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旧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山房路文化 2024-04-12 00:13:50

长沙市桐荫里街名的由来,是因为此处曾有大片的梧桐树。据传说明朝时大督军唐某的家在此地,他家后建有草堂,草堂周围种满了梧桐树,取名为桐荫草堂。

八一路旁的湖南信息大厦的位置曾是一片墓地。民国的桐荫里街巷形成,繁华初现。百姓们建起了民房居住,形成了街巷,取名为桐荫里。

桐荫里街巷西段笔直,东段则弯弯曲曲地拐向北方。桐荫里的西头直达韭菜园,再向西就是教场坪、长沙东站及铁路线;韭菜园往北,有汤公庙、长沙汽车站等;桐荫里的南边有新军路、美国圣经学校、涵德女校等;东侧有衡湘学校。

桐荫里曾有一座瞽[gǔ]女(盲女)院,是湖南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瞽女院是慈善机构,专门收养遭遗弃的盲女,教授她们文化知识。瞽女院是由外国传教士于1908年在长沙南门外社坛街上创办,后来迁到学院街。1919年改名为瞽女学校, 1925年搬到桐荫里。

当时桐荫里一带有多栋公馆。比较有名的是曹伯闻公馆。曹曾是民国湖南省建设厅厅长、民政厅厅长,营救和掩护过不少共产党人,参与了湖南和平起义。

后来原来的瞽女学校也改成了育婴院

新中国成立后的桐荫里,机关单位大院比较集中。

50年代湖南省话剧团、花鼓戏剧团从兴汉门迁到了桐荫里,1958年,耶稣教堂、新命堂由新军路也迁到了桐荫里。湖南省话剧团在桐荫里82号,有一栋三层的老楼房,据说民国时是一座医院,楼房大概就是医院大楼,具体大概就是现在银华大酒店的位置。

话剧团在此排练了《桃花扇》《雷雨》《红色风暴》《万水千山》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当时剧团大院总是紧闭大门,附近的小孩经常会偷偷溜进去看演员们排练。与之一墙之隔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也在此排练出《补锅》《打铜锣》《烘房飘香》等多部至今都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

桐荫里东部,现亚大时代大厦的位置,曾是长沙市机绣厂,桐荫里街道的西段,有长沙市五金电器厂等。

1979年,新建的迎宾路从桐荫里中部穿过,彻底将桐荫里街巷东西分割。

1982年,桐荫里西段通往韭菜园的路口因建银华大酒店而被堵塞。到了本世纪,新建军人宿舍,桐荫里主巷道东北段的支巷被拆,在湖南省军区宿舍楼南侧重新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供居民出行。

现在整个桐荫里多为住宅区。从八九十年代开始,这里低矮的老旧住宅逐渐改建成高层大楼。桐荫里的老居民很多都是邮一代、邮二代;粮一代、粮二代;煤一代、煤二代。他们仍在津津乐道数十年来在这里发生过的往事。

今日,早已看不到梧桐树。被迎宾路隔断的桐荫里街巷西段,弯弯曲曲穿梭巷道两侧被居民楼所包围。

虽说没有了梧桐掩映,但这里依然以“梧桐文化”为底蕴,祥瑞、和谐。

今天的桐荫里以梧桐为元素打造出梧桐手绘墙、梧桐诗墙等传承梧桐文化 ~ 高品、忠贞。

桐荫里的居民在阳光掠过中,见证着发展的印记。

儿时经常嬉戏、追逐的小巷完全陌生了。只留下阳光与苦涩同在的旧事。

珠海市民胥先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