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前言毛主席:没有李聚奎新中国可能会晚成立100年。
1958年,54岁的李聚奎被单独授予上将军衔,常年征战沙场的他,本应该处事不惊,却没想到,在重庆的一次日常巡视中,对着路边的剃头匠大喊:司令,你怎么在这里?
这个剃头匠到底是谁?为什么能让李聚奎大声失色?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富家子弟出身剃头匠的名字是段海洲,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在那个时代,他无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儿。家族不仅拥有肥沃的土地数百亩,而且他的父亲精于商业之道,掌管着遍布各地的商铺,涉猎多种行业的经营。
虽然他的家境非常的优渥,但他并没有成长为纨绔子弟,青年时期就到北平民国大学学习,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效国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托关系自己掏钱,搞到了9支步枪,在家乡组建了一支队伍,扛起了抗日的大旗。
当被人问到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段海洲说道:“我家里好歹也有点钱,自己留着又没什么用,还不如拿来打鬼子”。
段海洲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演讲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到一年的时候,他的手下都已经有了3000人马,当时在段海洲的带领下,收复了当时日伪军占领的武强县,一时间让他的名声大噪。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接连不断的困扰。当时,多位国军的高级将领都试图吞并段海州的队伍,先是国民党在河北的民军总指挥张荫梧伸出了橄榄枝,紧接着河北地区的游击部队指挥官,前29军教导队的副队长赵云祥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但段海州坚决地拒绝了所有这些邀请。
赵云祥,身为西北军的老将,尽管他掌握着庞大的军队,却无心参与抗日战争,他日思夜想的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领土。尽管他尝试了各种手段,无论是施加压力还是提出诱人的条件,段海州始终不为所动,坚决不接受他的提议。
面对段海州的坚决回绝,张荫梧并未多做纠缠,而是选择了直接离去。与此相反,赵云祥在多次尝试未果后,感到羞愤交加,他不惜违背全民族抗战的大局,公然发动了对段家军的攻击。
由于赵云祥部队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在数次交锋中,段家军屡遭挫败。最终,段海洲选择了加入八路军,从此与李聚奎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李聚奎,一位曾参与长征的资深红军战士,拥有丰富的战斗经历。他将这支队伍重新整编为八路军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由段海洲担任司令一职,而他自己则担任政委。
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合作无间,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他们对部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仅用了数月时间,便显著提升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在抗日战场上也是喜报连连。
李聚奎对段海州抱有极高的信任,将军队的指挥权完全委托给他。原本“段家军”在地方上就拥有坚实的民众支持,随着战功的不断传来,队伍规模迅速扩展至万人之众!段海洲对李聚奎同样深表敬仰,他坚信八路军拥有如此英才,未来必定能够超越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
段海洲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八路军旅级干部,如果他在坚定一点的话,或许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望获得上将军衔,但就是这样一位深谙民族大义的抗日英豪,后来却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命运转折在1939年,段海洲以养病为由请假,声称需要休养生息。鉴于八路军对他的关照,他没有带走任何部队,甚至连武器和马都留在了原地,不过他再也没有回来。
原来,段海洲加入八路军不久,便收到了石友信的一封来信:“我们与八路军同样致力于抗日,如果你加入我们,凭借我们的力量,岂不是对抗日更有益处?”
段海洲大学毕业后,本来是想着要参军报国的,但因为目的地遥远,被父亲劝阻,最终进入了邢台十三路军干部学校学习,这所学校由倒戈将军石友三创办,其弟石友信担任校长。
先是校长的招揽,接着是曾经反对他、后来加入八路军的“旧部”找上门来,希望他重振旗鼓,段海洲开始动摇,并最终写信正式告别了八路军。
尽管段海洲只身离开,但不久后他凭借个人影响力,重新召集了一批人马,满载诚意地投奔了石友三。1939年冬,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段海洲的部队被129师击溃,损失惨重。
1940年,石友三(时任39集团军司令)投降日本,后被部下高树勋处决,导致39集团军内部混战(高树勋、段海洲、毕泽宇等),段海洲再次战败,率部投靠了王清翰(孙良诚部下,独立第四旅旅长)。
然而,两年后,孙良诚也成为伪军,王清翰随之投降,段海洲陷入无奈,随后投奔了汤恩伯的亲信王毓文,并在1944年春担任了33师少将师长。
1946年7月,内战爆发,段海洲的33师在山东临城被新四军围困,11月解围,年底,33师南调武汉,归武汉行辕管辖,同时,军长王毓文被调走,新任军长蒋当翊不断更换33师干部,到1948年12月,段海洲被完全架空。
解放战争后期,段海洲不愿再战,与原33师参谋长党建国计划起义,并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但未料党建国在返回33师策划起义时,被现任师长莫国璋发现并处决。
由于过去的经历,段海洲无法再加入解放军,在辞去江南地下军第7师师长职务后,他携家人前往重庆,并在那里开设了一家理发店。
再次相见段海洲或许因为过往的失误而感到愧疚,当有人这样称呼他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迅速逃离,但最终未能逃脱。面对昔日战友,段海洲羞愧难当,面红耳赤地说:“李政委,我真不好意思再见你啊!”
李聚奎则宽容地回应:“你当时也是处境所迫,而且你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随后,李聚奎向毛主席呈上了一封详细的信件,阐述了段海洲的情况。毛主席了解后,宽宏大量,特别批准段海洲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而建国后,李聚奎则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得了第一级别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1990年,段海洲在重庆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参考文献:苏振兰,夏明星.从农民到将军,上将李聚奎的烽火人生.开心老年.
王在选.为保卫淮北抗日根据地,我曾两次负伤//老兵话当年(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