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不敢拍,小说不敢写的历史,长什么样?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3-11-08 11:26:20

《蜀山梦游图》 局部

山东潍坊青州,有一个叫做范小山的小贩,以卖笔为生。

当然不是圆珠笔,水彩笔啊,而是古代的毫笔,墨笔丹青这一类。

范小山还不只是在青州地界卖,他生意做得还挺大,经常要跋山涉水到外地去做生意,时常跑外,动辄就是三五个月不能回家。

男人要挣钱,对家庭上的照顾可能会有所欠缺,这范小山的夫人贺氏时常是独守空房,还要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很是辛苦。

苦等丈夫平安归来的那个过程,不仅百无聊赖,而且十分难熬。

本来这日子就不好过,结果贺氏还横遭不幸,有天晚上月黑风高那是不见五指,一个身穿夜行衣的盗贼光顾范小山家,见男主人不在家,这厮歹心大起,不仅把范家洗劫一空,还痛下杀手,把妇人贺氏给杀了。

这叫什么?这叫入室抢劫杀人,手段相当残酷,行径更是令人发指。

行凶的这天晚上呢,恰好还阴雨大作,青州城里发大水,这雨水可以说是流成了河。

有些刑侦常识的人都知道,凶杀案,它不怕没有证据,就怕老天爷下雨。

因为一下雨,这所有的痕迹啊,脚印啊,各种物证啊,基本上就都会被雨水冲刷个干干净净。

大雨无痕,更无情。

可怜这范小山,老实巴交半辈子,整日是风里来雨里去,好不容易攒了些钱,在外给妻子采买了好料子好绸子,胭脂水粉,结果一到家,却发现妻子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雷鸣电闪 暴雨倾盆)

眼见妻子惨死,范小山是肝胆俱裂,嚎啕大哭。

普通人遭此不幸基本上就崩溃了,不知道怎么办了,但范小山毕竟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颇有见识,立刻冷静下来,开始在案发现场仔细寻找,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他强忍悲痛找来找去,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件原本不属于这个屋子里的东西。

什么东西呢?是一柄折扇。

而且,还是一柄署了名的折扇。

在古代,发钗啊,香囊啊,折扇啊,这都是文雅的物件,文人之间相互馈赠,那是常有的事情。

范小山发现的这把折扇,扇页上就署着这样的字迹:

王晟所赠吴蜚卿。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这扇子是一个叫做王晟的人赠送给一个叫做吴蜚卿的人的礼物。

妻子横死,而这个原本不属于这个家的东西出现在这里,还署了名,那就说明妻子的死和这个王晟或者是吴蜚卿脱不了关系。

巧的是,前边这个王晟范小山没听过,也不认识,但后边这个吴蜚卿,范小山却是大大的听过他的名头。

这个吴蜚卿,他就是本地人,是个臭名昭著的富家公子,平时他就轻浮放浪,动不动就调戏别人家大姑娘小媳妇,是个典型流氓,这么一个风评和人品极差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害死妻子的杀人凶手。

于是,范小山拿着折扇,立刻就跑去官府告官了。

(县衙)

官府介入,结合案情一看,认为这个吴蜚卿他的确是有十分重大的作案嫌疑,一来吴蜚卿他本来就劣迹斑斑,二来案发现场还有属于吴蜚卿的折扇,所以衙门口的县令很自然的就会认为,这事儿八成就是他干的。

你是流氓,不抓你抓谁。

于是,捕快们立刻把吴蜚卿拿来,二话不说就是一顿严刑拷打,结果,这吴蜚卿还真挺硬气,那是死活不认真,不管怎么对他用刑,他依然坚称这事儿和自己无关。

古代的法律体制不太完善,官府更嫌麻烦,为了赶紧结案,也不管你吴蜚卿招不招了,直接把他关入了大牢,随便找个日子砍了就算完事儿。

时年是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

这一年,一个叫做周亮工的官员来到青州,担任海防道一职。

青州这个的地方,它处在山东半岛的中部,周围水系还是很多的,所以周亮工这个职务,他主要是管河道和漕运。

清朝的时候,河漕那都是国之命脉,所以河漕官员虽然品级小,但是权力大,他什么都管,平时就算是知府见了管河漕的官员,那也得先给人家鞠躬敬礼。

而且,周亮工他不是第一次做官,以前他在福建做过按察使和布政使,这都是一省之地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虽然说现在下来管河道了,属于降职,但问题是官场变化无情,谁知道这老兄什么时候又时来运转升上去,所以青州当地的官员,对周亮工都还都比较敬重。

(周亮工 画像)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桩案子竟然被巡视河道的周亮工给发现了,他认为案情蹊跷,亲自来了一趟县衙,还专门接待了一回范小山。

见了范小山,周亮工就问呐,说你认为是吴蜚卿杀了你的妻子,你有什么证据吗?

