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10月25日,第六轮中美经济工作组谈判落下帷幕,却未见双方达成共识的消息,一时间,“谈判破裂”的猜测甚嚣尘上。
然而细究其中,事情远非表面那般简单,美国这个自诩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国家,正面临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内部威胁。
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美元体系摇摇欲坠,这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面对这样的困境,美国究竟如何看待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美谈判的实质又是什么?
谈判破裂?“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结束,双方未达成共识,”这样的新闻标题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自去年9月中美经济工作组成立以来,双方已经进行了五轮谈判,第六次会议选在10月25日于华盛顿举行,距离上一轮谈判仅仅过去一个多月。
这样密集的会晤频率,本身就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对这个对话机制抱有极大的重视。
会议结束,中国财政部所发新闻稿指出,双方针对两国宏观经济态势及政策,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务实且具建设性”的交流。
这样的措辞,虽然看似平淡,却透露出不少信息,“深入”意味着双方并非浮于表面的客套;“务实”表明讨论聚焦于实际问题;“建设”则暗示着双方都在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落幕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竟与美国财长耶伦展开了一场礼节性的会谈。
中美经济工作组第五次会议
如果谈判真的陷入僵局或破裂,这样的后续会面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这个细节,恰恰说明双方的对话并非无果而终。
那么为什么外界会产生谈判破裂的误解呢?这主要源于新闻稿中没有出现“双方达成共识”或“双方同意”等字眼。
但是我们要明白,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并非每次谈判都能立即产生具体的协议,有时候,增进理解、明确分歧,也是一种进展。
事实上,于此次会议,双方均表达了自身关切。中方就美国加征关税、借“军援援助俄罗斯”之名对华制裁等问题,表露出严肃之态。
美方则重申了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及其对美国工人和企业影响的顾虑,这种坦诚的交流,恰恰为未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关键事实,美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内部经济挑战,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美元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与中国保持经济对话,那么美国为什么一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在多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
美国的内忧美国当下正遭遇一系列严峻的内部难题,而尤为突出的,当属持续膨胀的国债规模,此状况令人忧心。
截至2023年10月,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了35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这个数字简单来说,每个美国人,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年迈的老人,平均背负着超过10万美元的债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政府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维持庞大的政府开支和刺激经济,美联储不得不持续扩大货币供应。
这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侵蚀了美元的购买力,2023年7月,美联储时隔四年首次降息,这一举动背后隐藏的是对经济衰退的深深忧虑。
与此同时,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去美元化,以规避美国可能滥用美元霸权地位带来的风险。
这种趋势如果持续发展,将严重威胁美元体系的稳定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困境。
如何在维护美国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不至于彻底破坏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毕竟中国不仅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国。
然而美国的困境并非仅仅源于经济领域,在全球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美国还面临着来自地缘政治、科技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中美关系究竟会何去何从?两个大国之间的经济纽带是否能够成为稳定双边关系的压舱石?
复杂的中美经济关系中美关系,被喻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复杂程度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在这部大戏中,经济关系无疑是最关键的一幕。
从表面上看,中美两国似乎陷入了一种“又打又拉”的矛盾状态,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心存戒备,频频出台限制措施,从加征关税到技术封锁,手段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美国又离不开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带来的巨大市场和投资机会。
这种复杂性在近期的经济工作组会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方重申了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担忧,认为这可能对美国工人和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却又迫切需要中国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
中方则表达了对美国加征关税和各种制裁措施的关切,这些措施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然而即便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仍然表现出了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意愿,事实上,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美经济关系的稳定对于提振全球信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具有关键作用。
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还是维护全球金融稳定,都需要中美两国的通力合作。
不过现实情况是,中美关系正面临着建交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经贸摩擦、技术竞争、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两国关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中美两国究竟该如何打破当前的僵局,是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合作?
破解困局的关键面对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对话与合作无疑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关键,然而,这条道路并非坦途,需要双方都拿出足够的智慧和诚意。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美国选择与中国保持对话,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部经济压力,面对高企的国债和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美国迫切需要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支持。
但与此同时,美国又担心中国的快速发展可能威胁到其全球领导地位,因此在多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
这种矛盾心态导致了美国政策的摇摆不定,一方面希望通过经贸合作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松对华限制政策,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双方的误解和分歧。
对于中国来说,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尽管面临美国的种种限制和压力,中国仍然表现出了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意愿。
中方多次强调,希望美方能够拿出足够的诚意,取消加征关税和各种制裁措施,为双方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事实上,中美合作的潜力远未被充分开发,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到推动科技创新,中美两国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只有通过真诚的对话和务实的合作,才能最大化双方的共同利益,并为全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需要调整其对华政策,继续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只会导致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相反,如果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美国自身的经济压力,也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美国对于中国的发展阻挠一直都是存在的,不过现在的美国显然有点“自身难保”,从美债的不断提升,美国不得不将重点目标放在维护美元体系上。
而现在美债问题显然成为美国内部的更大问题,现在一直找我国谈判,其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想要加强双方的贸易。
参考文章央视新闻2024年10月26日《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六次会议》的报道
光明网2024年4月14日《美媒:美国最大敌人是自身债务》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