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极越这个公司,尤其是他们的最新进展——关于员工社保、赔偿金以及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新闻。简而言之,极越的处境已经越来越悬了,连员工的社保都成了公司能否支付的问题之一。你以为只有小公司才会陷入这种窘境?不好意思,大公司也可以摊上这种事。
极越这家公司成立得还挺“高大上”的,毕竟它是百度和吉利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要知道,百度的科技实力和吉利的资金支持,理论上本该让它的未来一片光明。但现在的局面,却让人感到有点尴尬。
事情得从极越员工的社保和工资说起。据悉,极越的员工11月份的工资虽然已经到账,但11月和12月的社保得员工自己想办法缴纳。这让员工非常头疼。现在你看看,连最基本的社保都成了个“奢侈品”,这也能说明公司资金链的紧张。就像是一个家庭,老爸大手大脚花钱,但突然有一天,他告诉你:“没钱了,你自己去缴学费吧。”听着都让人心慌。极越也是这样,连这种基础的东西都做不到,员工该怎么活?
据极越的员工透露,当前公司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基本的业务已经停滞不前。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的极越,不仅是“自费上班”,简直成了“自给自足”的工作模式——你自己交社保,工资到不如不发。公司现在的方案简直就像是极限生存游戏,员工要么离职,等着明年2月底拿N+1的赔偿,要么继续待在公司,但12月开始根本就没有薪水,完全处于“自费上班”的状态。
这种局面,真是让人感叹。想当初极越宣传自己是“智能高端汽车”的代表,结果现在变成了连基本运营都难以为继的模样。要说极越当初的信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百度和吉利联手的底气,谁能说没机会呢?但谁又能想到,过了三年,就因为资金链问题闹得鸡飞狗跳,展厅关门,售后联系不上,员工苦不堪言。
而且这也不仅仅是公司内外的恶性循环,甚至让人怀疑起百度和吉利的合作模式。你看,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百度和吉利到底在极越的经营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在这种资金问题面前,他们的支持算是“及时雨”吗?显然并没有。否则,也不会搞到今天这个局面,外界对极越的质疑开始增多。
更离谱的是,极越现在还被曝出了“拖欠款项”的问题。比如,曾有消息称,极越拖欠了26万元的传播供应商款项,而且已经逾期很久,催款函都发了多次,就是不支付。你看看,连传播费用都拖欠了,真的有点离谱。虽然极越官方回应了,说是正在协调各方资源,努力融资,但这回应的语气倒像是在说:“我们正在努力找到钱,把事做完”。但问题是,这种“努力”的回应,往往会让人感觉像是在推脱责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极越的资金链崩塌,恐怕也只有公司内部的人知道了。
说到这个事,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别看大家都觉得极越的困境“出乎意料”,其实这只是一个“预兆”。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很多看似风光的大公司,背后都有着很大的隐患。极越的问题,就像是疫情期间,许多不太扎实的公司倒下的例子一样。你可以是高科技公司,也可以是汽车公司,但如果背后的资金链不稳定,顶级的技术再牛,也很容易因为资金问题变得支离破碎。
我记得有一位业内人士曾经说过,“资金链断裂是很多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说技术是支撑公司的骨架,那资金就是公司运营的血液。一旦血液停滞,公司就死了。极越的现状,正是这一道理的“现实版”。
更有意思的是,极越这种情况也反映出现在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电动汽车品牌,表面上看着风头正劲,实际上也在拼命“融资”以维持生计。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车的竞争,是一场烧钱的战斗。你得不断投入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推广等等一系列的环节,但回报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极越的“自费上班”模式,算不算是一种“告别烧钱时代”的预示呢?或许是吧。
如果你问我,极越到底能不能活下去,我只能说,形势看着不太妙。员工的社保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本身就是公司内部分裂的信号。要知道,社保这种事,任何公司都不敢轻易拖欠,因为一旦出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风险,员工的信任也会彻底崩塌。而极越这种状况,虽然暂时看似是“自行解决”,但谁又能保证未来不会更糟呢?
极越现在的局面,实际上也是当前国内汽车行业中很多小型新兴电动车品牌的缩影。大家对新能源车有信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门槛非常高。资本、技术、市场三者缺一不可,但目前来看,不少新兴车企都在面临“烧钱”阶段,问题出在资金短缺上,烧得久了,就没有动力了。
如果极越想要逆风翻盘,首先得解决内部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对员工的社保和薪资问题。你想,员工没了信心,公司还能走得远吗?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真心是比起刚开始的光鲜亮丽,更让人唏嘘。
至于极越能不能活下去,答案恐怕要取决于他们能否成功融资,能否有效地解决内部分歧和资金短缺的问题。现在的极越,可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