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旅游推荐的十五个必打卡地,你知道几个?

星之旅说 2023-09-22 01:13:12

“表里山河”有出处

早在春秋时代的儒家经典《左传》里,山西这片地域就被形容为“表里山河”。这一定义,成了后来人们概括山西独特的地理地貌内外环境的典型话语。

山西,像是飘落在中国地图上的一片南北走向的菱形树叶。它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注而下,一泻千里。千里峡谷,山西与陕西隔河相望。

陕北“信天游”与晋西“爬山调”,伴着黄河的涛声,激扬两岸。山西南端,母亲河转折向东,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仿佛依依不舍,黄河抚摸着山西,缓缓地、默默地,与这里的山川告别。这片菱形地域的北端,则是布满雄关要塞的长城。内长城与外长城,晋长城、赵长城与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绵延横亘,划分出了农耕山川与大漠草原的疆界。

在山西中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忻州,奔涌的黄河与蜿蜒的长城在这里深情相拥,古老的农耕与豪放的游牧在这里互相交融。西有吕梁山,山势雄伟,山脉连绵。南有系舟山,系太行山的余支。北有恒山,山势峻拔,古称北岳。在五台山、系舟山、云中山之间为忻定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今天小编就推荐一下忻州旅游的十五个必打卡地,看看你都去过吗?

(五台山)

推荐一: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最高处海拔为3061.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历代修建的寺庙鳞次栉比,精美的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是洗涤心灵,感受禅意的圣地。

五台山,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山水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完美体现出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五台山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迷人陶醉,鬼斧神工的“五台”山峰、变幻莫测的多寒气候、壮丽雄奇的森林山谷以及香气四溢的烂漫山花,自古就有着“清凉圣境”的美誉,世间罕见的梵宫琳宇及繁多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音乐等文化密码,在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内,筑构了人类文化遗产的无价宝库。

(五台山)

探索神秘玄幻的五台山“梵音佛国”渊源,只有展开那两千年的佛国画卷,一睹庄严法相。五台山因“东西南北中”5座嵯峨山峰而得名,宛如一朵半开的莲花。5个峰顶如平台,形状各异,平台之上,建有寺庙,供奉着文殊菩萨的5尊法身,佛香缭绕向外飘溢。

五台山是修筑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起,历朝历代都在五台山修建寺庙和道场,它是著名的宗教文化圣地。五台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又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又有“金五台”之称。

(五台山)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五座高峰景色各异,各有千秋,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也代表了五方佛:东方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游览五台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也是一个极大的收获。

五台五峰指的是五台山的五座山峰,即望海峰、挂月峰、锦绣峰,叶斗峰和翠岩峰。五座山峰景色各异,犹如五姐妹,一体相连又美丽繁异。五座山峰美景各有特色或锦绣,或峭立,或苍翠,让游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五台山)

“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东台望海峰海拔高,在台顶便可看见云蒸霞蔚,白云翻滚,仿佛大海一般;“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可见西台的美丽。

寺庙古刹是五台山的精髓,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五台山名寺众多,数不胜数。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的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南侧的塔院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白塔,高耸的白塔被看做是五台山的标志。

(五台山)

被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的菩萨顶相传为文殊菩萨住处。全庙参照皇宫模式修建,瓦为三彩琉璃瓦,砖为青色细磨砖,十分华丽,体现了中国寺庙文化的繁荣和博大。五台山的寺庙展示了中国繁荣的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真可谓是一部佛国史、一座艺术宫。

(雁门关)

推荐二:忻州市代县雁门关景区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在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点,雁门关亲历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商道,雁门关折射了古代边贸的兴衰,成就了晋商的辉煌。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作为外三关中的最大一关,雁门关是我国著名的边塞军事文化胜地,它有万里长城第一古关、险关、要关的美誉,在这里发生过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可以说数不胜数。诗词乐赋、民间传说,一首首、一篇篇更负载了雁门关厚重的人文内涵。

(雁门关)

雁门关分为东陉关、西陉关,合称雁门关。上古称北陵,夏商周称西陉关,春秋称勾注塞,魏晋分成东陉关、西陉关。历史上雁门之险是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刺的国防要塞。在古代“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复万里长城时的《舆图志》中也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雁门关位于雁门山山顶。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北支云中记载。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00米以上。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因此得名雁门山。

(雁门关)

雁门山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自然成为山南陕北的天然屏障。而雁门关建成以后,更使这里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因此有“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的赞誉。

