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尸体18000元,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苦诉钱都不是自己挣的

东升在说一说 2024-10-17 02:30:34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长江边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捞尸人,它可不仅仅是一件事,这里面牵扯到误解、曲折,甚至还有一位老伯伯的沉冤得到昭雪。

说起2009年引起热议的“挟尸要价”事件,不得不提及。当时,网上热传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正拉着一具尸体在江中行走。

"这老头真的太没良心了。"

"竟然见死不救,还向死人要钱?"

这种人应该遭到所有人的唾弃和谴责!"

满天飞的都是难听的话,大家都在骂一个叫王守海的老人家。然而,事实真相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原来呢,其实是那天王守海接到了任务,他前去打捞三个见义勇为牺牲的大学生。

你说把王守海给难住了。上去吧,感觉某某处长就像个黑心鬼,不上去吧,工作没了。他只好让尸体在水里多泡会儿。

这时有人"咔嚓"一声,被记者看来个正着。

结果,王守海和他的家人都受到了连累。当他儿子看到网络上的谩骂和批评时,甚至都不敢承认自己的父亲。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啊,王守海这一趟活儿只挣了530块钱!而且他不敢直接把尸体拖上岸,是因为小木船承重有限,怕翻船。

这个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只了解一点儿信息就轻易做出判断。网上的信息,有七八成是真的,但也有三四成是假的,所以我们不能被网上的信息牵着鼻子走。

然而尽管王守海事件的真相已经大白,却也揭示了捞尸行业的一些潜规则和困境。

看来这行当真是深不可测啊!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连救人寻亡这种善事也难逃被异化的命运。

尽管殡葬行业存在不少阴暗面,但不能因此一概而论,忽视散落在行业中的一部分老实人,例如像王守海这样一心让逝者入土为安,让生者有所解脱的从事此行业者。

聊完王守海的事情,接下来我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捞尸行当的起源与发展。别看现在闹得众所周知,实际上这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清朝的时候,有一对姓雷的兄弟。他们可有趣了,看不惯江里漂着无主的尸体,于是自掏腰包雇人打捞。

雷家兄弟在这件事上并非一时兴起,他们已经正式成立了一个名叫"培心善堂"的组织,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他们深信死者为大,就算是具尸体也应该入土为安,让家人得到一个交代。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了80年代。这不,一个叫陈喜阳的年轻人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这家伙很有意思,稀里糊涂地就拜了一个老捞尸人为师。

开始时,我会有些恶心,因为看见浮肿的尸体。但是,渐渐地,我对此适应了,正如俗话里说的:习惯成自然。

陈喜阳这个人有真本领,白天驾驶船只搜寻尸体,晚上又穿上潜水服下水寻找。有时,尸体被卡在石头缝中,他需要小心翼翼地将之取出,以免弄坏。

这个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有一回,一位名叫刘的小伙子虽不会游泳却急着要到江里游泳,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家人四处寻找未果,最后找到了陈喜阳。

陈喜阳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把尸体打捞了起来,而且分文不取。

刘家人被陈喜阳的行为深深打动,非要给他钱。但是,陈喜阳坚决拒绝接受,无论如何都不接受。

你看,这年头还有这么好心的人,真是不容易啊!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行当也变了味。商业化运作,讨价还价,还有各种规矩。

陈喜阳表示,他们最多收400元一具,有时候才收一两百元。

这里的差距明显有趣,究竟是谁在说谎,还是钱都被中间人赚走了?这事儿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有人可能会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追求效益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确实有些人,如陈喜阳,他们顶着误解和非议,坚定地坚持做着并持续发展这些善事。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不会迷失方向。

所以啊,下次你要是听到有人说捞尸人如何如何,可别急着下定论。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

陈师傅,捞尸界的"大佬",如今已70多岁高龄,却依然每天坚持守在江边。

你说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那点钱吗?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陈师傅年轻时曾跟随一位老捞尸人学习捞尸技艺。最初,他非常害怕,看到尸体就想呕吐,但这位老人家耐心教导,使他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