范小山说官老爷您这是哪里的话,我当然有证据,没证据我也不能诬陷好人呐对不对,于是掏出了他自己找到的那一柄扇子,说这扇子上写了,是王晟赠给吴蜚卿的,那就说明这扇子是吴蜚卿的...那更说明...

范小山还要接着往下说,周亮工却立刻反驳道,这位兄台,话,他不能这样说。

扇子上写明这是吴蜚卿的扇子,不代表这就是吴蜚卿的扇子,因为扇子是死的,字是活的,随便拿把扇子写上吴蜚卿的名字,然后扔到案发现场栽赃嫁祸,那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就算这扇子真是吴蜚卿的,就算这扇子真就出现在了案发现场,也不能证明就是吴蜚卿杀了人啊。

吴蜚卿打你那路过,把扇子遗落了,掉了,那也完全合情合理啊。

周亮工这么一说,那案子完全就被翻了过来,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吴蜚卿基本上就可以当庭释放了。

人在愤怒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宣泄口,范小山一心想要为亡妻报仇雪恨,所以他在某些时候其实已经不在乎谁是真凶了,他的愤怒让他以为,只要有人能为他妻子偿命,就算是报仇了,而至于这个偿命的人是不是真凶,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在范小山看来,周亮工不是在替他分析案情,而是在鼓弄唇舌替吴蜚卿翻案。

是啊,吴蜚卿是有钱人,他很有可能花钱把周亮工给买通了,不然周亮工一个管河务的官员,他跑过来掺和这人命官司做什么?

范小山不干了,他在衙门是又哭又闹,扬言这老天爷不开眼,大清朝没王法了,官老爷周大人竟然偏袒一个杀人犯云云...哭嚎声可以说是响彻云霄天际。

诚然,他只是一个弱者,除了哭泣之外,他什么都办不到。

《岑蔚居产芝图》 局部

范小山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问题是,范小山要明白,如果他真想要告慰亡妻在天之灵,他不应该枉杀一个无辜的人,而是应该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在范小山的哭泣声中,周亮工整理心情,然后派出捕快到城南的一家客栈中,把客店店主给捉了过来。

范小山捡到的这个扇子上呢,不仅有王晟赠送吴蜚卿这句话,还有一首十分工整的七言古诗。

当然,不是什么名诗,一看就是个人作品。

巧的是,周亮工主管河道,他事务繁杂,经常到城里办事儿,路过这家客栈的时候,正好在一楼大厅的墙壁上瞥见一首诗,您说巧不巧,墙壁上的诗和扇子上的诗,竟然是同一首。

周亮工决定,要从这一首小诗入手。

他问店主,说你家大堂装潢挺好啊,墙壁上还有诗歌,这是哪位大家所作啊。

店主说哪儿是什么大家啊,是去年科举的时候,有几个秀才来投宿,他们喝多了酒,发了酒疯,要来纸笔在墙上提的。

一般来说,你到人家客栈去住店,你乱涂乱画,那肯定是要罚钱的,就算店主他不罚你钱,你给人家写的乱七八糟的,那事后人家必然要收拾一下,赶紧擦掉。

而之所以这几行诗句一年多店主也没擦,其中倒还有个缘由。

因为,这几个人呢,他毕竟是秀才,他们是进京赶考,万一来年高中当了大官,那这就是大老爷的墨宝,回头一宣传,那小小客栈可就蓬荜生辉啊,所以店家就没舍得擦。

店家说是几个秀才写的,周亮工雷霆手段,快速出击,立刻全城搜捕,很快把当年投宿的其中一个秀才给捉了过来。

(提诗)

