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获奖无数,董卿:时至今日,我依然极度自卑

读书文史 2023-04-26 18:06:54

文 | 读书君

说起董卿,很多人想到的是她那优雅、自信、满腹诗书气自华的样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也曾有过自卑。

多年之后,董卿仍旧感慨道:“难忘啊!”

其实,董卿又何止是一次感慨,在一场新书发布会中,董卿也曾说:时至今日,我依然极度自卑。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个主持过如此诸多的优秀节目,拥有如此多辉煌成就的实力主持人,在众人眼中,如此完美出众的女性,为何会有着这样的感慨呢?

01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

1973年,董卿出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父母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并经历过非常艰苦的知青生涯。因为经历过苦难,父母心中一直信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从小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刚上小学时,在报社上班的父亲,就让董卿学习洗碗、拖地等家务活,若是做得不好,还会被父亲惩罚。都说“穷养儿富养女”,女儿是家中的“宝中宝”‘掌上明珠’,然而在董卿身上并不享有这些“待遇”。

有时候董卿耍小家子气,故意不听父亲的话,将水洒得到处都是,心软的母亲想要帮忙收拾,还会被父亲呵斥制止。在家里玩的时间超过了父亲的规定,会被父亲罚站在角落里,直到家里吃饭的时候才可以活动。

如果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尚且可以理解父亲。然而,父亲对董卿的苛刻远不及这些。在一次发布会上,董卿曾经回忆起自己父亲对她的严苛,她说:

“他对我的苛刻超乎寻常人的想象,很多人听了都表示很难理解,无不会反问道‘一个知识分子怎么会对自己的女儿如此苛刻?’”

说到这时,董卿不免有些哽咽,情绪略有激动。

在父亲眼中,不管她表现地多么优秀,父亲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稍有表现不如意,就会被责怪,父亲对她的苛刻从始至终,一如既往。“你可以做得更好”是父亲最常挂在嘴边对她说的话。

她是一个女孩子啊!更甚者父亲还不让她多照镜子,说:“马铃薯再打扮还是土豆,你每天有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看书!”

在父亲严苛的教育下,董卿的童年缺失了许多孩子本应该感受到的幸福,认可和赞扬,这使得她从小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董卿渴望父亲的认可,她知道父亲极度严苛的背后是对自己深沉的爱,她从没有想过去反抗父亲,也不敢去反抗。

她会按照父亲期许的那样,每到寒暑假就出去做兼职,宾馆的清洁工也当过,而挣回来的钱会给妈妈收起来保管。

父亲严厉的教育对董卿的影响旷日持久,直到如今。她说:

我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的心里才会踏实,尽管我已经长大,父亲对我也没有再如此强制要求做好。如果做得不好,或是稍比别人好一点,我都会感到非常不安。

因为这会我让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怀疑自己。我很讨厌这样否定自己,所以我必须得更加拼命,努力将事情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感到安心。”

在这样严苛的教育环境下,董卿养成了自律读书的习惯。早在小时候,父亲每天要求她抄写成语,背诵古诗词,熟读中外名著,少年时,董卿就已经熟读了《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等中外小说著作,使文字变成了自己的腹中才华。

02 漫漫求学之路

虽然成长在知识分子家庭,但是董卿的求学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高中将要毕业了,董卿对自己要填什么志愿还没有主意,一天夜里,寂静的校园里传来了一个让人热血的消息:隔壁班的一个女生要报浙江艺术学院!在那个年代,能想到报艺术学院,敢报艺术学院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觉得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而这恰恰给董卿点个醒,指明了一条道路,“我为什么不也试试”呢?

想法是有了,先不说能不能考得上,摆在董卿面前的第一个大关卡就是父母是否同意?一天夜里,董卿试探性跟父亲说:“爸,我想报考艺术学院。”

话音刚落,父亲手中的筷子马上被放了下来,想都没多想,口中随即蹦出了三个字“我反对!”

果然,不出所料,董卿没有觉得意外,毕竟父亲是一个传统的男人,有着中国大多数传统家庭家长般的严厉和刻板。对于学习表演和艺术等听起来有些前卫和奔放的专业,父亲自然是不太理解的。

很显然,从一开始父亲就是按中华传统女性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的,女子要知书达理,贤淑能干,能够吃苦耐劳,董卿选择学文艺,在父亲那一辈人的眼中,是不正派的,女孩当戏子一定没有出息,会走向“末路”。

在饭桌上,父女二人吵了起来,双方都想说服对方。母亲坐在边上劝解二人“先吃完饭再说,好吗?”两人都没有听见对方的话,一餐饭在父亲的咆哮声和女儿的反抗声中闹得不欢而散。为了让父母同意自己的选择,董卿甚至用上了“恐吓”手段。她说:

“那时候我家住在6楼,我常常会在窗户的阳台上写上那么一行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半是写给自己的,一半是写给父母看的,我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

在董卿的坚持以及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只好让步。最终,董卿如愿报考了浙江艺术学院,并被成功录取,且那一年整个嘉兴城区只录取董卿一人。

对于董卿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父亲虽然并不认可,但是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送她到学校的那一天,一向严厉的父亲,大改往日的威严形象,亲自爬到了宿舍卧室的上铺为董卿铺床,挂帐帘……忙得满头大汗,最后艰难地从上铺爬下来。回家前,叮嘱董卿“自己照顾好自己。”

