不追女人的,很少,没有,可以说一两个女人我追过,其他的我没追过,都是女人追我。”

他自己也承认,他的一生共有11个情人,其中不是名媛,就是贵妇。

从权贵之女蒋士云到大家闺秀于凤至,从貌美如花的赵一荻到墨索里尼公主。

宋美龄,只是其中之一。

但换句话说,恰恰是少帅的女人缘,为他带来宋美龄的庇护、于凤至的关注以及赵一荻的陪伴,让他即使在软禁的日子里,足以顺遂平安,度过余生。

-END-

【文|此间】

【编辑|长庚】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