雁门关依山傍险而建,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云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由此可见雁门雄关的豪迈气势。

(雁门关)

在古代雁门关是作为一个军事防御关口,中原王朝历来非常重视,这里靠近北方游牧民族边境,由于古代游牧民族经常入侵中原王朝边境,雁门关充当了抵御外敌入侵重要的关卡,雁门关一开始是为了抵御匈奴而修建,历经二千多年岁月,依然矗立在中华大地,它对中原汉族的保护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

进入雁门关的第一道关卡叫“明月楼”,在古代基本上所有的关卡都会有“明月楼”,古人讲究望明月而思故乡,同时“明月楼”也代表了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古代将士驻守边疆平常是很难回家的,战事频繁,这些将士都是全国各地征召过来的,很多人一辈子都要在边关度过,甚至因为战争死在战场上,故在古代出征守关的士兵都会比较思念家乡,所以建了“明月楼”。

(雁门关)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雁门关西界黄河,东连太行,南控中原,北扼云朔。从公元前457年赵襄子以铜枓击杀代王起,雁门关便为一个民族默默地承担起了太多的苦难和太多的责任。秦汉时期,楚汉相争,北方边境防御松懈,成就了弱小的匈奴,他们强大起来。从此,雁门关再也没有平静下来。

(雁门关)

西汉初,刘邦争霸条件不成熟,于公元前200年也曾带兵在雁门关抗击过匈奴。随后,汉文帝、汉武帝又征战数年,不惜血本,才有了雁门关内的歌舞升平。几千年来,有史可查的战争在这儿发生过二百余次,仅在雁门关镇守的将领官员就有千人之多,而这些人中几乎涉及到各个省份的人。由此可见,雁门关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多么沉重的角色。

(阎锡山故居)

推荐三:忻州市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城东北的河边镇,也就是阎锡山的出生地。阎氏故居正门朝西,分左右南北两区,南高北低,占地面积3.3万多平方米,大小院落共计30多座,房屋达1000余间,现存有22座、600余间。

与山西的民间宅院不同的是,故居建筑和院落既有黄土高原典型的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有晚清宫殿式建筑,还有西洋式风格,其布局迂回曲折,特别是遍布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使其罩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这些都是把“安全”放在首位的缘故。

(阎锡山故居)

南区是阎府的旧宅,主要的建筑是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都督府、七星楼、得一楼等,北区是故居的主体建筑,由东、西花园组成,还有当仁堂和偏小院等。都督府,坐东向西、二进四合院,是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圆拱形门窗、立方形壁柱、花纹雕刻的山花带、火焰形墙壁顶,融合了罗马、希腊的建筑元素,与故居中的其他中式建筑相比,显得十分耀眼。

东花园三院正厅后面的偏小院,虽然阎府整体豪华、气派、宽阔,但阎锡山却偏偏从这座隐秘、狭窄的小院后门出入,并经常在此居住和办公,可见阎一生的谨慎和内敛。在阎府内还有一处不伦不类的建筑——“得一楼”,这座面阔五间、高两层的硬山顶宅楼,顶上却竖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四角小红亭。

(阎锡山故居)

当年,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有位弟弟,因为分家产生隔阂,两兄弟一直就不说话,另立门户之后,建房也就各建各的。山西本地有个风俗习惯,老二的屋顶不能超过老大的,可阎书堂这位弟弟在给五女儿(五妹子)修建绣楼时,楼顶就超过了同时营建的“得一楼”,为此,阎书堂就在得一楼上增建了一座小红亭,就是这座亭子,成了阎老太爷得意之作,他常常登楼抒怀,俯视精丽豪宅。

这座宫殿式豪宅,整体装修非常讲究,雕栏玉砌,飞檐兽脊,翘角抱厦,堪称“五脊六兽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木雕、砖雕、石雕等精美图案和吉祥如意的花纹,无处不显示着宅院之大、之气派,也为庄重的深院增添了无限的艺术品味和生活气息。

(阎锡山故居)

既有体现家乡灵气的“文山”、“沱水”砖雕匾额,也有寓意高官权势的“太狮少保图”壁画,还有炫耀功勋的孙中山赠予的“博爱”手迹匾……都在无言地展示着这位“土皇帝”人生的多面性格。游逛之余,听听阎锡山与五妹子的扑朔迷离的传说故事,更能体会出当年阎老醯“仰天长叹”的滋味。历史的痕迹在这座故居内的砖砖瓦瓦间,刻录着主人半个世纪的沉沉浮浮,斗转星移,滚滚长江东逝水,都付笑谈中。

