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在辽沈淮海重用“三才将”:陈诚是奴才,庸才和蠢材是谁?

诺言的卿史录 2025-01-17 11:39:16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1948年的中国,战火纷飞。

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使国民党号称的百万大军是折戟沉沙,惨遭败北,解放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

电视剧《特赦1959》里,叶立三有这样的经典台词:

蒋介石在军事上重用“三才”,庸才、蠢材、奴才。要是让王耀武指挥华东战场,或许不至于一败涂地。

在叶立三的评价里,陈诚首当其冲被他评价为奴才。

蒋介石为何对这些人 “青睐有加”?陈诚是否确为奴才?所谓的庸才与蠢材又是何人?

一、陈诚:蒋介石的忠实“奴才”

1. 忠诚而无才的东北主帅

陈诚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有过短期出任东北行辕主任的经历,但却也是一段难堪往事。

在东北统治期间,其不但未能扭转局势,还使众将领心寒。

杜聿明曾忆及,陈诚甫至东北,便撤换守将陈明仁,此举措致使军心离散。

被迫离职的前主任熊式辉,甚至毫不遮掩的称这位即将到任的司令为“于己失败之后妄图在东北挽回颜面的自负之人”。

陈诚在东北的作为未能达成积极成果,反而对军事局势产生消极影响。

熊式辉 军装

这一系列行为,反映出其在军事管理与人事决策方面存在严重失误,也体现出当时东北军事管理的复杂局面。

2. 军中怨声载道

陈诚的专横作风在国民党内引发广泛不满。

据杜聿明回忆,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众多将领不约而同喊出:“杀陈诚以谢国人!”

这种极端的情绪反映出陈诚在国民党内部的失德与失信。

相比陈诚的无脑忠诚,蠢材和庸才是对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

那么庸才和蠢材是哪两位国军将领?

二、杜聿明:从“少壮将才”到“庸才”?

杜聿明曾被视为国民党的少壮将才。

他毕业于黄埔一期,在同期学员里其晋升速度仅逊于胡宗南,未满四十岁,他就擢升为第五集团军的中将总司令。

然而,在辽沈与淮海战役之中,他的表现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1. 辽沈战役:操作失当,战略失利

在辽沈战役期间,杜聿明被赋予了极大的指挥权力。

他上任之初,对手下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整顿”,甚至派出“军风纪视察组”,干涉第六十军的内部事务。

然而,这种表面文章并未挽救东北战局,反而让部队士气低落。

张维鹏对杜聿明的举措如此评价:杜聿明将第六十军调至首尾难顾的狭长地带,致使局势极为被动。

这样的布局径直影响了我国军作战能力,应当为塔山阻击战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更甚者,杜聿明于撤退之际指挥混乱不堪。据文强回忆:

“葫芦岛的国民党军乱成一团,各自争相登船逃命。若解放军稍作进攻,蒋军全军覆没或许便成定局。”

2. 淮海战役:难当大任,败局已定

辽沈战役后,杜聿明被调至徐州负责淮海战役,但他依旧延续了在东北的失败风格。

杜聿明怀疑部下郭汝瑰为地下党,于是对重要撤退计划严格保密,这致使部队各自为战,指挥体系崩塌。

郭汝瑰

他的多位老部下,如邱清泉、黄百韬之流,渐渐不再信任他,对其命令竟至阳奉阴违。

最终,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上全线崩溃,百万大军溃不成军。

杜聿明是否为庸才,可谓见仁见智。

然于辽沈、淮海两大战役而言,其表现实难称合格统帅。

他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百多万国民党军被全歼,堪称国民党的“梦魇”。

二、刘峙:被称为“蠢材”的徐州守门人

杜聿明为“庸才”,那刘峙则在“蠢才”这一名头的代表性上要更胜一筹。

在国民党将领中,刘峙以无能著称,他的军事指挥屡屡失误,却因“忠诚可靠”深受蒋介石的信任。

1. 徐州“剿总”的笑柄

淮海战役即将爆发之际,蒋介石将徐州“剿总”总司令这顶大帽子给了他忠诚的刘峙。

但刘峙未显露出可堪信赖的军事才能。

据文强所记,战役伊始,刘峙便时常惊慌失措,军事部署杂乱无章。

国民党内部甚至讥讽其为 “徐州的猪守门人”,缘由在于他既未能坚守战略要地,又致使解放军轻易突破防线。

2. 军中失信,口碑崩塌

淮海战役失败后,刘峙被调任“战略委员”,事实上已被边缘化。

他的回忆录《我的回忆》无人问津,连出版都须靠朋友资助。

淮海战役中的被俘将领,在提及刘峙时,常用“无能”“混乱”之类的词汇来形容他,他的指挥失误堪称国民党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蒋介石为何偏爱“奴才”“庸才”与“蠢材”?

蒋介石重用陈诚、杜聿明与刘峙,固然有其战略考量,但这种用人方式也直接导致了国民党的军事失败。

1. 用人唯亲,避开强将

蒋介石在选拔部下时,更侧重于忠诚因素,才能并非其首要考量。

白崇禧才能卓异,然其权势煊赫,常为蒋介石所忌,频遭排挤。

相较之下,陈诚、刘峙等由于被视为 “无威胁性”,从而得到重用。

蒋介石的这种用人策略,于短期内确保了其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在军事作战方面却导致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2. 集权导致的决策失误

蒋介石的个人集权让许多有才干的将领无用武之地。

他的军事决策过度集中在少数亲信手中,导致战略失误屡屡发生。

辽沈与淮海两大战役的失败,正是这一用人策略的集中体现。

结语:从失败中看蒋介石的用人哲学

辽沈与淮海两大战役,不仅让国民党军失去了战略优势,也让蒋介石的用人哲学暴露无遗。

从杜聿明的失策到刘峙的无能,再到陈诚的专横,国民党的失败与其用人失误密切相关。

蒋介石对“奴才”“庸才”“蠢材”的偏爱,或许保住了他的统治地位,却让国民党在战场上付出了沉重代价。

如果评选蒋介石手下的“庸才”“奴才”“蠢材”,读者诸君认为还有谁能与杜聿明、刘峙和陈诚并列?他们的失败,又能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 《国民党军中"不倒翁"刘峙:屡次被蒋介石撤职又起用》

2、文汇客户端 《杜聿明回忆辽沈战役前国民党乱象:陈诚风光上任,却被众人联名要求杀头谢罪》

3、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妇女生活》 2019年第6期32-33,共2页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