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九十讲
第二册 宋朝、金朝书法批评
第二章 "探析苏轼与黄庭坚:文人书法中的艺术意蕴与美学追求"
第一节 论及苏轼与黄庭坚
二、"黄庭坚的艺术之路:诗文、书法与哲学的深度探索"
黄庭坚(1045 -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以校书郎的身份担任《神宗实录》检讨官,后迁任著作郎。
早年的诗文曾受苏轼奖掖,苏轼在《答黄鲁直书》中写道:“此人如同精金美玉,不主动接近他人而他人自会靠近,想要隐名却不可得,哪里用得着我来称赞!然而通过其文章来探究其为人,必定轻视外物而重视自身,当今的君子无法做到。料想他超逸绝尘,独立于万物之上,驾驭风云,与造物主同游。不单是现今的君子不能任用,即便如我苏轼这般放浪形骸、与世疏离之人,也难以与之成为朋友。”正因得到苏轼的赏识,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在政治上与苏轼同起同落,屡次遭受新党诬陷。晚年被远放至宜州(今属广西),最终离世。其论书言论大多见于后人所辑的《山谷题跋》之中。
苏轼与黄庭坚存在师徒关系,然而二人年龄相差不大,更似师友。他们在出处大节方面可谓同气连枝、休戚与共,但艺术观念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黄庭坚和苏轼皆为北宋诗坛巨匠,只是黄庭坚的论诗主张有别于苏轼。
苏轼的诗歌以刘禹锡、白居易为典范,风格晓畅豪迈。黄庭坚师从杜甫,倡导“无一字无来处”,注重法度和形式技巧,提出“熔铸故实”“点铁成金”“脱胎换骨”,造就了生涩奇崛的诗风,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始祖。
蔡正孙《诗林广记》卷之五记载:“胡苕溪云:元祐时期文章以苏、黄著称,当时二人争名,相互讥讽。东坡曾说:‘鲁直诗文,如蚱蜡、江珑柱,格韵高超绝伦,美味佳肴都可舍弃。但不可多吃,多吃就会引发风动之气。’山谷也说:‘大概有文章妙绝一世,而诗句不如古人的。’这说的正是东坡。”
此记载虽反映出二人艺术思想中的某些具体差异,或有夸大之嫌,但从中能知晓黄庭坚有自身主张,不依附苏轼而自成一家。从大的方面来看,黄庭坚对苏轼的诗文极为推崇,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跋》中表示:“东坡此诗似李太白,恐怕连太白都有所不及。”相比诗歌,二人在书法领域更为默契。
对于苏轼的书法,黄庭坚予以高度赞誉,在《跋东坡墨迹》中称:“东坡道人早年学习《兰亭》,所以他的书法姿态妩媚类似徐季海,待到酒酣时放纵不羁,意态忘我,不计工拙,字体尤其瘦劲,恰似柳诚悬。中年喜爱学习颜鲁公、杨风子的书法,其契合之处不逊于李北海。至于笔法圆润而韵味出众,再凭借天下绝妙的文章,忠义之气贯通日月,本朝善于书法者理应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定有认同我此言论之人。”
黄庭坚本人的书法也极具创造力和鲜明个性,行书峭拔开张,草书奇崛郁盘。对于自身的书法成就,黄庭坚也颇为自负,他言道:“近时士大夫鲜少习得古法,只是玩弄笔墨左右缠绕便号称草书罢了。不知这与科斗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有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以及我三人领悟此法门。苏才翁有所领悟,却不能尽得其要领,其余人等皆碌碌无为。”
就书法艺术主张而言,黄庭坚视苏轼为知音,且具备自身的独特创见。苏轼推崇颜真卿,黄庭坚深感觅得知己,其在《跋东坡书》中写道:“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二人。立论者十余年,闻者瞠目,晚识子瞻,独谓为然。士大夫乃云:苏子瞻于黄鲁直,爱而不知其恶,皆此类。岂其然乎!”
在诸多问题上,苏轼往往只是起了个头,而黄庭坚则阐述得更为明晰。黄庭坚并非全盘照搬苏轼的思想,二者的书法意趣总体相符,针对众多议题加以研讨,难以判别孰先孰后。从他们的书法观念来讲,苏轼围绕“意”,黄庭坚依循“韵”,各含精妙之理。
(此讲内容共计:1546字)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主编)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