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开挂!这类城市,集体“回春”?

西部有城事 2024-08-08 06:35:47

文丨西部君

26座万亿城市上半年的GDP数据,已全部揭晓。

整体看,今年上半年GDP万亿俱乐部的格局变化,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

如GDP总量排名上,重庆再次超过广州;宁波首次赶超了天津。

GDP增速上,佛山、西安、广州,这样的明星城市降到了3%以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个百分点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变化视角值得注意:

GDP增速表现亮眼的城市,大多都称得上是典型的工业之城。而那些增速相对靠后的城市,则不少是以服务业和消费著称。

工业城市的春天,真的来了?

01

上半年,26座万亿城市中,共有17座城市GDP增速超过了5%的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增速在6%以上的有4座:泉州、福州、苏州、重庆。这里面,除了福州,其余三座,都可以说是典型的工业城市。

与此相对,增速跑输大盘的9座城市:天津、上海、成都、杭州、长沙、南京、广州、西安、佛山,大多在消费和服务业方面表现突出。

甚至,其中不少还是过去几年在消费方面很有活力的代表性“网红城市”。另外,像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的第三产业占比,都接近乃至超过70%。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大体的规律是,今年上半年,谁的工业表现突出,谁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增速。

这一点在珠三角四座中心城市的“冰火两重天”中,也有直接体现:

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佛山同比下降0.1%;而深圳、东莞的这一指标则分别为增长12%和10%。

最终,在GDP增速上,广州、佛山,是万亿城市中的倒数;而深圳、东莞,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受大环境影响,今年以来的消费活力,明显有待提振。

全国层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有3.7%,比GDP增速低了1.3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GDP高出了2.7个百分点。

这在具体的城市中,也得到很好体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较好的工业城市,社消也往往表现不错。

比如,苏州的社消增速达7.4%,在万亿城市中位列第一;重庆、泉州也跑赢了全国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GDP增速靠后的上海、杭州、天津等,社消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这是因为,工业增速表现不错,可以转化为一定的消费动力。而以消费和服务业见长的城市,受大环境影响,则很容易拖累GDP增速。

02

其实,鉴于产业结构的差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比如,前几年,重庆、苏州等典型工业城市,GDP增速也曾陷入相对的“低谷期”。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同时受地缘政治影响,各国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尤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也被提到了新高度。

这一宏观背景下,有着较强制造业基础的工业城市,若能抓住机会,自然更容易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此外,当前还有一个因素也在“利好”制造业城市。那就是,由于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资源变化,中国外贸结构经历重塑,高端制造业在外贸中的分量,明显增加。

如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14万亿元,增长8.2%,占出口总值达到了58.9%。与此相对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07万亿元,增长6.6%,占比下降到17.1%。

这种结构性变化到底有多大呢?2010年,中国出口额中,服装、玩具、纺织品和轻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70%,而机电、电子类产品只有20%左右——几乎可以用“逆转”来形容。

这一新结构下,工业城市在外贸发展上也自然相对有了更大的机会。

很明显,工业城市的集体“回春”,对那些有一定产业“空心化”之嫌的城市,是一种警醒。

当然,变化其实早就开始。

过去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那些在服务业、消费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也即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几乎都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

就连北京都不例外。如通州日前就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提出对近三年新增的相关产业链头部企业,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支持。

而在最近几年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北京也是频频发力,大有“全都要”的架势。

另外,过去几年杭州、武汉、成都等以服务业和消费见长的城市,也都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工业回城”的口号;西安、济南、郑州等城市还出台了制造业倍增计划。

这一趋势在数据上也能直接得到印证。今年上半年,成都工业投资增长43.2%,西安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20.7%,济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8%,杭州工业投资增长8.5%……

一定程度上说,未来几年也将是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在制造业上“补课”的重要窗口。

当然,具体效果怎样,还有待观察。

03

要指出的是,要正视当前工业城市与服务业城市所面临的不同发展情势,但也不必因此就将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完全对立起来。

首先要看到,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边界本来就越来越模糊。

事实上,服务业也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都属于此列。而这些与通常所讲的制造业,实际上关系紧密。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比如,近年来各个层面都在强调,金融业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说,制造业越是往前发展,对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就越强。

其次,相比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来,在现有的GDP核算体系中,服务业的贡献往往被低估。但是,服务业虽然在拉动GDP上不占优势,却对就业有着突出作用。

比如,德国和日本虽然都以制造业著称,但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占比均在70%以上。有统计显示,服务业GDP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万人的就业岗位。在这方面,中国服务业的潜力其实还很大。

这也是为何在很多人对一些“网红城市”嗤之以鼻时,西部君依然认为,大可以对它们有更多的包容。

要知道,像淄博、天水等城市,它们能成为“网红”,吸纳一定的外部消费力,虽然最终可能在GDP表现上并不明显,但这对地方的就业、城市活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是不容低估。

应该说,在当前及未来的一个时期,城市竞争和洗牌正在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上半年,工业城市几乎集体迎来高光时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苗头。

这再次说明,城市竞争,没有止步之时。只有能够持续保持应变、创新能力的城市,才能勇立潮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