(芦芽山)

推荐四:忻州市宁武芦芽山生态旅游区

芦芽山景区位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拥有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芦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汾河源头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一处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的,奇冠华北、秀甲三晋的“北方原始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

芦芽山海拔2736米,由于地形高、起伏大,构成了多雨凉爽的小气候,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炎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也超不过20度,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28000个。四季风光不同,四时景象殊异,可谓春来十里杏花,盛夏万岭流云,中秋层林尽染,隆冬素裹山川,堪称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中国北方的香格里拉、华北康养生态基地。

(芦芽山)

芦芽山是国内毗卢佛道场和世界珍禽褐马鸡主要保护地。景区内约有82万亩原始森林、66万亩草原、500多种动植物资源、100多个景点,现已开发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包括:万年冰洞、芦芽山、悬崖栈道、石门悬棺、马仑草原、情人谷、天池湖泊群、汾河源头、悬空村等景点。

芦芽山突兀耸立,主峰绝顶约6平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正方体石砌建筑-太子殿,因其位居群山之际,数十里外即可看到。清代大学者傅山先生60岁游芦芽山说“芦芽才一到,幽韵与谁言”。占天下之无限风光,凝自然之全部精华。

(芦芽山)

马仑草原是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穿越峡谷,盘旋而上,你不会想到在林海的尽头,在高达2700多米的高山之巅,竟会铺排开面积6000多亩的空中草原,夏季来到这里,蓝天和白云下面,骏马奔驰,牛儿漫步,宛如宁静旷远的内蒙草原。当你身临其境地站在马仑草原上与芦芽山遥遥相望的时候,你一定会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万年冰洞,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迹,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洞内年均温度保持在-6℃,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是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更令人惊叹的是,距离冰洞不足300米的地方,还有一处常年吞烟吐雾的千年地火,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处于一山,堪称“中华一绝、世界奇观”。

(芦芽山)

石门悬棺,中国北方唯一悬棺群,石门悬棺中的悬棺寓意有升官发财的意思,其游览区的突出特色体现在“悬”和“谜”两个字上,石门悬棺在全国的悬棺景区中拥有四项桂冠,即中国北方唯一的悬棺群,中国最年轻的悬棺群,中国最便于参观的悬棺群,中国类型最丰富的悬棺群。

汾河源头,黄河支流汾河的发源地,汾河是一条神圣的生命之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长716公里,流经山西省的19个县、市,养育了百分之四十的三晋儿女,是山西人民心中慈爱而博大的母亲河。汾河的源头就在芦芽山景区。

(禹王洞)

推荐五:忻州市忻府区禹王洞禹王洞景区

禹王洞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15公里的系舟山腰,禹王洞风景区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仙气缭绕、灵光泛动、洞内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禹王洞;另一部分就是书香盈动、花草繁茂的农业采摘休闲园区——凝萃园。

禹王洞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内常年恒温8—11℃。禹王洞集惊、险、奇、美于一体。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奇洞怪石,造型奇特。内有“八戒化石”、“二仙对弈”、“镇海宝塔”、“睡狮初醒”、“送子观音”、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数不胜数,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禹王洞)

据说该洞是七千五百年以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海床上升为陆地,形成现在的太行山脉,后由于碳酸盐岩侵蚀,形成繁多的洞穴。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约2000余米,已整修出可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层共三厅十洞。

禹王洞景区以禹王洞为中心,场面宏伟,景观奇妙。禹王洞位于海拔1768米的高处,从公园入口到禹王洞口,需沿盘山公路顺势攀登,乘缆车到洞口。站到禹王洞口的平台上,俯视忻定盆地,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川,延绵起伏的群山,平坦无垠的公路,阡陌纵横的农田。在游览时,只见溶洞幽深曲折,光怪陆离。

(禹王洞)

宽处洞面可站六七人,窄处只能一人通过。洞里的小洞之间,相互连通,洞的层面高低相间,时而沿梯而上,时而又沿梯而下,如此盘桓,饶有游趣。仿佛置于一座石刻艺术宫殿,使人目不暇接。

