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文
黄庭坚行书
晁端友,字君成,于北宋仁宗皇佑五年考中进士,与欧阳修、苏轼二人交情深厚,工于诗歌,又善于书法。苏轼出任杭州通判的时候,晁端友是新城(今富阳新登)县令,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4 7岁早逝,到死也只做了个小官,而且穷得死后竟“不能以时葬”!
黄庭坚行书
有一次,晁端友带着儿子晁补之前去拜见自己的上级、大文豪苏轼,晁补之还带了自己的诗作请苏东坡指教,苏东坡十分欣赏晁补之的才华,赞许其“日后必将大显”,并与他成了忘年之交。果然四年后,晁补之考取进士,与黄庭坚、秦观、张耒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黄庭坚草书
有一天,晁端友与人谈论书法的时候,讥讽黄庭坚的书法说:“山谷的书法只有‘韵’了,至于王羲之书法的笔法、点画,他一笔也没有学到。”
哪知,这话被一个与黄庭坚亲近的人听到了,告诉了正在陈留的黄庭坚。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听了哈哈一笑,反唇相讥:“若是说君成的字很像王右军,那就像楚国宫廷里的艺人优孟抵掌谈笑,把自己装扮成令伊孙叔敖的样子,那也只不过是假装罢了。”
【八公人语】
“韵”是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音乐美学中发展而来的一个事美范畴,它意味着超群脱俗的风雅之美。这也就是说,只有摆脱俗气、不落俗套,才能具有超逸的雅韵,达到书以韵胜的境界。
黄庭坚草书
的确,黄庭坚论书最重一个“韵”字,即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书家特有的才情、智慧、风度直接相连,耐人寻味的风雅之美。他的书法刻意求新尚意。其楷行书,结字新奇,长撇大捺,用笔夸张;其草书长画短点浑然一体,或左或右,顺势成像。
黄庭坚行书
所以,无论是他的楷行书还是草书,就像晁端友说的那样,一点也不像王羲之的书法,他大大改变了“二王”书风的传统姿态,创造出了新俏瘦硬,清雄雅健的独特艺术风格。所以,他虽学王羲之书法,但不求形似,而是求其“韵”同,有自家面目。
黄庭坚草书
如果后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亦步亦趋,追求模样形似,那就是“俗气”,这不过是像优孟假装样子罢了。所以,黄庭坚论书力戒俗气,曾多次以“不俗”来赞扬书法作品的成就和风格。
晁端友的书法如今难觅踪迹,可见他并不入流,不为时人珍重。他的哥哥晁端彦有书迹传世。
黄庭坚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