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吕伯奢,是因为他去通官报信?

一舟热点 2022-05-14 14:39:13

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古代名人,无论是当时的朝代还是如今的后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毁誉参半,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非功过自然就会有人评论。

而在曹操身上众多的争议点当中,有一件事情人们的争议也很多,那就是关于曹操杀吕伯奢的事情。

据有关史料记载,曹操刺杀董卓事败后,眼见情况不妙,于是拔腿就开溜!

逃到中牟县时被当时的县令陈宫捉拿,那时候董卓已经发布了通缉曹操的悬赏令,并且声明无论是谁,捉拿到曹操者都可以获得悬赏千金,封万户侯的奖赏,但若发现窝藏者则一律格杀勿论!

而这个悬赏令陈宫是知道的,但是陈宫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他对董卓那样的人早就看不惯了,现在知道曹操就是刺杀董卓的人,不仅没有拿曹操换悬赏,反而视曹操为英雄,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上就把曹操放了,并且连县令也不做了要跟着曹操一起共谋大事。

可惜他误把"真心"错付曹操,二人骑着马出逃,一路狂奔!当时经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时天色已晚。

当吕伯奢看到义兄之子曹操到来时,客套了一番后,他就让曹操二人先稍等片刻,随后他就到外面买酒以招待二位客人。

可是曹操生性多疑,加上现在他还是以一个逃犯的身份在吕伯奢家作客,自然就更加谨慎多疑了。

突然他听到大晚上的外面却有人在磨刀霍霍,而且好像还有人在说悄悄话,出于多疑的个性他悄悄地走过去打探话儿,只听到外面的人好像在说要把什么东西捆住再杀!曹操顿时惊吓出一身冷汗,他虽然听得不大清楚,但是那个"杀"字曹操可是听得一清二楚的。

曹操心想如今我为董卓重金悬赏的通缉犯,他吕伯奢难保不会出卖自己以换取荣华富贵,并且他想起刚才吕伯奢匆匆出门的样子,难道就是去通官报信?

加上刚才又听到一个"杀"字,生性多疑,行事果决的曹操怎肯做束手待擒的羔羊,他想着今儿正是乱世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亡好过我死!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接着曹操抽出随身携带的宝剑,杀气腾腾地直奔外面,见到吕家人二话不说,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狂刀猛劈,可怜手无缚鸡之力的吕家老嫩大小八口人,均不明不白地冤死在曹操的剑下,惨绝人寰!

当曹操觉得人已全杀,危险也解除,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突然又听到有什么声音在响,他想莫非有人还没死到底?他手握血剑正要走过去看个究竟顺便补一刀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头捆绑着的大黑猪,正欲挣脱绳索的捆绑,他顿时明白了一切,原来他们刚才商量的是,怎样把猪捆绑住杀掉款待自己的。

他突然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万分!

可他是一代枭雄曹操!大错已铸成,事已至此,一切已无可挽回,多说无益,于是他叫上陈宫赶紧离开。

刚出大门正好看到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见二人脚步急匆匆的,忙问:贤侄因何事要急着离开呢?我已吩咐家人杀猪款待,酒菜亦已备好,二位请速随我回去一饮方休!

岂时曹操作贼心虚,已如丧家之犬,他那里还敢有片刻的停留,只见他非但不搭理吕伯奢而且迅速低头而过。

行至数步,一不做二不休的曹操忽然抜剑而回,毫不犹豫地砍杀了吕伯奢。

陈宫见曹操如此这般谜一样的操作,大惑不解!

于是问他为何要这样一错再错?

明知刚才误杀人家八口无辜的妇孺已酿成大错,如今为何还要一错再错,连自己父亲的结拜义兄也要杀了。

曹操稍思片刻,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他解释说:我已知误杀人家八口已成大错,若是吕伯奢回到家中看到家中至亲全是被我杀死的,人家如此诚意款待,我却恩将仇报,吕伯奢心寒彻骨之下肯定会立马通官报信的,无奈之下我只能把他也杀了,以斩草除根!

这就是曹操的为人,陈宫顿觉心寒,方知"真心"已错付,曹操如此多疑狭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此奸诈狠毒!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把他放了,也不会害了吕伯奢一家无辜惨死!

陈宫觉得如此之人不能共事,于是便不辞而别,别奔他处了!

这个故事大体就是这样的。

但是有人认为曹操并非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吕伯奢就是想通风报信,所以咎由自取,死得一点也不冤。

他们的理由是,吕伯奢家境富裕,加上当时的社会动荡,因此富人之家肯定都会储存有一些酒菜的,自然就没有必要跑到外面买酒菜了。

所以他们就根据这一点主观臆测,认为吕伯奢是以出外买酒为名义,实则是去通官报信。此外他们还认为吕伯奢作为一家之主,就算要出外买酒也应该叫下人去买,自己留在家中陪客人才合情合理,而他却一反常态偏要扔下客人亲自去买酒,只能说明他就是去通官报信的;毕竟董卓给出的悬赏如此诱人,换谁都可能会心动的。

有人却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认为曹操并没有杀吕伯奢,他们认为是作者对曹操有偏见,所以故意抹黑。

甚至还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吕伯奢这个人。

各种说法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当然了古人又不会说话,所以是是非非,千秋功过!也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了!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