沿禹王洞而下,悬崖上挂有“干枝梅”,雪后绽放傲对寒冬,有北国赏梅之异趣。山麓有福田寺遗址,有“东岩夜月”奇观。沿途还有元好问陵等景点,集登山、探险、避暑于一体。聚宝盆景区以林深树密、山奇泉美为特色,共34个景点。有笑弥勒、将军窑、山猪拱宝、灵龟探路、聚宝灵泉、红岩叠翠等。

推荐六:忻州市原平市天涯山

天涯山位于山西省原平市,26亿年之前的太古代时期,天涯山作为五台山的余脉,从水面缓缓升起;到了震旦纪时期,它在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中,脱颖而出,缔造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一场冰川的覆盖,又给它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

在大自然持久的耐心和工匠般的专注下,天涯山与五台山一脉相承,造就了同样奇特神秘的石质和鬼斧神工般的石形,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地质景观。在这里,大自然神奇的手,又在冥冥中造就了无数的奇景奇观。

(天涯山)

在天涯山的脚下,这两座酷似莲花的石峰,比肩而放。天涯山与莲花山,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历经漫长的岁月,和无数的风霜雨雪,至今巍巍矗立。在莲花山之根,凌空举起的一石,若有风吹来,有隐隐鼓声不绝于耳,这就是著名的崞县八景之一“风吹石鼓”。

生长在石鼓神祠的这棵酸枣,高9.3米,历经千年,却仍然枝叶茂盛,果实累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奇迹。天涯山风景区的自然奇石奇景还有很多,无不令人浮想联翩,由衷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涯山)

在明嘉靖十九年,《重修石鼓大王庙》的记载:“崞邑东南大莫西北古有一庙,自立县之时随地得名”。这个地方已经有石鼓神祠,距今,已逾1400年。由此,可见其历史之久远。

关于石鼓神祠建立,已找不到任何文字记载,只有民间流传甚广与介之物推有关的无数传说。石鼓神祠坐北朝南,殿内塑介子推和其母像,墙壁绘介子推生平事迹图。介子推成了石鼓山上的山神,被尊为“石鼓大王”,石鼓神祠由此得名。

(天涯山)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片土地,曾有无数的名人雅士纷沓至来。唐朝诗人陶雍,曾两度踏足天涯山,留下了“每忆云山有短才,悔缘名利入尘埃。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的千古名篇。还有,唐朝诗人钱起有的《莲花山》:幽石生芙蓉,百代渐美色。远哭越溪女,闻芳不可说。

(老牛湾)

推荐七: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景区

老牛湾景区位于偏关县西北部晋、蒙交界处。这里为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开端,万里长城翻崇山峻岭后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母亲河-黄河在此交会。景区包含老牛湾和乾坤湾两个景观区,面积22.67平方公里。这里自然与人文争胜,天工与人力共美,造就了“碧水依古堡,缠绵将沉醉,长龙饮深涧,蓄势欲飞腾”的壮丽风景。

景区内黄河曲折迂回,形成老牛湾和乾坤湾两大自然奇观。有高大的烽火台“老牛湾墩”;有明代山西镇的前哨老牛湾堡;有座落在一整块天然石板上的“石头民俗博物馆”老牛湾古村;还有昔日黄金水道货运集散地老牛湾古码头、四公主德政碑、老字号荣泰祥等经典景观,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老牛湾)

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的起点。黄河南下,在此回环转折,形成一个完美的一个弯环。民间相传,古代黄河泛滥,太上老君牵青牛犁地让大水改道。当青牛看见明灯山上亘古不灭的明灯时,受惊转头,在大地上犁出这道神奇的大湾,神奇的传说为老牛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实际上是受黄河水流侵蚀和风蚀双重作用形成的曲流。弧形峡谷以优美的曲线吸引着四海游客。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融汇了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共同绘就了河声岳色的壮丽景观。

(老牛湾)

万里长城逶迤东来,翻千山越万岭在偏关和滔滔黄河握手会面。一条是人类勤劳和智慧所造就的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巨龙;一条是大自然神工奇力所造就的百转千回、金涛澎湃的奇观,交汇偏关、地杰人灵。

黄河作为历代水路运输的黄金通道,对蒙汉之间贸易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黄河进入老牛湾后峡谷高深,河流湍急,上游来的船队到老牛湾之后要换艄公继续南下,老牛湾码头便成为货船的临时停靠地。当年这里桅杆林立,酒肆客栈遍布,热闹非凡。如今古码头遗迹及通往古码头的石板路依稀可见,见证着老牛湾的历史变迁。

(老牛湾)

