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杀人者在毁坏世界,而炮灰却总在恭维杀人者

郭淮谈人啊 2024-11-14 08:58:46

有教科书以“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为题目对《水浒传》做导读,让我感到很诧异。

教科书中写道: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白纸黑字,的的确确是说他们是英雄人物的。

这伙杀人越货的强人是英雄?李逵杀人不眨眼,孙二娘不知道做了多少人肉包子,这,这,这,也能称为英雄?

或许,有人说我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古代的价值观,这本身就不对。

我承认,现在的价值观与古代的不同,但是,也不至于差到这个份上。

在宋朝,就是可以滥杀无辜的吗?

金圣叹的价值观,我觉得是正常人的。

不怪阿来在《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一书中感慨:贡布郎加,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残暴之人,竟然至今还被当作英雄来崇拜,其事迹不断被书写,甚至一些学人将其指认为藏族农民起义的领袖。而被阿来认为是真正的英雄的撒拉雍珠却少有关注者。

撒拉雍珠1889年领导了一次真正的农奴起义,他集众宣誓:“我欲为民除害,勿杀好人,勿掳财物,封其府库,以待汉官。有违者吃吾刀!”

“要得称赞,最好是杀人,你把拿破仑和隋那去比比看……我想,这是真的。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自从有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虽然有些人大起来也还是去给英雄们做炮灰,但我们有谁记得这发明者隋那的名字呢?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我越来越理解鲁迅的这段话了。

“事实是,他犯法,他杀人,他撒播复仇和死亡的种子。但他又制定法律,追寻并消除罪恶之源,到处建立秩序。他是个凶手,又是个革除,弊害的人。作为一个平常人,他本来是应当被绞死的。但他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是清白无瑕的;他以坚定的手段赏善惩恶。”

以上是法国文论家艾利·福尔的《拿破仑论》中的一段话,他以拿破仑支持者和崇拜者的身份,对拿破仑人格、个性、军事艺术、政治观点、治国方略和人际关系等等方面进行了辩护。他的辩护,在我看来,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无法理解他的逻辑。“他本来是应当被绞死的。但他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是清白无瑕的”,因为地位之不同,就彻底颠倒黑白、罪恶与善良了吗?

艾利·福尔的说法,俨然就是墨子批评的社会心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

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艾利·福尔还说:“每个人都以道德的名义对他进行攻击或为他进行辩护,攻击自然比辩护来得容易。但道德比实际生活的内容窄——也比较简单。道德与实际生活不同,它并不给自己的不幸的结构带来严重的矛盾,这些矛盾通过互相的不断对立能造就一个英雄的素质,并使这位英雄完全与常人有别。”“拿破仑是个英雄,不是圣人。”

虽然不能单一道德来审视历史人物,但是也绝不能不顾是非地抒情,这样的情绪同样是害人的。照他的逻辑,希特勒也是英雄。

鲁迅还有一段话,让人看了不禁愕然。

鲁迅说:

我有一个亲戚,在我故乡两个军阀的政权争夺战中做了牺牲,我那时对于某军阀虽无好感,却因亲戚之故也感着一种同仇敌忾,及至后来两军阀到了上海又很快的调和了,彼此过从颇密,我不觉为之呆然,觉得我们亲戚假使仅仅是为着他的“政友”而死,他真是白死了。

后来又听得广东A君告诉我在两广战争后战士们白骨在野碧血还腥的时候,两军主持的太太在香港寓楼时常一道打牌,亲昵逾常,这更使我大彻大悟。

现在,我们更明白了,这是当然的事,不单是军阀战争如此,帝国主义的分赃战争也作如是观。老百姓整千整万地做了炮灰,各国资本家却可以聚首一堂举着香槟相视而笑。什么“军阀主义”、“民主主义”都成了骗人的话。

《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 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

这里说《水浒传》为罗贯中所写,其子孙三代皆哑,遭到了报应。

金圣叹腰斩120回本《水浒传》,并将原书名中的“忠义”二字删掉,保留了原书中第七十回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自撰了“梁山泊英雄惊噩梦”的情节,作为结局的第七十回。他认为施耐庵是否定这些梁山好汉的。“题曰《水浒》,意若以为之一百八人,即得逃于及身之诛戮,而必不得逃于身后之放逐者,君子之志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