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中年男人,流行回家带娃

成都儿童团 2024-10-25 12:20:57

在传统家庭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是更常见的家庭分工模式。

家务、育儿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无偿劳动,其中大部分工作仍和家庭中的女性紧密绑定在一起。

就如女性与“母职”绑定,男性身上也有“养家糊口”的重任。

近几年,随着传统性别观念的松动,越来越多男性有意愿或直接留在家庭中,成为一名全职爸爸。

全职爸爸们会不会有“不挣钱、吃软饭”的心理包袱,会不会像全职妈妈一样在家庭与自我中拉扯?

我们采访了几位彻底回归家庭的全职爸爸,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呈现了打破传统性别分工,夫妻二人合作育儿、共享家务的可能性。

在过往关于全职妈妈的讨论中,常常出现伴随着“母职牺牲”这一话题。

兼顾照顾孩子、处理家务、经营家庭、实现自我对于妈妈来说是尤其困难的任务。其中,“自我”往往是妈妈们最早舍弃的一个选项。

长期全身心地投入在孩子和家庭身上,全职妈妈与社会脱节,甚至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

畅销书籍《82年生的金智英》中描写了全职妈妈的困境:“有时持家会被看做‘整天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充满贬义和歧视;有时则被看作‘养活一家老小的事’,把你捧得高高在上,却又不会用金钱来换算这件事情,因为一旦有了定价,势必得有人支付。”

当一个男性不工作、不负责家庭经济来源,他们会经历长久的内耗吗?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果果爸爸 已经当了两年的全职爸爸。

@果果爸爸带娃日常

两年前,被辞退的@果果爸爸 处于失业状态,再去找一份工作可能面临的情况大概有:无法获得满意的薪资、需要花高昂的价格请月嫂、陪孩子的时间变少。

成为一名全职爸爸,对家庭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决定——相较于心理包袱,他更关注经济问题。

在没有结婚的时候,@果果爸爸 对于家庭生活的设想是自己每天忙工作,尽量抽时间陪孩子,成为一名全职爸爸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果果爸爸带娃日常

但如今,孩子是他生活的绝对重心。

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带着孩子去买菜,把一整天需要的食材全部备好。

回家后便开始做早饭,吃完早饭,要带着孩子出门玩个把小时,等到十点过回家,自己又开始准备午饭。

午饭后是孩子的午睡时间——这是难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趁着这个时间,他会把家里收拾一下,学习做自媒体的知识或是看些教育相关的书籍。

下午三、四点,孩子醒来后,又要准备出门去玩一会。

刚全职带孩子的时候,小朋友的不确定性对于@果果爸爸 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果果爸爸带娃日常

一切和孩子的活动,无论是哄睡觉、玩游戏、听音乐、看绘本,都充满着不可控因素。

小朋友不会完全跟着家长的节奏,常常和家长反着来。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下一秒情绪就不好了。玩着玩具,突然又哭又闹;或者是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他会一直过来找我玩,找我拿东西;又或者我哄他睡觉的时候,他就要拉着我一起玩。”这些不确定的事情,让刚成为爸爸的@果果爸爸 有些崩溃。

所幸,带娃不是天赋,而是一项熟能生巧的技能。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果果爸爸 也在慢慢摸索:“去了解孩子的状态,听懂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东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后,再去理解孩子就会好很多。”

全职带娃两年多,@果果爸爸 察觉到自己对于身边的信息接受度变低了:“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像都跟我没关系了。”

@果果爸爸 自我调节的方式是调整心态,以及在带孩子之余不断给自己找事情做,比如经营自媒体。

“我心态的成长来自于孩子的成长,从刚开始抱在手上,然后到现在走路落地,我教他最基本的技能,他一点点长大。我跟孩子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我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果果爸爸 利用空余时间运营的自媒体

有一组有趣的数据,腾讯谷雨新闻2022发布的《新一代父亲的理想形象与现状报告》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家庭中,爸爸负责主要育儿的家庭比例(5.7%)远低于妈妈负责主要育儿的家庭(47.0%)。

