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伙哄骗国外恐怖组织100多万,被卫星电话报警,该如何定罪

三楼有泡芙 2024-10-28 03:07:07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2016年秋天,深圳警察接到一个让人意外的国际电话。

电话那头,一个中文说得不太流利的叙利亚恐怖分子抱怨说,一个自称是中国军事专家的人骗走了他15万美元的军火订金。

这通报警电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炸弹,引爆了警局内部的热议。

15万美元,数目不小;“军事专家”、“军火交易”、“恐怖组织”,这些关键词更是让人神经紧绷。

难道真的有人胆大包天,敢在国内进行军火走私?这可是重罪!

警方不敢怠慢,立即展开调查。

01

被捕的游戏青年

根据恐怖组织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嫌疑人——一个居住在深圳的年轻网民袁某。

等到全副武装的特警破门而入,却发现“军火商”的真面目:只是一个穿着随意、正在电脑前打游戏的普通年轻人。

房间里没有想象中的枪支弹药,只有几桶泡面和散落一地的生活用品。

这个场景与“军火交易”的紧张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军事专家”的真实身份只是一个沉迷军事的普通网民,他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伪造身份,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发布军事相关信息,把自己包装成一位“资深军事专家”。

而叙利亚恐怖组织,则正是在网络上寻找武器供应商,就这样,两个身份悬殊、目标各异的人,在虚拟世界中相遇了。

袁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他利用从网络上搜集的军事图片和视频,伪造“军火库”,甚至还PS了一张自己试射RPG的照片,以此来博取恐怖组织的信任。

他声称自己可以提供包括反导系统、导弹、AK47自动步枪、子弹和手雷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并详细描述了运输路线和交货方式,说得头头是道,让恐怖分子深信不疑。

恐怖组织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或许是过于相信这位“中国军事专家”的“专业素养”,竟然真的向袁某支付了15万美元的订金。

他们幻想着用这批武器装备扭转战局,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肥羊”。

这笔钱对于恐怖组织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他们也并非“人傻钱多”,只不过是急于求成,被袁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02

迟迟不到货引怀疑

但几个月过去了,恐怖组织预定的“军火”迟迟没有到货,他们想找袁某,结果发现他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心里各种情绪乱糟糟的,愤怒、懊恼、无奈全都混在了一起。

他们本想通过非法手段报复,但考虑到中国警方的实力和国际影响,最终选择了一条“合法”的途径——向中国警方报案。

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并不复杂,袁某的诈骗手段虽然“高明”,但他的个人信息却暴露无遗。

他使用的银行账户是实名认证的,这为警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信息技术专家的帮助下,警察很快找到了袁某的位置,并把他抓了起来。

面对警察的审问,袁某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承认了自己想通过网络诈骗快速发财的动机,他原本的目标并非恐怖组织,只是想找一些“人傻钱多”的外国人下手。

没想到,阴差阳错地竟然骗到了叙利亚恐怖组织。

这起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受害者的情况,恐怖组织,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群体,竟然成为了网络诈骗的受害者,这无疑增加了案件的戏剧性。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检察机关最终并没有以诈骗罪起诉袁某,而是以“宣扬恐怖主义”罪名对其进行判决。

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03

关于袁某的判决

袁某的诈骗行为无疑是违法的,但他对诈骗对象的特殊性,让这起案件的审判变得格外复杂。

恐怖组织,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危险群体,其行为本身就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而袁某的诈骗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恐怖组织的经济损失,但在主观上却并非出于“宣扬恐怖主义”的目的。

他只是想骗钱,而恐怖组织恰好成为了他的目标,检察机关最终以“宣扬恐怖主义”罪名起诉袁某。

袁某最后被罚了1000元,还要拘役4个月。

这个判决结果,相对于他诈骗的金额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或许是考虑到他认罪态度良好,并主动上缴了诈骗所得,又或许是考虑到受害者的特殊性,法院最终对其从轻处罚。

但无论如何,这起案件都给袁某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服刑结束后,袁某竟然被保利集团招安,利用其对武器装备的了解,成为了一名高级军火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