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脑”之腹脑

顺江聊武术 2024-11-07 20:24:32

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把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誉为“满腹经纶”。“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智慧有关。难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

老祖宗还真的料到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部大脑或者“腹脑”。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有两个脑子,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脑”,它的生理意义与价值比起你的大脑(第一大脑)一点也不逊色。

“腹脑”是什么

“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送,构成“腹部神经系统”。它属于内脏植物神经系列。

可能有人会问:人的全身神经细胞无处不在,为什么单单将腹部神经系统称为“脑”呢?原因有三点:

一是腹部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数量惊人,多达1000亿个,比背部脊髓中的神经细胞总数还要多,几乎接近大脑的细胞数量;

二是腹部神经细胞的类型、有机物质及感受器等都与大脑极其相似,结构同“真正的大脑”差不了多少,只是不构成大脑半球而已;

其三,与头部大脑一样,能控制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唯一的差别是不能像大脑那样进行思考。试看全身器官与组织,还有哪个器官能有如此神奇的能耐呢?

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动作日趋复杂,“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虽有了大脑,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让“第一大脑”与“第二大脑”都受益——内壮神勇话揉腹

自古至今的武术大家及养生专家都对腹部的锻炼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国少林寺密传已久的《易筋经》中,腹部的锻炼被誉为“内壮神勇”的重要途径;道家的《道德经》认为,如果想健康长寿就要“实其腹”; 中医提出:腹乃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才能气化正常。现代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更给予腹部“第二大脑”的重要称谓,德国汉堡出版的《地球》杂志报道,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因此称之为“第二大脑”,也叫腹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的细胞还多。

“第二大脑”很重要

专家指出:“第二大脑”对人类的快乐和痛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胃肠道功能紊乱如结肠炎、肠过敏综合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都与“第二大脑”有关。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控制大脑运转的物质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中都能找到。

胃肠神经系统的衰退影响整个生命的衰老。实验说明,胃肠壁内有一个完整的装置,从一级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到支配胃肠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以及独立于大脑之外的肠神经系统,被统称为腹脑。肠神经系统是由大量埋在胃肠壁内的神经细胞体及其突起组成。神经胞体通过神经细胞突起联系,具体分为两类,主要的节神经丛,即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从食管、胃肠至肛门;黏膜下神经丛在小肠、大肠内直到肛门。目前发现,人的肠神经元数达8~10亿个,相当于整个脊髓所含神经元的总和数。这样庞大的神经元群对胃肠运动、水及电解质平衡和血管活动的调节起着重大的作用。

从西医的角度看,胃肠神经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学中心的迈克吉尔松教授认为:“绝大多数的消化系统功能絮乱、结肠炎、大便病变等都是因为腹部神经系统,而非中枢神经系统出了问题。”肠胃神经系统的的衰退,会引起整个生命的衰退。从我国传统的中医经络学的角度看,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通过腹部联系着全身69个重要穴位。从太极拳的理论来看,经常进行腹部锻炼,可强化腰脊带领和四肢随动的作用,同时为“气沉丹田”和“气宜鼓荡”提供了前提条件。综上所述,不难得出腹部锻炼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结论。

揉腹强身除百病

中医学专家指出,脐腹部相当于胃幽门腺的肠腺部位,频频摩擦能使胃肠蠕动加快,使胃液增多,有助消化,排泄正常。同时指出,脐下两侧分布丰富的血管网,反复摩擦能刺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旺盛,增强抗病免疫能力。揉腹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许多经典养生著作对此都有所介绍。据说古代入少林寺学武功,必须先练一年的揉腹(每天练4个时辰,一年后,要有700~1000斤的力量才行),然后才能练马步庄。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脏腑。此外,又能驱除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长期坚持揉腹,虽未必能消除百病,但对多种疾病确有防治的良效。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肾炎等。医学研究还发现,人体前列腺素水平的下降,影响胃肠功能,造成胃炎、胃溃疡、胃潴留等疾病的发生,前列腺素能刺激胃黏液的形成和调节胃酸酸度,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前列腺水平较低是老年人胃病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如能经常揉腹,可对胃肠道起到外加机械刺激的作用,促进胃肠膜产生前列腺素,防止胃酸过重的产生,从而起到防治胃溃疡等疾病的作用。

当代人揉腹,一般在晚上睡觉前、早晨起床前或饭后进行较好。饭后揉腹的代表人物是我国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享年101岁),他一直坚持“食后即自以热手摩腹”。他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饭后用手轻轻按摩腹部,能使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部功能,对中老年健康长寿大有裨益。食后摩腹要作为一种良性刺激,经神经转入大脑,有益于神经、体液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且能活血通络,疏通经脉,对肠胃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独特的防治作用。饭后揉腹一般的方法是,两手对搓后以热手摩腹,手法要注意轻柔和软,用力大小以感觉舒适为度,每次10分钟左右为宜。

如果揉按关元穴、腰椎下部的尾闾穴,可防治前列腺炎。方法上取仰卧姿势,双膝微屈,先用右手掌按顺时钟方向绕肚脐揉腹,然后左手掌逆时针方向绕肚脐揉腹。如此揉腹可轻度用力,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为宜。

力渗脏腑壮神勇

揉腹是补充我们生命能量的最佳途径。如果我们想健康的活过120岁,我认为,用少林寺《易筋经》里面的“神勇余力”十二月行功的第一步功较好。这个揉腹的方法比较好做,平卧床上、坐在椅子上、站立地上均可练习。一般我们就采取两腿平伸躺在床上的方法进行练习——左手掌按于腹正中,右手掌按于左手背的方式进行揉腹。揉腹的时候,两手沿顺时针(上、左、下、右)的方向匀速揉动,不是在皮肤上摩擦转动,而是粘着皮肤、摁着肉皮转。

转时两手的力量由小到大、由轻而重;转速要慢而匀、稳而缓;揉的关键是安安静静、集中精神,不光注意手掌,还要注意到腹内、脊骨上,在揉的过程中,还可把腹部微微收一收,这样揉腹的渗透力就会更深一些,对五脏六腑的按摩作用就会更明显一些。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揉腹,如果每天晚上睡前揉1个多小时,3个多月后,就会中气倍增,自觉气力足,有精神,说话声音洪亮(有膛音),上腹部及腹直肌腱部丰满,腹中线的凹部位消失,肌肉上的棱显不出来了。此为“筋膜腾起”的表现。此法除适合中气不足者及肠胃病患者锻炼外,也是练武功者内壮自己的基本功。

“神经体操”让头脑更清醒

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揉腹。平时中午或晚上进食过量,我们就会感到大脑昏昏沉沉,这是肠胃的不适影响了中枢神经。笔者 因饮食过量也会出现不愿做事、不愿工作的现象,此时躺在床上揉一揉腹,一会儿就会感觉肠胃舒服,头脑清醒。我国有的医院还进行了揉腹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试验,结果发现,比单纯进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效果好。这就是说,揉腹不仅仅是简单的形体运动,也是一种有着独特作用的“神经体操”,能有效地解除人体的紧张及疲劳,使大脑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神清气爽”“精神宁静”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拳经所描述的:“腹内松净气腾然”、“返先天”;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表达,就是大脑的中枢神经得到营养。实践证明,腹部这个大脑和头部这个大脑有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个简简单单的揉腹,竟能让“第一大脑”和“第二大脑”都受益。那么,让我们立即投入揉腹的行列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