魏家大院是清代老牛湾首富魏氏家族的院落。魏家靠河运摆渡起家,其后裔魏二鞭杆筹资置业、开办商铺,直至发展到拥有八十多员工的大掌柜,成为全村首富。院内现存住宅窑洞数孔,油坊一处。油坊内有保留完整的古代榨油器械,其油量之大较为罕见。

乾坤湾,因山河回环如太极而得名。她天造地设,暗合天地自然之理,黄河南奔,遇高山险阻,没有暴跳如雷,惊涛拍岸,而是欲进先退,智慧转身,迂回向北,再从容向南。这个S形山河大回环,是少有的奇观。

(忻州古城)

推荐八:忻州市忻府区忻州古城景区

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忻州古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古城以“最中国的烟火气”“出圈”,深受游客喜爱,在那里,有飞檐高挑的门楼,更有青砖小瓦、雕梁画栋,有百街百巷、百味百坊、百业百景,有弥漫着厚重沧桑感,见证人间至味的模样。在秀容书院,感受“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兴盛与辉煌和维系着忻州的文化血脉。在古城里随意哪一簇街巷,总不乏古色古香叠加活力盎然的烟火气息。

(忻州古城)

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

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衢,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

(天柱山)

推荐九:忻州市静乐县天柱山景区

静乐县天柱山,因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封号而得名,与安徽天柱山并称中华南北两天柱,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景区内庙群典雅,松苍柏翠,艾草遍山,景色秀美。天柱龙泉为“静乐八景”,古八景皆为天然景观,随区划逐步变动。

今静乐仅留“天柱龙泉”、“神烟风洞”和“巾岩濑雨”三处;其余“石峡温泉”、“白岭仙葩”、“龙和晚照”归娄烦;“弥莲异水”、“天池霞映”归宁武。新八景为:“天柱龙泉”、“神烟风洞”、“巾岩濑雨”、“文峰凌霄”、“太子寺”、“千佛净居”、“悬钟神韵”、“显字佛崖”。

(天柱山)

天柱山属吕梁山系,境内山脉汾河以东为管涔,汾河以西为芦芽。景区背靠吕梁、面向五台。天柱山地形奇异,形制规整,左拥青龙,右傍白虎,主峰地貌状若仙桃,中峰龙头凸昂,是国内罕见自然造化的道教名山。

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便停留赏景,今山巅岩石平坦,传为王母石炕,山上曾是春秋战国时山右赵王建都之地,古城遗址至今犹存。

(天柱山)

天柱山,山形俊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天柱山耸立静乐天柱山在汾碾交流之处。山间泉水清澈见底,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称其天柱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天柱龙泉“岩岩天柱高,湛湛龙泉静。清乘兴一登,临日影波映。两川烟雨晴,孤城楼阁晓。上下树参差,来往人还绕。山峙水停停,炎凉知多少。”古人题写的龙泉,坐落于城南天柱山半山腰,高山出泉已是奇观,泉水清澈见底,凉爽沁心,旱不涸、涝不盈,甘而冽、无尽意,更为罕见,难怪有“天柱圣境启心智,龙泉奇观令神怡”之颂。

(憨山文化旅游景区)

推荐十:繁峙县憨山文化旅游景区

憨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五台山北40公里,砂河镇北部,景区以“佛国北门、不夜憨山、滹源明珠”为主题,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动静互补、游养互联、经成为集文化感悟、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被誉为“五台山的后花园”。

景区依山而建,建有国宝艺术馆、文化艺术收藏馆、县政府旧址、别有洞天、憨山寺、胥府、如意广场、莲花广场、冶金广场、守信园等众多人文景点,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融入到景观之中。

憨山之名由来非常有趣,传说当初北魏孝文帝到五台山避暑,文殊菩萨化作一梵僧,向孝文帝讨要一块地方用以放下自己修行时的坐具,孝文帝答应了他。这个梵僧把坐具张开化作了一座山峰,一下就覆盖了方圆五百里。孝文帝知道这个梵僧不是普通人,是个神仙。于是骑马疾驰而去,回头看时,发现此山还跟着他。于是孝文帝就大声呵叱:“尔好憨山,何随朕耶”,此山才停止跟随,因而得名憨山。

(憨山落日)

