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8旬老汉喝药自杀、死因成谜,调查后水落石出:竟逃亡40余年

才灿看历史 2024-02-03 18:05:55

1989年初夏的一个清晨,东方天际刚刚浮现出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而位于云南边陲小山村的人们却已早早起床,简单喝上一碗稀粥后、便准备前往自家地里劳作。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且尖利的嚎叫声、却不合时宜地打破了这份静谧。

“不得了了!快来人帮忙啊!快来人……”

住在村子里的,要么都是百年来生活在一起的同宗族人,要么也是关系不错的邻里街坊,听到这一声声呼喊之后,左邻右舍们也是赶紧放下手中的锄头、爬犁,循声摸索了过去。

最终,人们都聚集在了位于半山坡上的一处土坯房前,而这里,正是冯老汉和老伴遮风挡雨的住所。

“到底怎么了嘛?清早起来就大呼小叫的,大家都还急着下地干活呢”。

说出这话的,正是小山村的村长,此刻他披着一件单薄的麻布外套,已经跨进了冯老汉的家门。

从村长的装扮上也不难看出,他也是听到呼喊声后,急匆匆赶到这里的。而且,听刚才的呼喊声,很明显是冯老汉的老伴发出来的。

当村长走进这座土坯房后,原本还围观的众人也跟着鱼贯而入,剩下的那些人觉得院子太小、便没有跟着进去,而是选择挤在门口打算一探究竟。

然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映入了眼帘,只见已经80多岁的冯老汉早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嘴角还挂着浓稠的白色呕吐物,一旁掉落在地上的农药瓶也已经空空如也。

众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冯老汉这是喝药自杀了呀!

可是,令人想不通的是,冯老汉虽然年迈、常年跟着老伴相依为命,但好在家中生活还算优渥,且他还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在周边十里八乡也算小有名气,每个人对到他都很尊敬。

冯老汉究竟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以至于喝药自杀呢?

同在屋子里的,还有冯老汉的老伴王氏,在众人的一再追问下,王氏这才哭哭啼啼地说道:“我也不知道究竟为啥嘛!早上刚起床,老冯就这样了嘛!”

紧接着,王氏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紧接着说道:“前几天老冯碰上了一个年轻人,看样子他们好像认识,说话的时候还把我撵得远远的。从那之后,他就不怎么说话了,饭量也小了很多,是不是跟那个人有关系?”

那么,王氏口中的那个年轻人究竟是谁、冯老汉的死和他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意外的偶遇

小山村里出了命案、而且冯老汉死因太过蹊跷,村长对此也没有办法,对此只能选择求助于办案人员。

当负责侦查此案的警员到达之后,已经哭成泪人的王氏这才说起详细的经过。

冯老汉真名叫做冯仁杰,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虽然须发全白、身子骨却还算硬朗,手里也有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财,可以称得上衣食无忧。

至于他这么大年纪、手中的钱财从何处而来,不要说同住一个村子的乡亲们、就算与他同枕共眠的王氏都说不出个来头。

既然生存上没有什么压力,冯仁杰闲暇时候便喜欢四处遛弯,自然也成为镇上集市的常客。

就在前些天的时候,王氏跟随冯仁杰再次来镇上赶集,就在夫妻二人准备割块猪肉回家解馋的时候,一个看上去30岁左右的年轻人突然跑了过来。

“您就是马瑞如大爷吧?”

一边说着,这名年轻人赶忙从兜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并且介绍起自己:“我叫赖二娃,是您儿子马天宝托我找您的”。

话音刚落,冯仁杰如同触电一般定在了原地,而身旁的妻子却一脸疑惑。

王氏和丈夫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从没听说他还有个儿子,而且丈夫明明叫冯仁杰,怎么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年轻人却喊他马瑞如呢?

想到这里,王氏便猜测对方肯定是认错人了,于是笑着解释道:“娃娃你认错了,他不是你要找的人”。

而就在此时,向来对妻子爱护有加的冯仁杰却突然冷着脸对她说道:“你去别处转转,我有话要对他说”。

对于丈夫没来由的态度转变,王氏很不适应,但并没有多说什么,只好按照他的嘱咐在远处的一个馄饨摊坐了下来。

两人只交谈了两分钟的时间,自称赖二娃的年轻人便离开了,而冯仁杰则快步朝馄饨摊赶来,二话不说拉着自己便回了家。

从那之后,冯仁杰如同变了个人一般,将自己关在家中、也很少说话。

直到今天清晨,王氏才发现他喝药自杀了。

得到这一重要线索,办案人员也十分费解。

冯仁杰老人的死,看上去和那个自称赖二娃的年轻人有脱不开的干系,可他为什么喊冯老汉叫马瑞如呢?

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顾不得多想,眼下最要紧的是找到赖二娃,和他当面对质。

经过云南警方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个赖二娃的详细资料。

他是四川人,平日里靠做一些山货特产为生,常常四川、云南两地跑,是个正经的生意人。

于是,办案人员火速赶往四川,并得到了四川警方的有力协助,最终找到了赖二娃的家中。

当时,赖二娃正准备出门进货,发现几名身穿制服的人堵在家门口,便满脸疑惑地说道:“我可是老实本分的生意人,从没干违法的事情,你们要干嘛?”

办案人员并没有废话,径直拿出一张照片问到:“你是不是找过这个人?”

赖二娃看了一眼照片,便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因为照片上的正是冯仁杰。

然而,当他得知冯仁杰自杀的消息后,脸上也是写满了惊愕,甚至不顾警员的阻拦,快步跑回了家中,对着家中同样两鬓斑白的老人喊道:“爸,公家的人说马叔自杀了”。

而这名老者也同样不敢置信地惊呼道:“马瑞如大哥死了?”