陈师傅是行家里手,他非常了解江里的暗礁和浅滩。

为什么他不退休享清福呢?他回答:“我的任务还没完成,那些死去的人还在等我,我不能放弃他们。”听听,这是多么有情怀!这显然不是为了钱,而是被使命感所驱动。

陈师傅的日子过得很艰辛。他住在江边的小木屋里,船就是他的家。他每天天还未亮就得出门,用各种工具在江面上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

有一次,一位母亲来向陈师傅求助,陈师傅二话不说就出发了。经过整整两天的寻找,终于成功找到了那位母亲的儿子。然而,你猜怎么着?陈师傅并未索要报酬。

可别以为这活儿好干啊!遇到雷雨天,小船可经不起狂风巨浪。还有些地方水下暗流汹涌,那叫"行尸",也不敢轻易下水。

陈师傅表示,这一行实际上挣不了多少钱,但他依然坚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让逝者入土为安,让家人有个交代。

然而,生活总是如此现实。外界传言一具尸体的售价高达18000,但陈师傅表示他们最多只能支付400元一具。这中间巨大的差价究竟去哪儿了?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说这世上还有多少像陈师傅一样的人?为了一份责任,他们放弃了正常的生活,坚守在冰冷的江边。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是否欠了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一份应有的感激和回馈呢?他们为我们守住了良心和道德的底线,而我们能给他们的又有多少呢?

也许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总需要有人来做这些脏活累活。

我们已经聊了这么多捞尸人的故事,你是否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到好奇?这份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说实话真的非常辛苦。

比如拿陈喜阳来说,他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没少吃苦。你想啊,整天与尸体打交道,有几个人能接受得了呢?那种感觉,估计比看恐怖片还要刺激。

他之所以可以坚持咬牙,是因为他觉得这是在做善事,能让逝者和家人团聚。

然而,这份善意却不乏被人误解的时候。如同上次王守海事件,他明明是在按规矩办事,却被不经意地赋予了“黑心捞尸人”的标签。

试想一下,这种滋味,该有多么难受?一边是良心的坚持,一边是外界的误解,这种心理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一行业常常被人们歧视对待,许多人认为与死亡相关的工作不吉利,因此陈师傅错过了成家立业的机会。

你觉得这公平吗?我觉得很不公平。他明明是在做好事,却被人当成了瘟神。

可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却并未放弃,坚守至今,为何?陈师傅的话给出了最好的解释:"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那些已经离去的人还在等待我的答案。

这些捞尸人并非只是为了钱,他们肩负着一份责任。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外界的误解,行业的潜规则,以及微薄的收入,持续考验着他们的信念。

有时候,他们也会怀疑自己: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但每次看到失踪者的家人那种重获希望的眼神时,他们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这种心理的波折,恐怕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吧。

但是,就是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江河。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的精神。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所以啊,下次再听到有人说捞尸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希望你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偏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得有人来做这些脏活累活。

未来捞尸行业需要探讨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的相关规制。

说完这么多,来回味一下谈到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说实话,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深度和复杂性,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的清的。

现在的捞尸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传统的善举精神,另一边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不是短短数日就能得到解决的。

陈喜阳称,他们最多收400一具,有时候才一两百。有人说一具尸体能卖到18000,一周能捞70具,听着很刺激,但真相如何呢?

这中间的差价是去哪儿了呢?是不是有人在捞油水呢?不禁让人想起那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老话。

那些公司严格规定必须先谈好价钱才能上岸,这不是在把捞尸人置于火上烤吗?面对这样的处境:一边是公司的命令,一边是良心的呼唤,他们究竟应该如何抉择?

很多年轻人都对这种情况表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切已经不只是涉及到捞尸人这一职业,更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良知状况。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既要保护陈师傅这样的老实人,也要遏制那些借机敛财的害群之马。既要尊重捞尸人的劳动,也要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

总之,捞尸行业的未来不只是捞尸人自己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毕竟,他们守护的不只是逝者,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良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