但有近一半的男性认为育儿比工作更能带来成就感,认可这一观点的女性仅三成。

同样感到自己的付出值得,为全职爸爸身份感到自豪的还有@滚儿爸 。

@滚儿爸的生活日记

@滚儿爸 在老婆怀孕5个月时选择离职了,今年是他当全职爸爸的第四年。

双方老人均在离婚后组成了新的家庭,都不太适合帮忙带小孩。加之自己的工作需要长期出差,难以在照料家庭与工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家中长辈对于他全职带娃这件事并无指摘,@滚儿爸 自己也没有什么心理包袱:“我是个心大的人,没觉得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滚儿爸的生活日记

在这之前,他从没想象过全职爸爸是什么样的,身边的朋友也感到惊讶,没想过自己是个能带孩子的人。

带娃后遇到了一些传闻中的“带娃烦恼”,但@滚儿爸 感叹:“其实不难,说白了就是尽量满足小朋友的需求。”

@滚儿爸的生活日记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他几乎是一名24小时待机的“贴身守卫”,生活的全部重心都在孩子身上,自己的事情只能见缝插针地去做。

为了让孩子吃好,@滚儿爸 可谓是绞尽脑汁,既要考虑食材的合理搭配,又要关注各类营养的摄入。

每个周末休息日,也会变着花样地带孩子玩。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他才有了一些自己的时间。

@滚儿爸的生活日记

也有一些磨人的时刻,比如孩子生病。“看到她不舒服的样子,难受的表情自己也难受。晚上还要一次次起来给她量体温,喂她吃药,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

与乐趣和成就感相比,焦虑的时刻显得微不足道。

小朋友第一次抬头,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都带给他巨大的惊喜和快乐。“我能陪着孩子一起长大,不缺席她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是最可贵的。”

@滚儿爸的生活日记

这几年,@滚儿爸 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孩子还小的那两年,自己基本没有外出社交的机会。

他能感受到在带娃这几年,自己好像与社会有些脱节。

但自卑心理完全谈不上。“我自认为做了绝大多数爸爸做不到的事,很自豪。”@滚儿爸说。

@滚儿爸的生活日记

@双木 做了五年全职爸爸,老婆的收入是全家唯一经济来源。

对此,他十分坦然:“最开始的时候会有点别扭,就一点。可现实情况就是我老婆更会挣钱,她工作、我带娃能让我们的小家庭更好。电视剧里那些因为老婆一句话就敏感得不行的全职爸爸,都是演的喃!”

在带孩子越来越得心应手后,@双木 也完全抛开了那一点点的别扭。

“全职”不是枷锁,而是对家的爱与成全。

于他而言,他和老婆的家庭分工,就像社会里的分工一样——发挥各自的长处,做各自最适合的事情,共同为家庭创造更大效益。

女性似乎天然就和“母亲”这一身份绑定,似乎大家默认每个女性身上都隐藏着某种待激活的“带娃天赋”——而父亲,则不具备这种天赋。

实际上,“家务学” 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我国先后有30多所高校开设“家政学”专业。

这也意味着,做家务、带孩子是一种可以通过专业系统学习而获得的能力,而非性别赋予的“天赋”。

脱口秀女演员小鹿在表演中调侃道:“我老公比我健康、比我健壮,明明他才是最适合生孩子的那个。”

让身体条件更合适的男性负责生育显然是句玩笑话,但带娃是熟能生巧的事情。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男性显然有不少自己的带娃优势。

首先是体力优势。

哄吃饭睡觉,陪他们玩游戏是件无比消耗体力的事情。

在@双木 的儿子上中班后,精力无比旺盛。每天都可以不知疲倦地从沙发这头蹦到那头,那头再蹦到这头,然后满屋子跑着和爸爸妈妈玩游戏。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双木 明显发现老婆的体力已经跟不上儿子的精力:“他的游戏都非常消耗体力,没有技巧,就是满屋子‘抓’他,我们大人还要担心他别磕着碰着。陪他玩不了一会儿,我老婆就会去沙发歇着。”

