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离年关越来越近。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因为马上就要放假了。而成年人的脸上,就很难看到因为过年而扬起的笑容了。对于成年人来说,过年不再像儿时那样无忧无虑,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耍。而是要面临很多事情,尤其是人情世故。
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说过年回老家的事情,虽然听得出,大家都想要回家过年,但一说到过年走亲戚的事情,纷纷无奈地摇头,表示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面对这种复杂又微妙的亲戚关系。
听着大家的讨论,仔细想了想,其实小时候,很愿意跟着大人走亲戚,或者家里来亲戚的,因为这种走亲访友的活动,总会给我带来愉悦与欢喜。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走亲戚,仅仅是因为大家长大了吗?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走亲戚网上曾有个讨论度颇高的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爱走亲戚了?当时参与讨论的将近3万人,大家的理由各种各样,但每一个人的理由,似乎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理由一:对话困难,社交有压力
有位网友说:从小不爱走亲戚,对不熟悉的人根本热情不了,亲戚就是一种让人社会性死亡的生物。
的确,对于一年到头在外面上班的年轻人来说,所谓的亲戚就像陌生人,甚至有的还不如陌生人,因为陌生人不会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亲戚会啊!
而且,亲戚并不了解年轻人的经历,只是通过道听途说,或者自己的人生经验,来与年轻人聊天。这对内向或者不擅交际的人来说,会是很大的社交压力。
理由二:时间和精力成本
中国很多地区有一个风俗,新婚夫妇会在婚后第一年的正月,受邀到两边亲戚家吃饭。
刚结婚不久的表弟就有这样的困扰。春节假期本就没有几天,还得去走亲戚,甚至一天要跑两家。时间和精力都在走亲戚中消耗掉,对于他们来说,过年走亲戚可能比上班还要累。
当然,除了新婚夫妇特殊的情况,对于很多工作繁忙或者生活压力较大的人来说,走亲戚浪费掉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是一种负担。
理由三:现代生活方式改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时间,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走亲戚模式中,更愿意把时间用来休息或者去其他城市走一走。
就像我们家,也打算今年年底,一起出去旅行。可能过年之前就先串门,把礼物送去。等过完年,直接飞三亚或者其他南方城市,带娃去玩一下。
三句场面话千万别当真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走亲戚”依然是过年的保留节目。而且,到亲戚家不仅要注意礼节,还得留意一些亲戚的“弦外之音”,否则很容易因为一些场面话而闹出笑话。
场面话一:“来都来了,干嘛拿那么多东西”
过年走亲访友,都会带礼物。见你拎着礼物来,他们会热情又似乎带一些“责怪”的语气说:“来都来了,干嘛拿那么多东西啊,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啊。”
这些话都是场面话,属于假客气。如果你听到一家对你说这句话,就认为下次来可以空手,或者去别人家可以不带礼物,那么结果是不仅在礼节上失了礼数,还会招来别人的笑话。
场面话二:“吃了饭再走吧,我去准备饭”
朋友薇薇经别人介绍接触过一位男士,第一次这位男士去家里找薇薇。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眼看天要黑,这位男士也没有要回家的意思。父母看情况,只能客气地说“吃了饭再走吧,我们去准备饭”。
结果这位男士真的留下来要吃饭,薇薇父母见状只能仓促的准备饭菜。(男士第一次去女方家,实在不适合留下吃晚饭哦!)
走亲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去往对方家,快到饭点对方没有任何准备,但却说“吃了饭再走吧,我去准备饭”这样的话时,其实是在提醒你该走了。
如果像那位男士一样,当真留下来吃饭,亲戚表面不说什么,但背后定然有闲话的。
场面话三:“这么大了不用给红包了,不用给”
过年给孩子发红包是一种传统,但也是让人很头大的事情。尤其是对结婚没小孩的人来说,走亲戚时会遇到很多亲戚家的孩子,出于礼节,总是要给红包的。一些亲戚会客气地说:“不用给了,这么大不用给”。一边说,还一边推你的手。
这种时候,如果你真的把红包收起来,那么等你回去后,亲戚肯定会说“这人真小气,给出去的红包还收回去”。往后,两家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仔细想想,上面这三句话一定是你走亲戚,或者亲戚来你家时,常听到的场面话。一定要说这些场面话虚情假意也不对,因为毕竟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中,总是要出于礼貌的去说这些话。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亲戚见你带着礼物上门什么都不说,或者直言不讳地告诉你不留吃饭,亦或者在给红包时直接拿走,你心里一定也会对亲戚有看法,觉得这样的人以后就别交往了。
所以说,这些虚情假意的场面话,是基于人情社会上,我们必须要说,必然会面对的话。
因此,当听到这些话时,别当真,该留的留,该给的就给。毕竟这些场面话可能并不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它们旨在表达尊重和友好。
凌晨妈妈来叨叨:
虽然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走亲戚,但传承了上千年的民俗文明还是应该传承下去。场面话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说,还是有些人说出这些话是出自于真心的。走亲戚,记得带着真诚和尊重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