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本是中国首个“石油之城”,巅峰时期有十多万人聚集在这里,无数的年轻人都已能够进入到当地的石油工厂为荣,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地的石油在被开采完毕以后,却是变成了一座空城,甚至当地的房价也是一降再降,最低都能达到一平100元人民币。
资源枯竭与经济衰退
但老话说的“盛极必衰”这一规律似乎难以避免,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玉门油田的资源逐渐开始出现枯竭的趋势,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玉门油田的产量开始大幅下降,到了1998年,年产量仅为38万吨,与鼎盛时期的百万吨产量相比,可谓断崖式下跌。
石油资源的枯竭直接导致了生产链条的断裂,当地企业不得不开始选择裁员,工人下岗,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城市的经济支柱开始动摇,与此同时国家启动了国企改革,这对于像玉门油田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人口流失与社会转型
经济的衰退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流失,大量的工人,包括掌握先进技术的石油技术人员,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玉门,前往其他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人才的流失对于玉门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它不仅削弱了城市的经济活力,也让这座城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玉门油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石油人才,这些人才的离开虽然为其他油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加速了玉门的衰落,玉门老城区位于祁连山北麓,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农业资源匮乏。
加之玉门油田的管理级别高于玉门市的行政级别,这种“小庙供大佛”的格局也给地方管理带来了一些不便,种种因素促使玉门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地势更为平坦、交通更为便利的玉门镇,并于2003年将市政府搬迁至此。
新城区距离老城区约70公里,它的建立标志着玉门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也预示着老城区将逐渐走向衰落。
当地的房价也是开始一落千丈,在其他城市几十万才能购买到一套房子的时候,玉门的房价也是降到了一万就能够买到一个九十多平的房子,甚至说只要你说想要购买,房主都会赶快答应,生怕你后悔,但曾经的玉门却是热闹非凡。
繁荣的工业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都是百废待兴,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地位更加凸显,玉门油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设输送着“工业血液”。
当时间来到1957年的时候,国家在玉门设立了石油工业基地,旨在进一步扩大玉门油田的影响力,并培养更多的石油专业人才,这一操作为玉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玉门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城区人口达到13.6万,街道熙熙攘攘,工厂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而且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进入玉门油田工作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更代表着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荣耀。
与当时很多城市居民还居住在平房、使用煤炭取暖做饭不同,玉门的居民已经住进了楼房,用上了煤气,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也是带动了当地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每逢春节玉门张灯结彩,甚至吸引了周边省份的居民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面对资源枯竭的困境,玉门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径,决定从依赖单一资源向多元化发展,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玉门地处河西走廊风区,风能资源丰富,是发展风力发电的理想场所,同时,这里也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具备发展光伏发电的潜力。
早在1997年,玉门就开始尝试发展风力发电,并从国外引进了四台风机进行试验,这表明玉门在油田产量下降的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不能“靠油吃油”,必须另寻出路。
在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之后,玉门更加坚定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并将新能源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09年8月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工仪式在酒泉举行,标志着玉门新能源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玉门的新能源产业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之上,从早期的风机引进试验,到如今的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玉门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也为其他资源枯竭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玉门的光伏产业也发展迅速,广袤的戈壁滩为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风电和光伏的协同发展,让玉门逐渐摆脱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2年底,玉门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已达597亿千瓦时,这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玉门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
怀旧旅游的兴起
除了新能源,玉门也开始挖掘自身的旅游潜力,老城区保留了大量上世纪的建筑,这些充满怀旧气息的建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玉门政府顺势推出了“怀旧游”,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老城区的经济复苏。
这里有中国第一座油田的遗址,有“铁人”王进喜的故居,还有那些记录着城市兴衰的老建筑、老街道,这些都是玉门独有的文化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玉门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项目和线路,例如“怀旧游”。
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氛围,虽然老城区的人口流失严重,但这种“空城”状态反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那些想要感受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游客。
结尾
从曾经的“石油之光”到如今的“能源新城”,玉门的转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当地并没有因为资源枯竭而选择“躺平”,而是抓住了机缘开始积极的探索新的发展,最终玉门也是在“绝境”中找到了“生的希望”。
文章信源:
玉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1年3月8日---玉门油田,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京报2021年9月14日---玉门:不再“一油独大”的日子
玉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3年9月27日---倔强的玉门,何以重拾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