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期间,拍打此处,排尽体内浊湿病邪,全身都通畅舒服了

百智说健康 2024-08-02 20:01:06

湿邪一年四季都可能侵袭人体,尤其在长夏更为常见。而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闷热的“暑湿季”,祛湿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人体内的气血与阳气相对旺盛,这恰好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病理念。我们可以借助体内的“旺火”来驱除湿邪,因此,三伏天可以说是祛湿的最佳时机。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的王兵主任医师指出,可以通过观察起床时的状态、大便状态以及舌苔状态这3个细节来判断。

如果你早晨起床时感觉身体困重,头部像被东西裹着,或者小腿发酸发沉,这些都可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另外,长期便溏,或大便虽然成形但粘在马桶上难以冲下,以及舌苔白厚、滑润或粗糙发黄发腻,也都是体内湿气的典型症状。

不同部位的湿气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周涛主任医师表示,湿邪藏匿于不同部位时,其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1.当湿邪在脾胃时,可能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此时,建议健脾和胃、化湿和中,可以适当食用山药、薏米等食物,并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高糖的食物。

2.当湿邪在肝胆时,可能会引发失眠多梦、暴躁易怒等问题。此时,应疏肝利胆、清热化湿,可以适当食用玫瑰花、薄荷等食物,并减少饮酒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3.当湿邪在肺时,可能会表现为咳嗽、痰多等症状。此时,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可以适当食用金桔、梨子等食物,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当湿邪在肾时,可能会表现为小便混浊、尿频尿急等症状。此时,应补肾利水、温阳化气,可以适当食用枸杞、豇豆等食物,并避免过度劳累和房事过度。

5.当湿邪在心时,可能会引发焦虑烦躁、嗜睡健忘等问题。此时,可以采用中医传统疗法如拔罐、艾灸等来祛湿安神,并注意饮食和运动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避免过度劳累。

拍打5个穴位,有效排出体内浊湿

1.头顶的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即头顶的正中央。

拍打技巧:使用实掌轻轻拍打头顶,力度以感觉舒适并带有一定痛感为宜,持续拍打20分钟以上。

功效:若此穴受湿气侵袭,易引发头痛脑胀、头晕、头部沉重感。刺激此穴可理顺行气、消除积滞、健脑宁神。

2.后颈部的大椎穴

位置:位于颈后正中,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的突出骨头。活动时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此穴。

拍打技巧:低头,用实掌直接拍打后颈部的大椎穴,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

功效:大椎穴若受湿气侵袭,易导致肩颈问题,如肩膀和颈椎酸痛不适。刺激此穴可抵御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3.腹部的神阙穴(肚脐)

位置:位于肚脐眼处。

拍打技巧:轻轻拍打肚腹,持续20分钟以上。

功效:若此穴受湿气侵袭,会引发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等问题,女性还可能因此引发妇科炎症。腹部需注重保暖,刺激肚脐眼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体魄。

4.脚底的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

拍打技巧:每天拍打一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

功效:涌泉穴若受湿气侵袭,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以及全身疲劳、浮肿。经常按摩此穴有助于改善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小腿的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是祛湿的要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采用正坐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可触碰到大骨的部分。

拍打技巧:使用实掌拍打,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每日一次。

功效:若此穴受湿气侵袭,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的感觉。刺激此穴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祛除体内寒湿的美食:薏米红豆粥

原料:薏米50-100克(根据食用人数调整),红豆50-100克(与薏米比例相当),纯净水适量(一般约为食材重量的6~8倍),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冰糖、红糖等。

做法:将薏米和红豆分别清洗干净,薏米和红豆可以提前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

将浸泡好的薏米和红豆直接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慢炖约1.5~2小时,期间可适当搅拌以防粘锅。最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或红糖调味,再大火煮几分钟使糖完全融化即可。

薏米,在中医典籍中被誉为“薏苡仁”,《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佳之选。它能够有效治疗湿痹,改善肠胃功能,消除水肿,并有助于健脾益胃。长期食用,还能使人感觉身体轻盈,气力充沛。

而赤小豆,则是一款能够滋补心血,滋养身体的佳品。古籍中记载,长期食用赤小豆还能帮助减肥。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

将薏米与赤小豆搭配在一起,不仅能够养心补脾胃,还能有效祛除体内的浊湿。在三伏天食用,效果更是显著。

1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