一则神奇的传说,证明憨山文化旅游景区与五台山确实有着不解之缘。它的主要景点有如意门、七步莲、宝瓶、文昌阁、智慧门、荷花池、如意广场、别有洞天等。

初入憨山景区,一扇“如意门”震撼而立。“如意门”高19米,东西长56米,中间跨度32米,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工艺精湛的雕刻技艺,设计精美的彩绘图案,让人赞叹不已。整体造型在灯光的烘托下宛如一道金色的长虹,正敞开他那博大的胸怀迎接八方的游客。

夜景中的憨山格外“迷人”,穿过“如意门”沿着景观大道向内走去,璀璨夺目的灯光让人流连忘返,树梢、花坛、水池满是美轮美奂的灯光,这些五彩缤纷的灯光汇集到一块,宛如银河洒落人间,再配上烟雾缭绕的雾气,犹如仙境一般。

(憨山落日)

如意广场作为景区的主题广场,由灯光秀、音乐水舞秀、主题雕塑群、艺术休闲长廊组成,地面运用艺术马赛克镶嵌技术,整体造型形似如意,本身呈古铜色的它,在灯光的映射下更显古香古色。中心主题雕塑群为“七子送福”,有着万事顺利,吉祥如意美好寓意。

别有洞天窟顶绘有栩栩如生的飞天壁画,运用了传统沥粉贴金工艺,背景为“五台山全景图”,浮雕墙采用了3D现代技术打印制作,立体地将巍峨磅礴的五台山及周边八百里峰峦叠嶂的壮阔景观展现开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怀着敬畏之心站在浮雕前感受着那份无与伦比的震撼。

(代州古城)

推荐十一:代县代州古城景区(边靖楼、阿育王塔、代州文庙)

代州古城曾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一座计划得极好的城市”。古城城墙虽然已不完整,但是最初的棋盘式布局依旧保留着。古城矗立着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的边靖楼,如同一位依旧威武的老将军,在像来往的游人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

代州古城,从地理位置上看,位处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下,滹沱河之北,南控中原,北镇云朔,是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也是中国古代南北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

(代州古城)

古城的范围,基本就是代县县城的核心地带。步入古城,远远就能看到边靖楼矗立在古城中央,青砖乌木。进入古城中心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路人悠哉悠哉或聚或散,热闹却不繁华,没有城市的喧嚣之感。

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的中央,成了这座城镇的标志,与阿育王塔东西遥相对峙,竞相呼应。昔日瞭观敌情的卫戍城楼,如今成了眺望塞上风光的胜地。边靖楼也称谯楼、鼓楼。边,边陲、边疆;靖,平定、平安;谯楼,城门上的瞭望楼;鼓,敲击之器、鼓励,鼓动;由此可知,边靖楼既有瞭望敌情、守卫边陲之用,又有靖边安民、鼓舞士气之意。

(边靖楼)

遥想当年,金戈铁马,边靖楼既是瞭望台,又是消息站,全城军民唯此楼号令而浴血奋战;和平盛世,边靖楼既是商贸城,又是和谐门,南方运载名茶绸丝的商队穿过石券门洞而前往塞漠,北方的胡马满载着胡盐、玉石过此洞而赴中原。熙熙攘攘的马队商旅,接踵而至的胡汉人流,南腔北调地挤满了代州城,平民百姓得到片刻的休养生息。

现在游人可踏着铺满“官”字的石砖,登楼凭栏四眺,一刚一柔的雁门关、滹沱河已把千百年波澜起伏的历史尘埃沉积在了无言的身躯中,唯留不变的辽阔山河、塞上风光让人尽收眼底;楼内光影交错、枋画沉木,视觉的盛宴勾人沉思。

(阿育王塔)

代县阿育王塔,是我国仅存的19座阿育王塔之一,坐落于山西代县的县政府大院内,与同样位于县城中央的边靖楼遥相竞高。这座塔的外形样式在阿育王执政时期兴盛,因此被称为阿育王塔。

代县的阿育王塔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已有1420年历史。历世几度重修,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元代重修的版本。最初的阿育王塔是木塔,但在忽必烈至元12年时,它被改建为造型稳健挺拔的转塔,成为了藏式佛塔中的佳作。

(阿育王塔)

在全国所剩不多的阿育王塔中,代县的阿育王塔是现存最完整、外观最独特的一座。中国文物界的泰斗、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曾评价代县阿育王塔为:“代州阿育王塔的独特造型,如果说是全国第一,我不敢确定;但如果说是全国第二的话,我还从未见过。”

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代州文庙)

