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航天员王亚平,有二级警卫随身保护?看过她的贡献就知道了

冰蓝聊国际 2023-07-27 08:00:03

出行有二级警卫随身保护,入口的每一道菜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精挑细选。

生活还有专门房源分配,家人也同样享受国家优待,这是航天员王亚平的日常生活。

面对这样的高级待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小题大做了,但看过王亚平在成为航天员后,所经历的一切,就知道是否过度保护了。

航天员所面临的“危险”

国家培育一个合格优秀的航天员,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的多,一边是国家倾尽心血的栽培,一边是飞行员为达成最佳目标每日面临的严苛训练。

王亚平正式成为航天员之前,还是一名在蓝天翱翔的飞行员,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航天员名额后,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

2010年,王亚平正式被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实现梦想的欣喜后,接下来她面临的是和男航天员同样的“魔鬼训练”。

为了能让航天员在超重条件下顺利的操纵飞船仪器,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是最为必要的一环,这也是王亚平最为“恐惧”的一项训练。

当进入训练仪器离心机中,就如同真的进入了太空的环境一般,当机器启动后,航天员立刻就会感受到四面八方的压力朝着身体袭来。

高速运转中,这个重力会持续上升到8G,但人体承受到3G的时候,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的情况。

到8G的重力时,航天员几乎要接近晕厥,同时也能强烈的感受到身上的器官“走位”的状况,这项训练的危险程度,就如同到鬼门关走上一遭。

不过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这种训练仓的内部都设置有紧急叫停按钮,不过从这个按钮出现至今,我国的航天员都从未有过按下暂停键的案例。

这种训练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经历一次,每踏入一次离心机,王亚平就会紧张一次,即便心慌,也从未选择放弃。

当然了,王亚平每天面对的并不止于此,超重耐力训练是“与死神”擦肩而过,那失重训练大概就是最令人精疲力尽的一项训练。

在太空的环境中,失重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习惯了在地球的重力环境,再到太空的话一定是无法承受的,更何况航天员还需要在太空的环境待上六个月。

所以失重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每次王亚平都需要穿上上百公斤的航天服潜入水中,这样身上的重量和水中的浮力相等时,就能感受到太空失重的状态。

在水底下她需要按照指令完成所有的操作,这个过程需要费上全身的力气,整个训练过程长达5小时。

每一次从水底上来,王亚平全身都是瘫软的,甚至连简单的拿起放下都无法完成,要缓上一阵才能真正的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王亚平还需要经历,一遍又一遍的血液重新分布适应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

这些一项项“痛苦难耐”的训练,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但这些坚持也并没有让王亚平失望,她拥有了第一次执行任务的机会。

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并成为中国首个踏出舱门的女航天员。

踏出舱门 太空授课

王亚平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与亲手“触碰”宇宙,更没想过身为一名女性,有幸踏出舱门,并成为中国首位。

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曾经的一场梦,可越努力的人越幸运,她不仅做到了,还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要知道女性出舱的例子少之又少,一方面是这份职业对女性另类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女性身体结构的问题,阻碍了她们去成为一个航天员。

在太空之上,由于生理结构的问题,女性将会面临更严峻的问题,比如生理期阶段,由于太空无重力,经血就可以会出现倒流的可能,稍有不注意就会出现子宫膜破裂的风险。

所以一直以来,女性并不是航天员的首选,但王亚平从来都不认可这些“偏见”,即便踏出去那一步便是“鬼门关”,她也要为女子打开这扇门。

很明显她做到了,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航天员出舱门的典例。

这一次的神舟13号任务,不仅让王亚平突破了自我,还在太空上实现了一次“教师梦”。

在太空舱内,王亚平面带微笑的对着镜头另一边的孩子们侃侃而谈,这是她第一次在太空上授课,为那些与她一般有一个太空梦的孩子,讲述太空的奥妙与知识。

在太空的六个月时间里,王亚平进行了三次太空讲课,除了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很多实验课程,这也是让我们第一次感受,与宇宙有如此近的距离。

几次的授课中,王亚平看似轻松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验而积累的经验。

她需要将很多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给孩子们听,这背后的过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太空出舱到底有多危险?

当王亚平结束了神舟13号任务,顺利返回时,有记者询问她在太空行走是什么感觉时。

她总是一脸轻松的解释:“能替祖国完成这项任务我很荣幸,在太空的感觉很神奇,也很棒。”

可真正的太空生活,对健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尤其是在太空中失重的问题,这是王亚平需要面对最大的考验,当身体感受不到重力时,体内的血液会不受控制的往上流,这段时间大部分的体液都击中在上半身,尤其是在脑部。

这种情况会导致她们的面部充血肿胀,脑部晕眩,四肢无力,反胃及呕吐的症状,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的问题。

骨质流失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短短半年,就如同在地球十年流失的数量一般,在太空行动只能依靠双手来搀扶行动,双脚根本就无法行走,所以长此以往,肌肉会出现一定的萎缩。

尽管为了降低这些外界因素对航天员的身体影响做了很多努力,但也无法彻底根绝这些问题带来伤害。

而且等王亚平稍微习惯了太空的生活后,就需要重新返回地球。

当她再次踏入一个与太空生活习惯完全相反的地方时,整个人是很难适应的,有重力的家园让她的双腿无法下地走路。

所以当我们看到航天员回家后,从太空舱下来,都是被担架或者轮椅抬下来的,一开始大家无法理解,等真正了解后,才知道他们执行任务的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但对于王亚平来说,这些身体上的损伤并没有什么,她能代替祖国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在她看来是祖国对她莫大的信任。

还有当她踏入地球的那一刻,就听到女儿说的那一句:“我妈妈是一名大英雄”,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家庭是有力的支撑

在王亚平还是飞行员的时候,就认识了同为飞行员的赵鹏,虽然接触不多,但两人身上总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深深的吸引着彼此。

后来的几次合作后,赵鹏果断的向王亚平提出了交往的请求,在当时所有人眼中,他们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有同样的学识阅历,同样的三观看法,这也促使两人迅速成为夫妻,赵鹏一直都知道王亚平有一个太空梦。

所以在国家准备招收第二批航天员的时候,赵鹏还没等王亚平开口,就率先替她做了报名的决定。

王亚平知道航天员的责任,也知道选择了这一条路,对家庭的顾及一定大不如从前,就在她犹豫之际。

赵鹏却坚定的说道:“不要担忧家里,我会支持你一切的决定,放心吧”。

也正是这一句话,让王亚平能够放手一搏,最终成功入选,成为一名航天员。

虽然加入航天员的队伍后王亚平和丈夫聚少离多,但两人的感情却从未消退过,在王亚平36岁的这一年,迎来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

但工作原因,王亚平只能在身体恢复后迅速归队,加上平时高强度的训练,王亚平见到女儿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只要她一有空就会马不停蹄的赶回家中陪伴孩子,不过令她感动的是,孩子从未责怪过妈妈陪伴的时间少,反而是将王亚平当做一个英雄榜样。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亚平在面对航天员的工作上,可以更加从容与安心。

看到最后,也就知道王亚平作为航天员,为什么会有国家的优待,培育一个优秀的航天员,极为的不易,所以他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更何况王亚平为完成国家赋予的重任,期间付出了多少努力,艰辛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咬牙坚持,这才是我们国家真正的“明星”。

7 阅读:5043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5:46

    [点赞]

  • 2024-03-22 09:43

    八卦小编,最美航天员?怎么时候评选的?评委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