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区“鳌太线”:最低温可达零下40度,检查点也拦不住探险者

重案组37号 2020-09-27 23:56:12

失温是穿越鳌太线的过程中遇难的主要原因。陕西省曙光救援协会工作人员黄女士表示,冬天“鳌太线”最低温可达到零下40度,徒步者在山顶流动的雾气中视线受阻,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跌入山谷。

全文2950字 阅读约 需 6 分钟

9月23日,一名19岁男子的遗体在鳌山附近被发现。

陕西太白县塘口村位于鳌山山脚下,村书记杨海全曾参与搜救。他提到,遇难者是一名“鳌太穿越”的徒步者,尚不知晓姓名,在发现其遗体之前,他们已经持续搜救了近两日时间。

“鳌太穿越”线路是在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一条长为80公里的徒步线路。因其海拔高、气候多变、线路长,成为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成为探险者们的“打卡地”。

新京报此前报道,从2001年到2017年,鳌太线共遇难21人,失踪8人。

失温是穿越鳌太线的过程中遇难的主要原因。陕西省曙光救援协会工作人员黄女士表示,冬天“鳌太线”最低温可达到零下40度,徒步者在山顶流动的雾气中视线受阻,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跌入山谷。

2018年,当地政府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登山口处也设立了检查点。杨海全提到,徒步者发现有人在看守,“就会找个岔路,或者从附近树林里上山,根本挡不住。”

作为陕西省曙光救援协会理事长,罗裕春每年也都接到三四次“鳌太穿越”的救援任务。多次见证了徒步者不幸遇难后,罗裕春觉得,“不要去冒险,人和大自然相比肯定是比较渺小,人也不可能抗争的过大自然的风险。”

▲ “鳌太穿越”路上的徒步者。受访者供图

鳌山遇难的19岁徒步者

9月21日20时许,杨海全接到镇派出所的电话:“又有一个人在山上(鳌山)失踪了,组织村民参与救援。”

事发突然,杨海全没来得及拿上登山棍,找了几个熟悉地形的村民,带着手电筒连夜上山。搜寻过程中,杨海全得知失踪的是一名年仅19岁的男子。“当时特别紧张,想着一定要找到人,毕竟他才19岁。”

最近几日,村子里都在下雨,山上的石路很难走,村民们根据失联人员GPS最后定位到的位置,在附近两三公里内持续搜寻了近6个小时,还是没有找到人。

23日,专业救援队、应急管理局、派出所民警和村民组成了一 支 20余人的救援队伍,再次进山搜寻。 当日救援队伍在鳌山附近发现了这名男子,不幸的是,当时他已经死亡。

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及,离遇难处不远,救援人员发现了遇难者的背包、睡袋、手机以及GPS等设备。随后救援队将遇难者遗体抬下山后,交给了当地相关部门和家属。

杨海全提及,这不是他第一次参与搜救。每年,他都会接到一两次上山救援的通知。因为太白山和鳌山之间有一条很受徒步者喜爱的线路叫“鳌太穿越”,危险系数极高。

“鳌太穿越”线路长约80公里,因海拔高、气候多变、线路长而成为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成为探险者们的“打卡地”。

新京报此前报道,从2001年到2017年,鳌太线共遇难21人,失踪8人。2018年,太白县人民政府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但村民说仍能看到有徒步者前来挑战。

▲ “ 鳌太 穿越” 的线路图 。受访者供图

“鳌太穿越”线路已被禁止

塘口村位于鳌山山脚下,也是“鳌太穿越”线路的登山口之一。

每当遇见徒步者,杨海全都会提醒他们,“鳌太穿越”线路已被禁止,“有的人会听劝后返回,但有的人不会,还会质问我‘我自己的活动还受限制吗?’”塘口村的十余位村民也自发组成了“平安志愿者”团队,劝说徒步者不要上山冒险。

2018年,眉县人民政府、太白县人民政府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公告。

▲ 公告截图。

公告中提到,“鳌太线”是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开展非法穿越活动,且将对涉及保护区非法穿越活动进行严厉查处。

在“鳌太穿越”线路被禁止后,杨海全在村里所见的徒步者数量明显减少。往年,杨海全一个月能看见几组徒步者,但今年却寥寥无几。

“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是徒步者,他们身穿户外运动服、拿着登山棍、背着帐篷,一般都是成群结队地来,但也有个别人是独自上山。”杨海全说。

