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好团圆》遭痛批,都市剧要接地气,但绝不是“接地府”

芸芸聊天下事件 2024-11-01 01:54:08

《好团圆》:是魔幻,还是现实?

2024年了,国产剧还能更魔幻一点吗?

打开电视,满屏都是豪门恩怨、婆媳大战,剧情比八点档还狗血。最近央视播的这部《好团圆》,更是把“离谱”二字刻进了DNA。

三个女儿为了家产争得你死我活,老父亲一会偏心这个一会偏心那个,再加上各种强行煽情、逻辑混乱的桥段,简直让人三观震碎。

不少网友吐槽:编剧是不是对现实生活有什么误解?

然而,就在一片骂声中,《好团圆》的收视率却一路攀升,相关话题更是频频登上热搜。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它戳中了现实的痛点。

家庭伦理剧的“流量密码”

《好团圆》的故事并不复杂:向家三姐妹因为家产分配问题矛盾不断,再加上原生家庭的影响,最终上演了一场家庭伦理大戏。

乍一看,这剧情简直是老梗集合,毫无新意。但编剧偏偏深谙“抓马”之道,把各种狗血元素堆砌在一起,硬生生把一部家庭伦理剧拍出了悬疑剧的既视感。

剧中,丁勇岱饰演的父亲向郅军,堪称“偏心眼”的集大成者。他一会要把家产全给大女儿向前,一会又说要分给三个女儿,一会又只疼爱小女儿,把三个女儿耍得团团转,也把观众看得一脸懵。

更让人无语的是,向家三姐妹的性格设定也充满了刻板印象。大女儿向前强势霸道,二女儿向中优柔寡断,小女儿向南娇气任性,活脱脱一出“宅斗剧”的标准配置。

如此狗血的剧情,自然引发了网友们的疯狂吐槽。有人说这是“中年玛丽苏”,有人说这是“家庭伦理爽文”,还有人调侃这是“当代女性图鉴”。

然而,吐槽归吐槽,这部剧却精准地抓住了观众的“爽点”。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渴望看到一些轻松解压、能够引发情绪共鸣的剧情。

《好团圆》虽然剧情夸张,但它所展现的家庭矛盾、亲情纠葛,却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代入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释放压力”的快感。

从“计划生育”到“重男轻女”:折射社会变迁的缩影

除了抓马的剧情,《好团圆》还巧妙地融入了“计划生育”这一时代背景。剧中,向家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只能生一个孩子。

但向郅军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心想要个儿子,结果连生了三个女儿。

这一设定看似荒诞,却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很多家庭的无奈。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不少家庭为了生儿子,不惜铤而走险,甚至违反政策。

而二女儿向中,则成为了这场“生子大战”的牺牲品。因为是超生的孩子,她从小就被送到乡下抚养,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也为她日后的叛逆性格埋下了伏笔。

向中的经历,无疑是那个时代很多“超生子女”的真实写照。他们因为政策原因,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这也导致他们在性格上更加敏感、叛逆。

通过对“计划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的展现,《好团圆》将镜头对准了社会变迁下的小人物命运,引发了观众对时代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夸张演技与魔幻剧情:是败笔,还是创新?

除了剧情,《好团圆》的演员演技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剧中,丁勇岱的表演可谓“用力过猛”。他把向郅军那种油腻、世故、偏心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也因此被网友吐槽“演技浮夸”。

而白百何、李纯、王玉雯三位女演员的表演,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认为她们的演技过于“模式化”,缺乏层次感;也有人认为她们的表演太过“用力”,让人感到尴尬。

的确,相比于一些演技派的细腻演绎,《好团圆》演员的表演确实显得有些“浮夸”。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浮夸”也成为了这部剧的独特风格。

