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威宁县各级科技特派员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威宁持续加大科技特派员“组团式”帮扶工作力度,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自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威宁县紧紧抓住机遇,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将“散打式”“单兵式”的方式变为“组合式”“团队式”,统筹“5+2”产业技术组,组建马铃薯、大宗蔬菜、生态养殖、食用菌、特色经济作物、精品水果、精品加工7个产业组,紧盯企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科技需求,通过面对面现场讲解、手把手示范指导、入村入户面对面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的技术、管理、经验等问题,重点围绕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指导农业经营主体、攻关技术难题、品牌打造和拓宽市场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各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帮助大家解决技术堵点痛点,为威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科技特派员现场开展魔芋种植技术培训
提供“下沉式”服务,做好专业技术指导
威宁现有国家、省、市选派的科技特派员109名(其中国家级15名、省级68名、市级26名),县级科技特派员623名。2023年,威宁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强化科技特派员与服务乡镇密切联系,通过下沉到全县623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挂职帮带和科技助农强县工作,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国家级科技特派员累计累计服务300余天,线上服务150余次,技术培训32场2600人次,组织观摩2场,组织座谈会3场,建示范基地3个;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累计深入现场服务5838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9383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345个,开展技术咨询422次,有力解决产业发展中急难险阻问题;县级科技特派员累计下乡指导服务12000余次,开展培训500余场,发放宣传册2000余本,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次,指导完成土地翻犁300余万亩,小麦完成种植2万亩、早熟玉米完成种植1500亩、早熟马铃薯完成种植2万亩、原原种完成种植1.5亿粒(约1.2万亩)、中晚熟马铃薯完成种植127万亩。
通过“靶向式”攻关,助力优势产业发展
2023年,威宁坚持以“提升科技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产一团”方式组建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不断引进各类项目、技术落户基层。
各级科技特派员引进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158项,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159个,建成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11个,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30个进行试验鉴定,并示范马铃薯新品种11个,示范蔬菜新品种9个,引进梨优良新品种5个,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农业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升;指导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7个,项目资金1300万余元,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为威宁优势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支撑力量,为全县发展“5+2”产业提供示范带动。
科技特派员现场开展果树修剪技术培训
采取“结对式”帮带,促进本土人才培养
2023年,威宁按照“因需施教”的培养思路,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实行“1+1+2+50”的模式精准开展指导帮扶,即1名科技特派员联系1家企业,帮带培养5名以上本土青年技术能手,开展50人次以上的技术咨询服务或培训,同时根据当地农技人员和各乡镇(街道)的生产条件、种植养殖户技术需求,大力开展“田间课堂”培训,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操等方式,对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进行技术指导
一年来各级科技特派员共开展本土人才培训8200余人次,帮扶企业(合作社)245个、农户892户,培养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434余名,参与领办、创办、协办企业或合作社9个,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挂牌成立毕节市科技领域首个“骨干培育工程”张万萍工作室,建立科技人才“1+N”传帮带工作机制,采取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实操演练、外出考察等培养形式,帮助威宁培养科技骨干人才,全年积极开展各种理论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达13次,有效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技术及实践综合能力,为威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骨干人才支撑,为威宁科技工作凝聚人才力量,助力产业发展。
如今,威宁科技特派员们正在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做好技术服务,“组团式”形成合力奔赴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对症下药开出“良方”,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添智”。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