秀才姓李,我们叫他李秀才。

李秀才往地下一跪,周亮工立刻把扇子扔到他面前,厉声责问:既然你是个秀才,是个读书人,那以后是要考取功名,也是要做官的,既然要做官,怎么能干这等杀人害命的事情呢。

李秀才拿起扇子一看,他有点迷茫,说大老爷,这诗的确是我的,版权属于我,但问题是这扇子上的字,他不是我写的,别说诗不是我写的,就连后边的字我也不认识,对王晟啊,吴蜚卿这俩人,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李秀才供出了当时一起投宿的秀才王氏,说这字迹很像是王氏写的。

周亮工又遣三班衙役把王秀才捉来,王秀才倒很大方,说扇子我知道,上面的所有字迹都是我写的,但问题是这扇子也不是我的,我是受人所托,是给青州城里的盐商张成写的,写完之后这扇子我就给他了。

失物,有了领主。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凶手,是不是这个张成呢?

不卖关子,还真是。

原来,盐商张成平素就觊觎贺氏的美貌,一直想要玷污贺氏的清白,但是,张成知道这种行为他触犯律法,贺氏虽然贞烈,自己真要是得手了,这妇人必然告官,只要见了官,他这个淫人妻女的罪过不死也得残,所以他想了个好法子,那就是栽赃嫁祸。

首先,张成找到秀才王氏,让他在自己准备好的折扇上赋诗一首,然后写上“王晟赠与吴蜚卿”的话来,伪造出扇子的所有人是吴蜚卿的假象。

(扇面)

他找的这个替罪羊,很有水平,因为吴蜚卿的确也是个盲流子,平时没少调戏妇女,这个屎盆子扣他头上,谁也不会怀疑。

万事俱备,张成壮着胆子,揣着扇子,趁着雨夜,带着蒙汗药偷偷溜进了贺氏的院中,想要先把贺氏弄晕,然后再行不轨之事,按照计划,贺氏在这个过程中神志不清,先用药物把她给放倒了,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自己只要在离开前把扇子丢在院子当中,贺氏一醒,看到扇子上的字迹,必然认为是著名盲流子吴蜚卿侵害于她,到时候祸水东引,自己则可以完美脱罪。

张成的小算盘打得挺好,但他百密一疏,他没想到,自己都已经是后半夜才摸进贺氏的闺房,贺氏却还没有睡觉。

贺氏不仅没有睡觉,而且由于她丈夫长期不在家,她警觉性相当高,平时没事一直是带刀防身的。

张成前脚从房上跳下来,后脚就被贺氏给发现了。

贺氏反应迅速,一看这是闹贼了,挥刀便砍,张成也是吃了一惊,左右躲闪,随后和贺氏扭打在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张成是怒从心头起,是恶向两边生,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空手夺白刃,一刀就把贺氏给砍死了。

张成杀了人,他也很慌乱,于是丢下扇子,趁着大雨倾盆,四下无人,匆匆离开了现场。

雨水汇聚成溪流,在城内四处流淌,一股一股的鲜血掺杂其中,把青石板路染成一片殷红...

雨停了,血流干了,范小山夺门而入,前文中的一幕就此上演。

这个张成被捉来之后,可以说是人证物证都有了,铁证如山,还没等周亮工审他,他自己就全都撂了。

真可谓:这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机关算计想脱罪,蛛丝马迹你哪里逃!

吴蜚卿洗刷了冤屈,终于被放了出来,而这个行凶杀人的张成,则被立毙于廷杖之下。

不过,这事儿还是十分让人好奇,人们好奇的是,周亮工为什么会认为吴蜚卿不是凶手呢?

因为,他观察到了一个十分细致的点,那就是:

贺氏被害时,是三月份,天气寒冷,气温极低,又赶上当天下雨,试问,在这样的气候下,谁会带上一把只有在炎炎夏日才用得到的扇子呢?难道不是带一把伞更合适吗?

凶手要杀人行凶,他只会带上他用得到的东西,而绝不会带上一把如同累赘的扇子。

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波之鳞,宕流则枯。

兽鳞如此,人呢?自然也绝不能丢弃最后的善良。

这小小的扇子,是张成的偷天换日,栽赃陷害,也成了周亮工找回真凶的关键。

一桩奇案,就此水落石出。

2 阅读:110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