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翔|方笔魏碑书法的意义

映像书画 2024-03-21 02:25:17

孙伯翔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孙伯翔的著名不是因为媒体的包装,不是因为权贵的“题”拔,更不是因为个人的钻营。对这些,孙伯翔是不屑一为的。孙伯翔的著名,是因为他那独具风格的魏碑书法。

孙伯翔又是对当代书法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家。孙伯翔的影响,不是因为他是社会权贵,也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书协的理事、天津书协的副主席...对名头,孙伯翔是淡然的。孙伯翔的影响,还是因为他那独具风格的魏碑书法。

在书坛,孙伯翔的魏碑书法尽人皆知,私淑者众多。在书展上,也常常可以在一些作品中看到模拟孙伯翔书法的影子,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孙伯翔现象”。遗憾的是,在当代书法研究中却少见评论孙伯翔魏碑书法的文章,也无人注意“孙伯翔现象”,更无人论及孙伯翔魏碑书法的历史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历史价值是后人才能谈的事,是历史学家的事。其实不尽然,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把人或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就可以论及其历史价值。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当代书法,不仅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不随浊波、逐斜流,还可以使我们看到书法学习、研究与创新的方向。

孙伯翔是以魏碑书法出名的。1981 年在《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首届群众书法大赛上,他书写的四条屏文天祥《正气歌》荣获一等奖。当时的书法是纯净的艺术,决无今天铜臭的污染。当时的评选者都是“德艺双馨”有声望的书法家,因此,获奖作品都是名副其实的。。即如孙伯翔而言,在获奖之前,他已在魏碑的荒原里专心致志耕耘了10年。这是寂寞的10年,更是潜心探索、大胆创造的10年,10年来,他深入而广泛地研习规神书法,收获是全面面丰富的,无论方笔魏碑书法,还是圆笔魏碑书法,孙伯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仅谈谈他在方笔魏碑上的创造。

孙伯翔书法的学习是从私塾描红临帖开始的。学的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1970年代初从师王学仲先生,开始学习魏碑《始平公造像记》。王学仲先生对他说:“要把魏碑写得像钢打的、铁铸的一样。”这成了他努力追求的目标。

“要把魏碑写得像钢打的、铁铸的一样”,谈何容易!唐代楷书法度完备,一招一式,皆有章可循。宋、元、明、清对唐代楷书的研习,出现了日益程式化的“馆阁体”,但也形成了一套较为详尽、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极便于学习。魏碑书法则不然。清代碑学的兴起,只是打破了帖学的一统天下,使魏碑书法登上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也出现了康有为、赵之谦等名家,但对魏碑书法的开掘才刚刚开始。

康有为对魏碑书法的艺术性有精彩的概括,但也只是感觉,只是欣赏式的阐述,而不是艺术创作的体验。更主要的是,清代碑派书法名家多是用唐楷的笔法写魏碑,并没有对魏碑笔法作出多少可供后人效法的贡献。他们的作品中也从没有出现过“钢打铁铸”的气象。因此,“要把魏碑写得像钢打的、铁铸的一样”只是一个如同康有为魏碑“十美”一样的概括,只是一个目标,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可以想见,孙伯翔的探索是孤寂而艰难的。几十年寒暑,几十年寂寞,孙伯翔成功了,他真的“把魏碑写得像钢打的、铁铸的一样”。

文|吴鸿清

源自:孙伯翔艺术馆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