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国大选临近,哈里斯和特朗普剑拔弩张,谁也不让谁,拼命抢摇摆州选票。特朗普老套重演“美国优先”剧本,猛打“中国牌”,甚至还把“台湾保护费”都摆上台面。这场选举背后,究竟是权谋还是民意的游戏?
正文眼看2024大选逼近,特朗普和哈里斯的竞选拉锯战愈演愈烈。特朗普一如既往地依赖“美国优先”戏码,连“中国牌”都翻出来了,一再抛出高调的“中国威胁论”,吸引民众眼球。而对手哈里斯则凭借少数族裔、女性身份争取支持,为民主党加分。这场大战背后,是什么让两位候选人都打得这么热闹?
特朗普竞选套路里,“中国”几乎是个保留项目。这次他在纽约集会上再次提到“中国威胁”,甚至放言要对中国产品加征60%到100%的关税。听起来似乎很强硬,试图在选民心中刻下一个“保卫美国经济”的英雄形象。但话说回来,打“中国牌”这种选战工具,真有效果吗?
对不少美国人来说,经济确实是关键议题,特别是在经历过疫情冲击和经济滑坡之后,特朗普强调的经济复苏有一定吸引力。不过,也别忘了,上一轮中美贸易战的后果还历历在目:关税是加上去了,但美国制造业回流寥寥无几,反而伤了不少美国消费者的腰包。这种“爱国主义经济学”大戏,真能再奏一曲凯歌吗?
哈里斯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少数族裔和女性副总统,在大选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独特风景。她的身份象征着一种“破格”——少数族裔、女性参政的突破性进展。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吸引了一部分少数族裔选民和性别平权倡导者的支持。如今,在传统两党政治格局中,哈里斯的存在本身也是对美国政治结构的一种冲击。
但我们也得看清一个现实:身份优势能带来关注度,但能否转换成选票?选民最终看的不只是候选人的出身和标签,还有切实的政策和行动力。比起身份光环,哈里斯在政绩和政策上的表现更关乎她在选民心中的得分。她能否将这种“多元”转化为实际支持,还是个未知数。
特朗普在大选战场上抛出“台湾得交保护费才能保平安”的言论,这种“收费式”外交,瞬间引发舆论哗然。对特朗普来说,这种说辞正是他一贯的“美国优先”政策再版。而且,这一“保护费”论调,不仅迎合了一部分国内对经济“收支平衡”的需求,还可能在摇摆州找到不少拥趸。
不过,话说回来,“保护费”虽然听着威风,但这种“收费外交”也可能把盟友逼得离美国更远。光看曾经的欧洲盟友和韩国,不就被搞得怨声载道?真当大家都愿意为了美国的选票买单?
朗普在竞选演讲中,不仅批评拜登的半导体扶持政策,还“精准打击”哈里斯。特朗普的逻辑是,拜登的半导体扶持政策错误,给了民主党一个打脸的机会。其实,这种带有偏见的攻击套路,让特朗普既能批评政策,又能暗中贬低哈里斯,真是“一石二鸟”。
不过,选民可没这么好骗。拜登政策究竟好坏,事关整体经济复苏,短期内的影响未必清晰。但特朗普这种攻击方式,只是想利用竞选情绪抹黑对手,并不见得能让人信服。
在美国政治的棋盘上,摇摆州一直是决定性力量。摇摆州选民的支持率、投票倾向直接关系到候选人能否胜选。特朗普和哈里斯都知道,赢下这些州,胜选几率才会大大增加。于是,在这片土地上,二人放手一搏,使出浑身解数。
但是,美国民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摇摆州选民对经济、就业等话题的关注,让他们成为最不易操控的群体。特朗普能否用“中国牌”打动这些选民?哈里斯的身份牌是否足够吸引?这场“拉锯战”谁能胜出,真不好说。
结语特朗普猛打中国议题,实际上是把外交议题工具化。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中美关系并非仅仅是选战中的一个工具,它关乎两国的实际利益。而特朗普这种“拉票式”操作,很容易把问题简单化,误导选民,以为打压中国就是解决美国经济的“药方”。
然而,选民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在的政策。把中国当作“背锅侠”并不能真正解决美国的问题,长期的经济增长需要稳健而理性的政策,而不是一场情绪化的选举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