塔身为覆钵式,刹座为折角须弥座式,平面呈现繁体“亚”字形;刹座下围有十二根砖雕圆柱,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造塔风格,这也是代县阿育王塔的独特之处。正安静地绕塔一周,只听到塔座边录音机播放的佛经声在悠悠回荡。

代州文庙,始建于唐朝,元明清均有修复,原是一座儒学学府,坐落于代县城内。该庙共有三重院落,前院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泮池等。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金碧辉煌,布局疏朗,大成殿两侧的房舍,原本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后院则是祭祀历代大儒的地方。

(代州文庙)

代州文庙始建于唐朝,是山西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儒家建筑,同时经过多个朝代的重新修建,这里融合了中国上下数千年的建筑风格,而大殿正中的孔子塑像经过现代的翻修,也有了全新的独特韵味,每当迎来高考,都有着无数学子和家长来此参拜。

(佛光寺)

推荐十二: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东北6公里的佛光寺山腰,被五台山南台的西麓所环抱,寺宇依山而建,东南北三面为峰峦所环抱,西面是河岸开阔地。寺周松柏苍翠,环境极为幽静。寺内保存的历代殿宇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最佳实物资料。

佛光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依山而建3层院落,各种物件和殿堂历经千年风雨仍遗留着各代气息,有北魏的墓塔、唐代的经幢、宋代的壁画、金代的彩塑、元代的脊兽、明清的殿楼,古风古韵,艺术盛宴。

(佛光寺)

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艺术陈列馆展现了佛光寺“四绝”:唐代建筑、唐代题记、唐代壁画、唐代塑像,证明这座建筑是一座规制颇高的寺庙,在唐代宫殿衙署全都不存实物的情况下,这座建筑为我们想象唐代的辉煌,保留了重要的依据。

佛光寺被誉为亚洲佛光、中国古建第一国宝的佛光寺传奇,不仅仅在于其东大殿矗立千年不毁,更重要的是在于70多年前的惊奇现世,以及发现者——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和林微因夫妇的人格魅力和人生传奇。

(佛光寺)

梁思成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来搜索中所遇到的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佛光寺汇集了1000多年来的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魏、齐、唐、宋风格都蕴藏在这里。

从主人公的著作中还原当时的情景吧:“1937年6月,我同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莫宗江、林徽因、纪玉堂四人,到山西这座名山,探索古刹。到五台县城后,我们不入台怀,折而北行,径趋南台外围。我们骑驮骡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着走,沿倚着岸边,崎岖危险,下面可以俯瞰田陇。田陇随山势弯转,林木错崎;近山婉婉在眼前,远处则山峦环护,形式甚是壮伟,旅途十分僻静,风景很幽丽。到了黄昏时分,我们到达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禅寺,瞻仰大殿,咨嗟惊喜。我们一向所抱着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在此得到了一个实证了。”

(佛光寺)

让梁思成一行惊喜若狂的佛光寺,藏于深山,安详宁谧,此处没有台内中心寺庙的得宠厚遇、缭绕香火,而是寺贫僧苦、庙殿冷落,就连院内的参天唐松都显得那么冷傲独酷,一任“空山松子落”地悠闲自得,正因如此,佛光寺的大殿才未被硝烟战火所殃及,也没有因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而修葺,真正是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唐代寺院的浑厚风韵。

(南禅寺)

推荐十三: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寺宇坐北向南,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事业管理局(现国家文物局的前身)组织专家勘察组专门前往五台,对南禅寺大殿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细致的研究和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南禅寺大殿的确是唐代建筑,并且其修建年代比过去一直认为的国内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唐代大中十一年修建的五台县台外佛光寺还早75年。这证实了南禅寺大殿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

进入南禅寺,人们仿佛回到了唐朝,亲身体验到当时佛教艺术的繁荣与辉煌。寺内的佛像,殿内17尊唐塑佛像,都保持原貌,是唐代的珍贵艺术品。佛像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展现出唐代简洁大气的艺术风格。

至今,南禅寺静静地坐落在原地,仿佛等待着世人去探索和发现它的故事。在经历1200多年的历史变迁后,它仍然安然无恙,这无疑展示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南禅寺屋顶的坡度是1:5.15,这是已知中国木构建筑中最平缓的之一。

(地道)

推荐十四:西河头地道

西河头地道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西二公里处的西河头村,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齐名的我国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是军事战略要地。

西河头地道开挖于1942年,到1947年秋,挖成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5公里,是由3条干线、52条支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

