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有任何背景,入朝为官时,如何认识高端人脉?靠三件本领

客多文史啥 2024-08-01 03:32:50

文/客多

很多人知道曾国藩,是因为他是湘军统帅,是通过他的家书进行零星了解。

这自然很粗浅。

要了解曾国藩,就必须了解他的发迹历史。如果曾国藩在朝中为官时,没有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地位太低,咸丰皇帝不可能任命他为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也成不了湘军统帅。

从咸丰皇帝任命地方团练大臣的情况下来看,条件比较苛刻。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十一月至咸丰三年二月,咸丰皇帝密集任命十个省共计43位地方团练大臣。

这些团练大臣有两个相同特点:

一是要么是退休在家的前官员,要么是在家守制的官员;

二是级别很高,都是侍郎以上的人物,其中不乏一些一品尚书。

曾国藩是第二批被任命为团练大臣的人,他能进入咸丰皇帝的任命名单,是因为他是正二品礼部侍郎,条件达到了。

如果曾国藩不是侍郎,他连出任团练大臣的资格都没有,又怎能创建湘军,成为湘军统帅,立不世之功呢?

曾国藩没有任何背景,他出身湘乡一个农民家庭,祖上虽然攒下一些田产,但家里人口众多,日子过得也并不是太富裕。

在腐朽的大清王朝官场上,曾国藩靠什么获得晋升,难道真靠学识吗?

论学识,和曾国藩不相上下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和曾国藩年龄相仿的胡林翼,即使他有背景有靠山,也未能获得晋升,后来追随曾国藩,才得以升迁。

曾国藩获得升迁的能力,来源于他善于与高端人脉打交道。

曾国藩刚刚入朝为官时,没有任何影响力,他是如何认识高端人脉的呢?

靠三件本领:

第一件本领:至诚。

真诚,很多人都有,但能做到至诚的地步,很多人都不如曾国藩。

关于至诚,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这是曾国藩用“至诚”这个方法与人打交道,不断获得成功后总结出来的,是真理。

用“至诚”开路,无往不胜。曾国藩就是用这个方法,获得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赏识。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一定知道乾隆时期的和珅,穆彰阿就是和珅之后的又一个权臣,穆彰阿没有和珅那种左右逢源的本领,但他的官职、地位与和珅几乎一致。

这样高高在上的人物,为何会赏识曾国藩呢?

曾国藩参加会试的时候,穆彰阿是主考官,根据科举考试制度,考官与考生之间,自然就形成师生关系了。

有师生之名,并无师生之实。很多人对这样的师生情分,并不在意,当然,老师也不会介意。穆彰阿权倾天下,是多届会试的主考官,门生故吏早已遍布天下,他就更不会在意这些新科进士了。

曾国藩则不一样,他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做到了极致,有事无事都会去拜访穆彰阿,向他问安,请教为官之道。

穆彰阿阅人无数,他见曾国藩这个年轻人木讷中透着诚意,也就慢慢接纳他了。

第二件本领:有志向。

这是曾国藩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引起高端人脉的关注,就要表现的与众不同。

曾国藩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有一个高远的志向。

曾国藩的志向,是要成为一个“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工作后,接触到了阳明心学,他深深被王阳明提出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立志思想感染,也立志做圣人。

从普通人到圣人的过程,是不断修炼的过程,这会让一个人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曾国藩通过不断修炼,不仅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稳,有城府,也因为自己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吸引很多志同道合之人成为朋友,比如曾国藩后来成为湘军统帅后,对他鼎力支持的郭嵩焘、左宗棠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认可曾国藩的。郭嵩焘甚至还拜在曾国藩的门下,与李鸿章一起向他学习,最终在多次名落孙山后,得以考中进士。

有坚定志向的人,都是有光芒的人,这就是曾国藩的转变,也让他在仕途上获得很多仁人志士的认可,让他的仕途变得更加畅通。

第三件本领:勤奋。

曾国藩的勤奋,异常出名,我们从他的家书中就可以看出,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以及做人的规矩,曾国藩给自己规定了12门功课,涉及早起、读书、静坐等等,并每日勤加练习。

勤奋,让曾国藩与同事们迅速拉开距离。

在古代,很多人寒窗苦读,可一旦考取功名,就不愿意学习了。比如胡林翼,他考取进士,得以进入翰林院工作后,整日呼朋唤友,沉醉在烟花柳巷中,让很多光阴白白浪费。

曾国藩利用工作时间,继续勤奋读书,不仅让自己的学识突飞猛进,也得到像穆彰阿这样的高端人脉的青睐,并刻意栽培他,不遗余力地提携他,最终让曾国藩从同事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大清王朝的朝廷大员。

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没有捷径,只有把自己变优秀了,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