其次,在我们的观察中,爸爸照顾孩子的焦虑感会略少于妈妈。

女性从小被教育得懂事、温柔、耐心、隐忍、顺从,导致很多女性在成为妈妈后,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有一种“为什么别人可以,只有我不行”的挫败感。

孩子出现身体上的问题,情绪上的问题,教育上的问题时,不仅外界的压力会给到妈妈,甚至连妈妈自己也会把压力给到自己。

有妈妈告诉我们,因为孩子小时候常常生病,她频繁陷入焦虑中。

总是想着是不是自己哪里没照顾好,是不是怀孕期间、备孕期间哪里做得不够好,孩子是不是遗传了自己身体不好的毛病。

孩子出了问题,妈妈习惯责怪自己。爸爸们的方法论则是:跳过大量内耗环节,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

或许是社会对于爸爸带娃的期待远远低于妈妈,爸爸得以“轻装上阵”;

也或许正如@滚儿爸 所言:“全职爸爸没有经历孕期、生产和恢复期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相对于妈妈而言对很多事情不会那么焦虑。”

在这一代年轻父母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性别背负着不同的社会期待,这让他们有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思考模式。

妈妈可能更细腻周到,但是爸爸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规则感,以及对于世界的探索欲。

@果果爸爸 一家人

“孩子如果出现意外的状况,我会跳出当下的环境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

@果果爸爸 解释:“比如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哭了起来,妈妈会更着急一些,也会更心疼孩子。但我会刻意地先等等,看看他是什么需求,是不是一定要我的协助。再根据具体状况做出应对,有一个判断的过程。”

如果家庭生活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时,也会多一个焦虑的妈妈,婚姻问题、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当爸爸回归家庭,实际上是对传统性别分工的一种冲击。

在家务平等、合作育儿的家庭里,无论是亲密关系、或是亲子关系都会呈现出更积极的可能性。

@滚儿爸 也在实践后才明白当妈的不易,当全职妈妈更是难上加难。

在成为全职爸爸之前,@双木 很难真正共情老婆所承担的。

有时候,夫妻俩因为家务琐事有了争执,@双木 气头上也会说“谁不辛苦,我工作也很辛苦,大不了我俩换!”

当他开始承担大部分家务以及育儿工作后,才明白老婆从前为何会因为不起眼的“琐事”与他争执:“我算是懂了,家政学为啥能成为大学里的一门专业。”

@果果爸爸 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时常常观察,不同家长带的小孩,往往呈现不同的状态。

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孩子会稍微有点胆小;

爷爷奶奶带孩子,孩子的自主性会差一点;

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孩子会更自信、活泼。

“家庭生活中,没有泾渭分明的主内或主外,无论爸爸妈妈是谁更多承担赚钱养家的工作,都要想办法融入到承担更多家务、育儿工作那方的生活中。”

在@果果爸爸看来,相互帮助、相互协助的两个人才能让家庭更好。

在当全职爸爸的两年时间里,@果果爸爸 和老婆的关系进入了非常良性正向的循环中。

@果果爸爸 一家人

他承担大部分家务与育儿工作,老婆下班后就替他,让自己去休息。走进对方的传统性别角色,也更加理解了彼此的不易。

“我老婆看我带孩子辛苦,会更多地替我考虑,我在生活中也会更照顾她的感受和想法。我俩都希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尽量不缺席孩子的成长,让他的成长更加饱满。”

———————————

《新一代父亲的理想形象与现状报告》中,受访者票选出的理想父亲形象TOP3关键词分别是:顾家、包容、善于沟通。

奖赏分明、阳刚、严厉则是排名倒数三位。

这意味着,新一代家长对父亲这一角色,对父职有了更现代化的认知。男性不一定要怎么样,女性也不一定要怎样,爸爸在家里可以做得很好,妈妈的事业可以非常成功。

同时,推倒传统观念里“内”与“外”的藩篱,大家也更理解“顾家”不只是某一方的责任,父亲与母亲的参与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都必不可少。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