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9月24日电 题:我缘何荣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专访澳大利亚诺奖得主、西澳澳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巴里·马歇尔
作者 顾时宏 林冰
澳大利亚著名医学专家、诺贝尔奖得主、西澳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2011年被授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今年6月,马歇尔荣获202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马歇尔如何与中国结缘、为何获得这些殊荣?近日,马歇尔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视频专访。
▲2005年10月3日,马歇尔(左一)与罗宾·沃伦博士(右一)共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间为马歇尔夫人阿德里安·马歇尔。受访者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您的科研历程是怎样的?
马歇尔:我的研究始于1981年。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开创性研究,包括我自愿吞服幽门螺杆菌液,证明了该菌能够在胃中生存并引发胃炎,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这一成果彻底革新了对胃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因这一重大发现,我与科研伙伴罗宾·沃伦(Robin Warren)博士在200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我一直致力于将这一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幽门螺杆菌引发的疾病,尤其是胃癌。在过去40年里,澳大利亚几乎消灭了胃癌,这主要得益于对幽门螺杆菌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呼气试验,能够快速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大多数感染者能够通过抗生素治疗得到治愈。随后,我将目光转向中国,因为全球近一半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
▲2016年4月,马歇尔在深圳大鹏新区“马歇尔教授胃肠道疾病国际诊疗中心”揭牌仪式。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在中国开展或参与了哪些医疗、科研项目?
马歇尔:大约10年前,我和我的团队开始在中国展开胃病及胃癌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我多次访问中国,深入多个城市,参与研究、治疗患者,举办医学论坛,提供医学培训,并与深圳、北京、上海、成都、贵阳和郑州的大学建立合作项目,致力于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和诊治。
2017年我受聘为深圳大学的客座教授,与我的同事郑敬元博士(Dr.Alfred Tay)和团队建立了一个微生物实验室和幽门螺杆菌样本库。样本库保存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菌株,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菌株,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为本地、全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支持。
在深圳大学团队的支持下,我们成功申请到深圳市政府的资助,建立了诺贝尔奖实验室——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MLBE),遵循诺贝尔奖的卓越标准,专注于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同时在激光、内窥镜、超声波等领域进行创新。我们开发和推广的取样线测试,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诊断幽门螺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郑敬元博士对我们在中国各地的合作项目都作出重大贡献。
在研究癌症基因和探索新治疗方法的同时,我还参与了深圳市一家企业的项目,将研究转化为实际产品。深圳市政府对基础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大力支持,为本地生产和出口产品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在西澳大学的马歇尔中心,我们不仅开设了专注于幽门螺杆菌的课程,还长期提供传染病硕士课程,培养众多能够参与或创建中国及全球顶尖科研中心的科学家。
自2017年以来,在澳中基金会的支持下,我每年邀请2至5名中国学者来西澳大学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实验室,进行高级培训。通过密集课程,这些学者能够成为领域专家。他们有的甚至在家乡建立实验室,填补中国偏远地区比如西部的医疗资源空白。我的心愿是,未来20年内在中国消灭胃癌。
▲2024年6月,马歇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202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于2015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在今年获得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对您的意义是什么?
马歇尔:2015年我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对我和团队与中国科研机构和医务人员合作的认可。今年我获得了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合作和科学创新的重视。这个奖项标志着我们在中国推动科学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更大的进展,也将提升大众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度,并促使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这种病原体。我还记得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的兴奋和紧张心情。这个奖项对于我来说具有如同诺贝尔奖般的里程碑意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所有参与合作的科研人员和机构的认可和激励。
8月15日,中国驻珀斯总领事龙定斌为庆祝我荣获2023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举办了招待会,称我为中澳科技合作的典范。
▲2020年11月,西澳大学马歇尔中心,从左至右,蔡永权(研究员),拉米查尼·比尼特(研究助理),马歇尔(中心主任),郑敬元(实验室主任)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中澳医学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马歇尔:首先,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医疗体系和研究模式有很多不同,这需要我们在合作中不断适应和调整。其次是研究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在澳中合作项目中,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也是澳中医疗合作面临的挑战,但我认为科学的进步依赖于事实和数据,能够超越国家界限。
我一直强调胃癌研究的重要性,并计划在中国开展胃样本检测和结肠癌监测的工作。我相信在未来20年内,我们将会看到副作用更低、价格更为亲民的癌症治疗方法。
医疗保健的未来在于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在西澳大学马歇尔中心,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诊断开发。鉴于我们在中国建立的研究伙伴关系以及中国胃病的高发率,中国是我们重要且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中新社记者:能否简单介绍即将由您主办的第22届螺旋/弯曲杆菌国际会议(CHRO2024)?
马歇尔:第22届螺旋/弯曲杆菌国际会议(CHRO2024)将于今年10月7日至9日在珀斯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发表开创性论文40周年,主要目标是探讨微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最新技术。
此次会议还旨在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展示研究成果、拓展职业发展和合作的机会。我对澳中关系国家基金会资助数十名中国学者参会表示高度赞赏,并希望能够争取到更多各界支持,让更多中国医学人士参与这一国际会议。(完)
受访者简介:
▲2020年11月,马歇尔在西澳大学马歇尔中心。受访者供图
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西澳大利亚澳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2005年,他与罗宾·沃伦(Robin Warre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过去40年中,马歇尔对创新研究和诊断工具的开发大幅减少了澳大利亚的胃癌发病率。他2011年被授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24年6月,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202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