从去年开始,距离塘口村两三公里的登山口处也设立了检查点,严禁户外运动探险者上山。但一块写着“海拔较高,禁止登山”的公告牌、两三个看守的民警,并不能阻挡这些探险者从村外围的树林“曲线上山”。

此前媒体报道提及,这名遇难者本准备从太白县上鳌山,被相关部门发现进行了劝返。随后张生又从塘口村的其他地方进山,并且成功躲过了检查点。

杨海全也提到,徒步者发现有人在看守,“就会找个岔路,或者从附近树林里上山,根本挡不住。”

▲ 徒步者在“鳌太穿越”线路上结队前行。受访者供 图

“鳌太线”气候多变、全程无补给站

中国登山协会前教练余红路十二年前也曾带队“鳌太穿越”。2008年的冬天,余红路带着一行经验丰富的徒步者从塘口村村口上山,“想挑战一下中国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

上山前,余红路做出了充分的准备:挑选体能达标的队员、提前几周进行徒步训练及团队磨合、检查团队的装备。“我的所有队员全部都是经过挑选,有一年以上的户外经验,基本都和我徒步过三天以上,我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体能。”

因为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山上气候多变,难以预测。余红路回忆,有一次,半小时前还是艳阳高照,但半小时后开始狂风暴雪,能见度不足两米。“当时积雪都及腰了,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蹚着走过去,队员之间紧紧挨着,担心走丢。”

山上晚间的低温也是对徒步者的一大挑战。余红路表示,通常白天气温在零度左右,夜里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我们的温度计晚上放在帐篷外时,爆表了好几次。”

另一位曾登上鳌山的徒步者蒋先生也提到,到了晚间,山上会有凛冽的大风,“我们的四个帐篷,只有两个没有被吹倒,我们六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熬过了一夜。”

除了多变的气候,全程无补给站也是这条线路高难度的原因。余红路说,80公里的徒步路程中,只有几个固定可以扎营的地点,且没有补给站,因此全部的物资都要装到背包里。

但是,人在高海拔地区时体力至少下降1/3,所以只能人均负重20公斤,这对体力和物资准备都是一种考验。余红路说,“我28千克的背包装满了帐篷、睡袋、羽绒服、高山气罐、炉具、维修工具……”

这条线路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剧烈,“岔路非常多,很容易迷路,虽然我们带了GPS,但有时GPS会打转、失控,所以找了当地的向导给我们指路。”余红路说。

▲ 鳌山顶峰 的导航架。受访 者供图

失温是徒步者遇难的主要原因

为陕西省曙光救援协会理事长,罗裕春每年都接到三四次“鳌太穿越”的救援任务,“有的是在山上迷路了,有的是雨雪天气滑倒受伤了,也有走到起伏不平的草甸子上崴脚的。”

由于高原反应、突发疾病和低温,也会遇到被救援者遇难的情况。

失温是穿越鳌太线的过程中遇难的主要原因。陕西省曙光救援协会的工作人员黄女士表示,冬天“鳌太线”的最低温可以达到零下40度左右,很多徒步者徒步者在山顶流动的雾气中视线受阻,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跌入山谷。

罗裕春提到,救援队在救援过程中面对着与徒步者同样的风险,“和普通的攀登者相比,我们有更多的经验、更好的医疗设备和更专业的队伍。但是准备的再充足,山上还是会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危险。”

罗裕春曾在一次太白山的救援中,亲眼看到闪电击中了太白庙燃起红彤彤的火焰。他感到后怕,“如果雷电打到人身上,这谁也扛不住。”

成功穿越“鳌太线”至少需要充足的补给、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应对户外情况的充分经验。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安全走过鳌太线。黄女士提到,“大风和雨雪会破坏路标,天气的变动还会带来路况的变化。另外,人在那样疲惫状态下很难保持清醒,有的人因为极度疲劳,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意识模糊后一脚踩空就会掉下去。”

多次见证了徒步者不幸遇难后,罗裕春建议徒步者,“不要去冒险,人和大自然相比肯定是比较渺小,人也不可能抗争的过大自然的风险。”

新 京报 记者 刘瑞明实习生高欣然郑雪婧

编辑左燕燕

校对贾宁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