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

(繁峙岩山寺)

推荐十五:繁峙岩山寺

岩山寺位于恒山与五台山之间的滹沱河河谷,天岩村北麓。传说,古代有一位得道高僧在寺院为千人讲经,信徒们都被他深深吸引,甚至连山上的石头也听得入迷,不断点头。于是,人们就称这里为灵岩寺、灵岩院,后来改称岩山寺。

现已无法考证寺院创建的确切年代,但根据寺内碑文记载,寺院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就已经存在。北宋末年,宋、金大战,以及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使得五台山各寺院的日子更加艰难。直到金代统治逐渐稳定,寺院才有所喘息,佛事才得以复兴。据寺内金代古碑记载,连年持续的战争使得天岩村附近“暴骨郊原,沉魂滞魄,久幽泉壤,无所凭依。”

(繁峙岩山寺)

因此,就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重建灵岩寺时,增建了水陆殿并绘壁画,以作为超度战乱中阵亡孤魂的水陆道场。又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落成了专奉文殊菩萨的南殿,即文殊殿。

殿内四周的金代壁画,描绘了天上人间、宫廷市井、山林园囿、大海行舟等场景,浓缩了宋、金时期的社会生活,是研究宋、金历史、社会、宗教、建筑、美术的珍贵资料。楹联写道:“灵岩宫城驾云去,历史画卷扑面来”。岩山寺壁画与永乐宫的壁画一起,被人们赞誉为山西南北壁画的“双壁”。

(繁峙岩山寺)

文殊殿殿内四周的壁画面积达到98平方米,描绘了诸多经变故事、佛传故事以及寺院佛塔和市井风情,更重要的是,壁画内容出现了金代以前壁画中从未见过的新图像,构思上也显得非常巧妙。

西墙壁画是最引人入胜的,描绘了舍卫城的宫廷建筑群,高耸的台基上矗立着正殿,左右廊庑环绕,人物穿插其间,配合着山水流云,描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成长到出家、苦行、悟道的故事。整个画面呈现出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的景象,秀山丽水、峰峦叠翠,足以见证王逵这位老画匠得心应手的功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

(繁峙岩山寺)

最有生活气息的是壁画中部的一幅《酒楼市井图》,让人拍案叫绝——街道旁有一酒楼,悬于池塘之上,下以木柱支撑,楼内桌凳齐全,楼外高挂招幡,迎风而展,上书“野花攒地出,村酒透瓶香”,楼内喝酒品茶、说唱卖艺、凭栏赏景,众生百态。特别是左边一女子正在击鼓,而旁边的一男子应点拍板,生动活现。

酒楼外,商贩云集,热闹非凡。叫卖的小贩,布满街头,或推车、或挑担、或手提;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之中,有的在为顾客伏案切肉,有的手提着蹦跳的大鱼回家,有的为主人撑伞蹒跚而行,有的手捧鸟笼悠闲溜达等等,既有算卦盲人、达官贵人,又有婴孩、僧侣等等,惟妙惟肖,世俗市井,跃然入目,好一幅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结束语

“天下名山僧占多”,包容万象的中华文明吸纳了西天而来的佛教文化,将这种异质文明发扬光大,化作了自身文明的一部分。传说佛祖当年早有预见:佛法终将东去。五台山便是象征“如来佛手掌”的佛法东来之所。

如来的五指即是著名五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座峰台拱卫着台怀镇上那成百座佛寺千百年来的香火钟磬,拱卫着佛教文化与寺庙建筑的硕大宝库。号称华北屋脊的五台山,最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超过三千米,恰似佛教文化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而这座高峰雄称“华北第一”,自信地标志着五台山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地位。

吕梁山脉北端,有我国华北地区林貌最好的管涔山森林。管涔主峰芦芽山有如万顷碧波间葱翠的芦芽,耸立在云表天际。芦芽山的对面,有一座荷叶坪,属于山西四大高山草坪之一。平旷的山顶是万亩高山草甸,传说这里是杨家将当年驻马练兵的操场。练兵场的点将台遗址犹在,阅尽了千年春色。

每到春耕夏忙过后,邻近各县民众就放牛马上山。牲灵们回归大自然,在这片神妙的“荷叶”上自由驰骋。芦芽与荷叶,在北方高寒地区,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名字!那简直就是神仙们在天宫拨开云雾,才可能看到的景象,才可能产生的联想。

你还知道忻州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评论区告诉我吧!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