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春雨又绵绵。
俗话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捡藏,冬雨宜饮酒。
古往今来,喜欢看雨、听雨的人比比皆是,可不同的状态下,赏雨的心境却是千差万别。
春日听雨,听的是一种岁月。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世上有一人最会赏雨、听雨,也最懂雨。
此人便是蒋捷。
他经历了国破家亡,尝遍人生辗转之苦,少年时追欢逐乐,中年时漂泊无依,老年时孤独沉寂,所有的心情都落在了那雨声里。
后来看似心如止水,波澜不起,可彻夜听雨不眠,他五味杂陈的心,跃然于卷。
雨还是那雨,只是听雨的人变了。
这种雨中情,我们初读时也许很难体会,可到了此时的年纪,竟也有些感同深受。
春日听雨,听的是一场欢喜。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花溪深处,有雨落下。
入眼处,依然繁花满路,山川尽染春色,天空云淡风轻,入耳黄鹂音清脆,随意躺卧,身心舒爽,人生好不快活!
当人心情惆怅时,听一场雨是最能解愁的。雨落过后,天地清朗,心情也会随之雀跃不已。
春日听雨,赏一处朦胧江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打马过江南,遇朦胧细雨,雨下在那种小的青瓦上面,人的心肠也会跟着软下来。
看着雨落在这样的青瓦上面,人的惘然也变得美丽,生活也会紧跟着慢下来。
有人说,最爱江南的白墙灰瓦,小巷悠长,若恰好遇上烟雨,亭台楼阁朦胧迷离,那真是一幅极美的景致。
春日听雨,过一段诗意生活。
《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在公元836年出生,他与温庭筠合称“温韦”,一生经历了太多战争和离乱,还亲眼见证曾经繁荣昌盛的大唐彻底走向灭亡。
42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却遇上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
此后,他时而追寻流亡的唐朝皇帝,时而为生计苦苦奔波。
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韦庄却依旧有“画船听雨眠”的诗意。
所以,生活虽然是一地鸡毛,我们也仍要将它清扫干净。并且洒下种子,常浇水,静待一朵花的美丽。
春日听雨,来一次江畔垂钓。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一个传奇人物,一辈子只传下来十二首诗词,虽比不上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但这首诗也是极出彩的,单就意境,就赢了同题材的黄庭坚和顾况。
白鹭、桃花红艳、鳜鱼微黄带褐,斗笠青青,加上绿色蓑衣,色彩鲜艳,意境优美,恰如一幅水乡春汛图。
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从容飘逸,烟波钓徒,不惧烟雨,怡然自得。如此潇洒的境界,读来就令人艳羡。
生活里总有风雨,但都不足畏惧。怡然自得地过好每一天,心安才是归处。
春日听雨,守一场清雅心境。
《村舍》
唐·许浑
自翦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
莱妻早报蒸藜熟,童子遥迎种豆归。
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
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
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山径晓云收猎网,水门凉月挂鱼竿。
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暮雨寒。
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窗谁拂旧尘冠。
许浑,晚唐一位专攻律体的诗人,擅长写水,山水宁心静气、怡人性情,古人说他与诗圣杜甫齐名,“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
乡居生活简单又有趣,炊烟袅袅,荷锄而归,塘中鱼跃,树上鸟鸣,午后闲钓,暮色四合。
在潺潺雨声中,下棋、品茶、读书,不就是我们退休后最想要的生活。
春日听雨,听一场竹雨淅沥。
《闲居述事》
宋·邵雍
竹雨侵人气自凉,南窗睡起望潇湘。
茅簷滴沥无休歇,却忆当初宿夜航。
苏轼说:“无竹令人俗。”竹,青翠欲滴,最是惹人喜欢,所以居住之所非常适宜种竹。
风来,枝叶相碰,时起时伏,雨来,滴答声响,顺杆流下,雪来,一片簌簌,绿中添白。
竹,清翠高雅,常居竹畔,心亦静三分。
这个春日,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坐听一场雨打竹林声,静谧又美妙,让心灵安静,让岁月生香!
雨,其实是一种心情,在每一场雨中,都盈满了清新、自然、欢乐、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