董卿刚进大学时,才发现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班上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漂亮,且自身的底子都很好,形态和表演也非常出色,曾经让董卿引以为傲的能说会唱的个人特长,在才艺出众,样貌出众的同学面前,突然间显得黯然失色。

比如和董卿同为校友,来自舞蹈系的周迅,是众人眼中的美女,拥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据说,当年的挂历市场,就有“北瞿颖,南周迅”的流行说法。因为长相甜美,周迅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羡慕对象。

而反观自己,董卿似乎怎么都比不上别人。在上形体课的时候,别人轻松就能做得好的舞蹈动作,董卿不仅没有做好,连节拍都难以跟上,更谈不上如何去练出优美的舞蹈,出色的气质。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大半年,连老师都忍不住说“你看上去挺修长的,怎么肢体动作那么不协调?”在满是镜子和同学的面前,这让董卿感到很难堪,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误闯入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好在,董卿的文化课成绩不错,大学期末考试,她文化课的成绩名列前茅,拿下了学校“一等奖学金”,奖金为72块钱。

在那个年代,72块钱已经足以让她买到了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给她以极大的信心。之后的每次文化课考试,她总能拿下班上的高分。

很显然,她在博闻强记上更具有天赋,这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她觉得与其花过多的时间在练习形体、台词等上面,不如将时间花在阅读学习上;与其挣扎着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缺陷,用别人的优势来打击自己,不如努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优势来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寻找自己发光发亮的地方。

03 从话剧演员到主持人

毕业后的董卿,被分配到了浙江省话剧团。不过,当时的话剧观众并不多,市场不景气,一年到头也演不了多少场戏,董卿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这对于一个刚毕业出来,等着发展的董卿来说,多少有些残酷。她开始有些迷茫,不知道前方的路在何处。

不过,不管是在自卑还是迷茫的时光里,董卿一直坚持着阅读的习惯。她读的书很多,涉猎也很广泛,虽然说谈不上博古通今,但是绝对可以说是学富五车。

此外,平日工作再忙,她也会抽出时间来读书,看到美文美句,她都会摘抄下来,或是写一些读书笔记。读一本书并不难,但是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却很难,而董卿做到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她是专注如一的。

她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我始终坚信我读过的所有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某个场合帮助我,让我表现得更加出色。”

最终,也正是她的这份坚持和爱好,让她在人生事业上越走越远。

1995年,董卿从话剧演员进入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从此开启了人生中的主持生涯。

董卿喜欢这份职业,每天能够在镜头前露面,是一件再开心不过的事情,她很享受这样的状态,能力和兴趣兼在,工作起来可谓是如鱼得水。

1995年,董卿父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东方卫视电视台招聘的启事,于是便鼓励董卿去试一试,毕竟上海是他们的老家,尽管他们当时在嘉兴生活。

董卿虽然有些犹豫,但是一向听话懂事的她,还是寄了一盒自己主持的录像带过去。一个多月后,董卿接到了复试的通知。

那时候,竞争也是无比激烈的,光是编导和主持人的选拔竞争者就有800多人,且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董卿参加完考试后,又回到了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一晃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董卿以为这件事就那样不了了之了。结果某一天意外接到了最后面试的通知。而当时进入面试的还有其他7位从业经验都远在董卿之上的应聘者。

面试当天,董卿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或许也正是没有压力,她表现得格外突出,最终幸运地拿下来两个女孩录取名额中的一个。

进入上海东方卫视后,没有和她想象中的那样风光和轻松,从杭州来到上海,她虽然是从成千上万人中被选拨出来的,但是进入电视台没有人待见她,也没有人理她,因为上海比杭州要大得多,她还是一个新人,几乎上没有什么节日可以担任。

在那段无聊的日子里,她再次选择读书,并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修读本科。到了1998年,董卿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她在东方卫视主持的“相约星期六”火了,仅是一年的时间,就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董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一些男嘉宾更是直言,就是奔着董卿的节目来的。

虽然已经工作,但是人不能够停滞不前,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董卿又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其学业和事业可谓是双丰收,前景光明。后来,董卿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多档节目的主持人,并成功拿下了诸多的大奖项。

因为表现优异,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卿被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伊力识慧,邀请她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最后,经过了漫长的思想斗争,董卿决定放下上海的家,前往北京工作。登上央视的大舞台,董卿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尤其是她主持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诸多节目的爆红,董卿成为了文学知性的代表。

她那出口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言名句俯拾可得的气质谈吐,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在央视经历了多年的打磨之后,她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成为了当红的著名主持人。

可以说,正是数十年坚持的阅读,让她兑现了自己曾经所说得那样:

“你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个场合来帮助你表现得更加出色。”

04 读书君说

《春秋》中有曰“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言无止境,雅俗随心,说话是一门学问,并非一日就能成器,唯有千锤百炼,方能成就精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往今来皆如此,不信,且看董卿。

永远要坚信,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最终都会给予你回报,而阅读往往是投入最少,收获最大的回报。

行万里路,可能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但是读万卷书人人却都能做到,只要坚持!

多读书,读好书,终究会成就不一样的我们!

参考资料:

(1)晴时编著.优雅女性的自我提升课[M].2017

(2)纪云裳著.董卿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