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长,村里还有多少劳力?”1947年5月12日傍晚,山东沂南县艾山乡的联络员王纪明冲进了村妇救会,对一位年轻的女人问道。
他来得突然,吸引了一屋子女人的目光,原本活跃的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为首的李桂芳会长想了想,指了指身边的女人们说:“全村也就剩十几个妇女了,基本都在这儿。”
王纪明有些震惊,但依然咬了咬牙说:“李会长,为了抢时间进攻孟良崮,5个小时后部队要从村外渡河,上级命令你们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搭一座桥出来!”
李桂芳顾不上犯难,只是追着问:“一共要过多少人,有没有重武器?”
王纪明摇摇头,只说了3个字“不知道,”就急匆匆地执行其他任务去了,而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几个只能缝衣服、做布鞋的妇女……
那天傍晚,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13日凌晨总攻孟良崮,消灭张灵甫74师”的命令,各部队都在火速向前线集结。
大战在即,地处孟良崮北部的东波池村却格外的安静。
村里的青壮劳力要不就是参加了解放军,要不就是在后勤帮助运送物资,只剩下十几名妇女和一些老幼看家。
村妇救会长李桂芳只有23岁,正在一座古院中,带着妇女们赶制军鞋。
眼看着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大伙儿虽然手上忙碌,嘴里却忍不住地聊着天,憧憬着未来。
然而,这活跃的气氛被闯进来的王纪明打断了,他只没头没脑的留下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又转身匆匆地走了。
战机转瞬即逝,在战场上,哪怕耽误一分钟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久经革命考验的李桂芬没工夫发愁,而是立马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她冷静地环视着姐妹们:“大伙说说,怎么办?”
怎么办?一群妇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变出一座桥来。
想不出办法并不怪妇女们,汶河的水齐腰深,河面足有一二十米宽,在没有建筑材料的情况下,谁能在5个小时之内建一座能通过千军万马的桥呢?
过了一会儿,妇女主任刘曰梅打破了沉默:“咱们只能搭木板桥。”
李桂芳也在思考这个办法,问题是短时间内又去哪里找这么木板呢,就算有了木板,也没有桥墩呀。
但有了思路就好办了,几个女人一研究,干脆将各家的门板拆下来,没有桥墩就用肩扛,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顺利渡河。
眼看着人手不足,李桂芳果断拍板:女人们分成几组,去附近村子通知各村妇女,拆掉8扇上好的门板,每个门板由4个女人抬着。
等到天黑时分,汶河岸边出现了一道奇景,以李桂芳为首的32名妇女,抬着8扇门板,相继来到大崔家庄的村东头,那里河道稍窄,门板勉强够用。
李桂芳做了一个简短的动员,借着火把的亮光,她望着这些坚毅的脸庞,大声喊道:“姐妹们,有没有决心?”
“有!”众人齐声喊道,把岸边的水鸟都惊得飞上了夜空。
李桂芳做了简短的动员,就让大家原地休息,自己则率先走进了冰冷的河水中。
李桂芳在齐腰深的河中来回趟着,有时掉进被漩涡打成的深坑中,有时又被乱石绊倒。
她咬着打颤的牙齿坚持着,终于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段。
上岸后,她顾不上被打湿的身体,将妇女们按照身高排列好,个子最高的都安排在中间的位置。
妇女们扛着木板,有序走入河中,用肩膀搭起一座简易木板桥。
为保证战士们顺利通过,李桂芳先在木板桥上来回走了几趟,就赶紧让大家抓紧上岸休息,保存体力。
她又特意嘱咐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脚底下一定要站稳,别让桥摇晃,这样才能保证同志们顺利渡桥。咱们千万要小心,别让战士们打湿了衣服,让他们明天用最饱满的状态杀敌!”
大约到了晚上9点钟,远处渐渐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支部队向河边开来。
借着微弱的月光,李桂芳看到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人在河边来回巡视,那人奇怪地说道:“不对呀,明明说这里有桥的。”
隐蔽着的李桂芳看清了是自己同志,连忙走出来轻声说:“桥在这。”
紧接着,她回头命令道:“架桥!”
话音刚落,妇女们按照提前演练好的顺序迅速下河,一座木板桥奇迹般地出现在河道上,展现在战士们的眼前。
为首的解放军团长吃了一惊,连忙冲李桂芬摆手道:“哎哟,这怎么行,怎么能让妇女同志们搭人桥呢,我们还是趟水过河吧!”
说罢,他就转过身去发布命令。
战士们谁也不忍踏着妇女的肩膀过河,纷纷走到河边,准备下水。
李桂芳拦住战士们喊道:“同志们,战机转瞬即逝,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别啰嗦了,赶紧过桥!”说完她也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木板扛在肩上。
团长哽咽着说:“前面是妇女同志们用身体搭建的木桥,我们一定要从中间轻轻地走。过桥吧……”
战士们犹豫片刻,也只好排着队,稳着步子开始过桥。
黑夜里,没有一个人说话,战士们都小心翼翼地踏过木桥,之后毫不停留,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妇女们踩在沙石上的脚由于负重而逐渐陷入泥沙中,泡在冰冷河水中的下半身已经开始抽筋,垫在木板下的肩膀早就酸痛难忍。
但她们都在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吭声,以至于后面通过的战士们根本不知道桥下有人。
大约过了40分钟,李桂芳眼看妇女们难以支撑,突然喊了一声:“停止过桥!”
战士们这才知道桥下是一群妇女在支撑着,在他们惊愕的目光中,李桂芳命令妇女们左右交换,又坚定地喊道:“过桥!”
看着后来的战士们说什么也不肯通过,桥下32位妇女齐声喊道:“时间就是胜利,快过!”
战士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继续踏上征程,他们看不清桥下人的脸庞,但却知道,那都是他们的亲人。
整个过桥的时间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等到战士们全部通过后,32位妇女才互相搀扶着上岸,全部累瘫在地。
这时,一个年轻的干部走了过来,紧紧握住李桂芳的手,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不停地重复着“感谢”。
他命令身后的警卫员“记下所有人的名字”,转身急匆匆地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天刚微微亮,孟良崮上就想起了猛烈地枪炮声。
被惊醒的人们这才发现,从河岸一直到孟良崮的山路上,到处都写着“李桂芳”“刘曰梅”等32位妇女同志的名字,整整延续了数十里。
可当时谁也不知道的是,这些妇女们有的怀着身孕,不幸流产,从此不能再生育;有的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那位带头的年仅19岁的刘曰梅,也由于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后,陈毅动情地说,将来就算是到了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
沂蒙红嫂,是革命老区一道闪亮的风景线,她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其实,她们也是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只是穷苦百姓,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
但小人物也有很高的格局和境界,她们可以为了国家、为了子弟兵,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那是一种真正的“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