在得到警员肯定的答复后,老人悲痛地抱着赖二娃说道:“咱们不应该去找他啊,这可怎么和他儿子交代啊”。

这一老一少的表现令办案人员们一头雾水,然而,在接下来的询问中,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冯仁杰的身份竟不一般,年轻时的经历足可以用“呼风唤雨”这个词来形容。

昔日的“江湖大哥”

冯仁杰原名叫做马瑞如,出生于四川一个地主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考取功名、将来做一个大官。

父亲的本意是好的,希望他能够用功读书、发奋学习。

可年幼的马瑞如却极为叛逆,他认为十年寒窗苦读的日子太苦闷,便决定用自己的方法弄个官来当。

不得不说,马瑞如头脑灵光、人情世故方面总是能处理得滴水不漏,20岁出头的年纪便结交了家乡的一批达官显贵。

正是靠着积攒下的这些人脉,马瑞如最终花重金加入了国民党,并得以进入警察局工作。

在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再次用金钱攻势、贿赂了国民党四川省政府的高官要员,得到了领导的一路提携,被任命为警察局里的一名小头目。

在庆祝升官的宴会上,马瑞如穿着崭新的警服,意气风发地对一脸阿谀奉承的20多名手下说道:“兄弟们往后就跟着我干了,别的不敢保证,只要听我的话,保证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滋润日子”。

原来,自从进入警察局的那一刻,马瑞如就盘算好了,要靠着手中的权力积攒财富。

而当时的环境下,鸦片无疑是最为暴利的产业,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有了警察队长的身份,干这份买卖自然稳赚不赔。

不久之后,他便找到了当地最大的鸦片商江加明,二话不说便把配枪拍在桌子上,用不容反驳的口气说道:“我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今天给你两条路,要么跟我合作、要么进去吃牢饭”。

圆滑老道的江加明自然不会傻到跟他作对,于是赶紧应承道:“能和马队长联手,是鄙人的福分,怎么会拒绝呢?”

一拍即合之下,马瑞如暗中强买了大片土地用来种植鸦片,并且指挥手下极力打击其他的鸦片商人。而江加明则负责销售,在两人的合作下,短短一年的时间便积攒下了巨额财富,他们也成为当时四川一带最大的鸦片黑商。

与此同时,马瑞如凭借着溜须拍马的本事,职务也是接连提升,在政商两界钩织起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网,而他本人也成为当地可以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人物。

可惜的是,这种醉生梦死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1949年,全国已经基本解放,就连蒋介石都逃到了台湾,反动派政府已经到了即将土崩瓦解的地步。

此时,马瑞如也自知走上了绝路,单凭自己为祸一方多年所犯下的罪行,必定逃不过人民的审判。

就在他急得一筹莫展之际,江加明却突然派人送来口信,声称云南这边暂时安全,不如大家到云南会合、从长计议。

然而,当他满怀希望赶到云南的时候,却得知江加明已经被解放军逮捕,这个消息如同一声闷雷,惊得他不知所措。

那么,马瑞如接下来的路该何去何从呢?他又是如何苟延残喘活到上世纪80年代的呢?

隐姓埋名近40年

在云南无依无靠的马瑞如,已经宛如惊弓之鸟,稍有些风吹草动便会惊出一身冷汗。

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蛰伏在大理苍山一带的土匪头子朱德刚抛来了橄榄枝。

原来,朱德刚虽然占山为王,但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解放军部队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对周边各大山头发起一连串的剿匪战斗。眼下下山打劫太过危险,朱德刚想着通过种植一些鸦片牟利,便决定将马瑞如招到麾下。

两人刚一见面,朱德刚便对他说道:“你现在已经在通缉名单里,我早先有个兄弟就冯跃芝,在一次打仗的时候死了,你以后就用他的身份”。

但马瑞如觉得“冯跃芝”这个名字有些女气,便改成了冯仁杰,在苍山脚下一个村子里盖了个小院子,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每当朱德刚种植鸦片遇上什么难题时,马瑞如便打着上山狩猎的名头、前去帮忙解决。

有时遇到巡山的解放军部队盘查,他也泰然自若地说道:“我原名叫冯跃芝,是那边村长里的猎户,后来觉得名字不好听,就改成了冯仁杰,上山就是为了打些猎物”。

凭着这番说辞,马瑞如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盘查,并再次靠着鸦片生意攒下了些家资。

几年之后,朱德刚的山寨被解放军一举攻下,马瑞如便决定金盆洗手,靠着积攒的钱财娶了一个漂亮妻子,过上了逍遥自在的日子。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隐姓埋名过了近4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竟然意外得知了一个令他欣喜又悲痛的消息。

这个消息自然是赖二娃告诉他的。

全国解放之前,马瑞如曾组建过一个家庭,后来他听从江加明的建议、逃到云南的时候,妻子刚刚生下一子。

后来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自然也没有了家乡妻儿的消息。

直到40多年后,马瑞如才从赖二娃口中得知,他的儿子长大后参加了解放军,现在已经是部队里的团长。

而赖二娃,正是受他的委托,来到云南做生意的时候顺带打听马瑞如的下落,希望父子二人能够早日团聚。

得知这一喜讯,马瑞如却陷入了纠结之中。

毕竟自己是逃犯,如果父子相认的话,恐怕会给他的前程带来影响。

所以,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马瑞如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还是决定了解自己的性命,绝不给儿子身上增添污点。

案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之后,不禁让人感到唏嘘。

如果马瑞如当初一心走正道,或许在他八旬高龄之际能够尽享天伦之乐。而眼下酿成的这个悲剧,全然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