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给他们自由!绝境中斯大林大手一挥,两千万犯人成国家栋梁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2-12 19:30:56

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承担起红色苏维埃的建设问题,他使用国家的手段大规模的建设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为苏联的强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斯大林像伏特加一样,有一种强烈而具有决定性的性格,带有坚定和冷酷的特征。

而在他建设苏联的岁月中,他还将面对法西斯的侵略等一系列问题,作为苏维埃的建设者之一,如何让红色政权永葆颜色,是斯大林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而这样的一个人,也将为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留下无数的创举。

庞大的劳动改造队伍

1929年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的一次大转折,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政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进行前无古人的探索。

一五计划”拉开帷幕,这是苏联于1928年至1932年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加速苏联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工业方面。

同时,苏联政府也在全力推进农业集体化,将私有农田合并为集体农庄,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对农业的国家控制。

矿产是工业的原材料,俄罗斯边区矿藏资源丰富,但是缺少劳动力开采,斯大林有意利用囚犯劳动力开发偏远地区的矿藏资源,这一做法被用作推动苏联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利用囚犯劳动力和开发边疆地区的矿藏资源被认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那么苏联何来如此庞大的劳改队伍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在哪里?它可以是萨哈林岛、新西伯利亚群岛,也可以是库页岛,还可以是东西伯利亚偏远山区,或者一切荒凉的俄罗斯地带。

这些本来平静的“岛屿”上设置了多个劳改营,其中一些因其残酷的条件而臭名昭著。

这里面关押着苏联早期的政治犯和罪犯,他们的身份各异,有布尔什维克的反对党,旧沙俄时代的官员和富人,还有一些土匪地痞流氓和反对苏维埃的一切反动势力。

这些“岛屿”在苏联时期被用作强迫劳动和集中营,成为政治异议者、犯罪分子和其他不同于苏联政权意识形态的人的监禁之地。

其实“古拉格群岛”可以代指任何一处地方,古拉格岛屿表示苏联境内遍布着劳改营系统,这个比喻突显了古拉格制度的广泛性和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说回当时,古拉格强制劳改营产生于国内战争时期,其主要目的是惩戒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反对派,在这一时期,劳改营主要起到了惩罚和控制反对派分子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古拉格的主要功能是政治性的,用于对抗布尔什维克的敌人,这意味着它在政治上的目标远远大于经济目标,是一种政治性惩戒和控制的手段。

随着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展开,这种惩戒体系逐渐演变,从而赋予了古拉格更多的经济功能。

“五年计划”让一切经济行为都置于国家计划之内,从而摆脱对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古拉格内的犯人,自然成为国家经济的一部分,它承担了一些一般经济部门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主要是在边远矿区和重型工业上。

这些劳改营里面的营条件极其恶劣,囚犯们被迫从事苛刻的体力劳动,往往在极端的天气和环境条件下工作,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医疗保健和饮食,导致许多囚犯死亡。

到1918年初,这些集中营里面关押了220万名战俘,在苏联建设过程中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最终发展到两千万之多的天文数字。

战斗民族的辉煌战绩

就像是苏联的名酒伏特加,斯大林的性格中有着坚定而强硬的元素,他在领导苏联时表现出对于政治目标的坚定决心,不容易动摇或妥协。

对于困难和压力,斯大林如何完成了苏联的建立、建设和巩固?其实一直都伴随着接连不断的战争。

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1941年至1945年的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军事成就。

纳粹德军在1941年发动了对首都莫斯科的进攻,在苏联军队的坚决抵抗和冬季天气的影响下,德军未能征服莫斯科。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42年末,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该战役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即便是在德国占领苏联大片领土后,苏联也可以利用大纵深不断后撤,终于军队等到了反击时刻,从而推动德军撤退。

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成为经典,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装甲战役之一,苏联军队在这场战斗中成功抵挡了德国军队的进攻。

这得益于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刚刚走下流水线的坦克直接开赴战场,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这一胜利标志着东线的德国军队的衰落,苏联军队逐渐发展出反攻的势头。

在战局逆转后,苏联军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攻和解放战役,包括基辅、明斯克、华沙和柏林等城市的解放,这些战役最终为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此辉煌的战绩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通过一些数据就可以探知一二:

德国在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动员了约三百六十万人的德军和其盟友军队,这些军队在前线形成了数个军事集团,主要由德国、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等国的军队组成。

苏联动员了庞大的兵力进行抵抗,最终达到1300万至1400万人,苏联在战争初期的兵力相对较少,但在后期通过大规模的动员和资源调配,实现了军力的显著增长。

德国在苏联的土地中遭受了史无前例的伤亡,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苏联人的视死如归,外加上俄罗斯严酷的寒冬,德军的坦克和战车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从而遭受了重大挫折,德国的伤亡总数约为500万人。

同样,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在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在德国的侵略下蒙受了严重损失,特别是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等地发生的激烈战斗中。

然而,苏联通过大规模的动员和坚定的抵抗,逐渐扭转了战局,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总数估计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其中包括军人和平民。

战争快消耗人口,女人也开始走上战场,这个时候,斯大林的权威性开始展现,他大手一挥让上千万的劳动改造犯人应征入伍,如此冒险的操作,如果没有对于党内和军队的绝对控制力度,是绝对办不到的。

当然也不可能让上千万的犯人全部走上战场,苏联政府依据斯大林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强制劳动营囚犯参与军事工作的措施。

当时苏联面临着严重的军事需求,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德国军队不断取得胜利,严重挫伤士气,为了弥补人力和资源的不足,苏联政府决定动员劳动营中的囚犯,让他们参与一些军事工作。

囚犯们在前线进行建设工作,例如修建防御工事、修复损坏的道路和桥梁,以及进行其他与军事基础设施有关的工程,这些劳动力死亡率也很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挖战壕干苦力,中于战争中的后勤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最为谨慎的操作就是兵源,随着战争的进展,苏联政府开始将一些古拉格囚犯直接编入战地部队,参与实际的战斗,这些囚犯通常被组织成专门的部队,被称为"蓝色军队",在前线执行危险而艰苦的任务,往往处于最前沿的战斗地区。

为了能够将功折罪,这支队伍牺牲率非常高,往往是全军覆没换区一个小小胜利,足以见曾经的古拉格生活让他们焕发了新生。

苏联工业,科技立国

参加了卫国战争的囚犯千千万万,虽然确切的数字难以确定,但估计有数百万的古拉格囚犯被动员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军事工作,这些人来自各种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犯、犯罪分子、战俘等。

而其中一些政治犯人,更是具有专家水平的科学家,早在1929年1月,第一监狱设计局成立,该局由国家政治保卫总局领导。

1931年,特殊设计局在新西伯利亚等地建立,其中42名专家参与工作。

1929-1934年,特殊技术局为苏联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其中许多工作人员得到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嘉奖。

1932年后,特殊技术局解散,随着一系列镇压活动的展开,许多专家被打压为“有害分子”,很快战争又改变了局面,1939年1月10日,内务人民委员部发布命令:要利用有专业知识的囚犯重建特殊技术局,并将第82号工厂作为技术局的实验基地。

在特殊技术局的新颁布的规章中,成立了多个业务组,包括飞机制造和螺旋桨发动机小组、航空发动机和柴油小组、海军船舰建设小组等。

特殊技术局为了保障科技研发,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待遇和照顾,激发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热情,飞机工程师图波列夫、火箭发动机首席设计师瓦连京·格鲁什科以及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之父谢尔盖·科罗廖夫等,都在重新复出之后为国效力。

特别技术局设计和装配的军工技术为苏军现代化加速,由特殊技术局研发的飞机在卫国战争时期占据了苏联轰炸机总数的三分之二。

这些曾经的古拉格囚犯,凭借优秀的科学工作,从而在军事技术和航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参考文献:

苏联计划经济被遮蔽的一页——“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的确立与发展(1929-1953),刘将禹,2015年3月

5 阅读:2819
评论列表
  • 2024-02-12 23:58

    屎大淋

  • 2024-02-14 14:32

    当时苏联的总人口中居然有两千万囚犯,不知道今天的俄罗斯是否也是这样!

    阳光 回复:
    估计大部分是政治犯!政治犯那就太好安排了😂😂😂
  • 2024-03-13 11:21

    胡说八道

  • 有多少是真正的犯人,大清洗也洗了不少,能够二战不死也扒了一层皮,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