在如今这个追求“快节奏”和“强刺激”的时代,观众们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电视剧的缓慢节奏和含蓄表达,而是更加偏爱那些剧情紧凑、人物性格鲜明、能够快速调动情绪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团圆》的“浮夸”演技,或许正是为了迎合这种审美变化而做出的尝试。它虽然牺牲了一定的艺术性,但却换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话题度。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国产剧都开始尝试用“夸张”的表演方式来吸引观众。例如,《都挺好》中倪大红饰演的“苏大强”,《三十而已》中童瑶饰演的“顾佳”,都凭借着“夸张”yet“真实”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夸张”的表演风格,也是国产剧在探索新表达方式上的一次大胆尝试。

《好团圆》的“浮夸”,其实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艺术手法。它就像一面“哈哈镜”,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放大、扭曲,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剧中,向家三姐妹为了家产争得你死我活,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在利益面前,亲情、友情、爱情,似乎都变得一文不值。为了争夺家产,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案例屡见不鲜。

而《好团圆》正是将这种现象夸张地表现出来,引发人们对金钱与亲情的思考。

除了家产之争,《好团圆》还触及了“原生家庭”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剧中,向家三姐妹的性格缺陷,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原生家庭的影响造成的。

大女儿向前从小就承担了照顾弟妹的责任,养成了强势、独立的性格;二女儿向中因为被父母忽视,内心缺乏安全感,性格敏感、叛逆;小女儿向南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骄纵、任性的性格。

《好团圆》通过对向家三姐妹不同命运的刻画,揭示了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深刻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背负着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价值观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好团圆》正是将这种影响放大、展现出来,引发人们对原生家庭的反思。

从“狗血”到“深刻”:解读《好团圆》的现实意义

《好团圆》虽然披着“狗血剧”的外衣,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通过对家庭矛盾、社会现象的夸张化处理,引发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金钱观、原生家庭等问题,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好团圆》正是抓住了这些热点话题,并将其融入到剧情中,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当然,《好团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剧情过于“狗血”,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演员演技也有待提高等等。

但瑕不掩瑜,《好团圆》是一部敢于触碰现实、引发思考的作品。它虽然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反思自我的窗口。

或许,这才是《好团圆》真正的价值所在。

“失真”的女性群像: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

《好团圆》的热播,除了引发对家庭关系、社会现象的讨论,也让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有人认为,剧中三个女儿的形象过于刻板,缺乏新意。大女儿向前是典型的“女强人”形象,强势、独立,却也因此失去了婚姻的幸福;二女儿向中敏感、叛逆,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小女儿向南则像个“巨婴”,骄纵任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些女性角色,似乎都陷入了某种“困境”:要么为了事业牺牲家庭,要么被情感困扰,难以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人质疑:2024年了,国产剧就不能塑造一些更独立、更自信、更多元的女性形象吗?

诚然,《好团圆》中的女性角色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恰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部分女性仍然面临着的困境和挑战。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often被要求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这也导致她们在事业上、生活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认可。而那些选择追求自我价值、挑战传统规则的女性,则更容易被贴上“强势”、“自私”的标签。

《好团圆》中的三个女儿,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当代女性在社会、家庭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境。她们的挣扎和迷茫,或许正是许多女性观众感同身受的。

“爽剧”背后的反思:我们该如何“好团圆”?

《好团圆》的火爆,离不开它“爽剧”的属性。

夸张的剧情、激烈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情绪上的宣泄。而剧中那些“三观不正”的角色和行为,也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吐槽和讨论,从而获得一种“参与感”和“认同感”。

然而,当“爽剧”的热度褪去,我们是否也应该进行一些反思:

我们真的需要通过观看这种“狗血”的剧情来获得快乐吗?

剧中那些被放大的矛盾和冲突,是否也存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真正的“好团圆”?

《好团圆》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也让我们开始思考: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维系家庭的和谐?

在社会角色不断变化的当下,女性该如何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兼顾亲情、友情、爱情?

或许,这才是《好团圆》这部剧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结语:从“戏剧冲突”到“现实思考”

《好团圆》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能够反映现实、引发思考的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爽剧”,也可以是“正剧”,但它们都应该具备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关注现实、关注人性,并引发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好团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也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焦虑。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世界,关注家庭关系,关注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好团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