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因如梦:气质如兰的旷世才女,叫人如何不想她

如沐春枫的心灵空间 2024-05-13 17:57:07

她天生丽质,拥有超人的才智,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在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滋养下,使她的身上具有一种非凡的气质;

她的一生,就像是一首舒缓悠扬的乐曲,虽然有些波澜,但是却也没有大起大落;

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然而她的生命却在51岁而终,让人扼腕长叹,她就是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

01“大姒嗣徽音”的人间精灵

1904年6月,在杭州陆官巷黛瓦白墙的林宅中,一声清亮的啼哭,伴随着淡淡的栀子花香,林徽因降生了。她出生于一个传统但不守旧的书香门第,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进士。

他精于文章诗词,还懂些医道,他思想开明,对家中子女的教育一视同仁,因此他的子女们个个都知书达理,而且还中西兼修、思想进步。林徽因出生时,林孝恂因国家的动荡时常感到焦虑,然而长孙女的出生,正好使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还亲自取名为“徽音”。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出自于《诗经·大雅·思齐》,取名“徽音”,是林孝恂希望自己的孙女长大后,能够像文王的妻子一样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由此可见祖父对孙女的期望有多大。

17岁的她便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了区分她与另外一名同名同姓的男性作者,后来改名为“徽因”。

生活在一个书香弥漫的家庭中,她5岁便在姑母的启蒙下读书,12岁进入教会女中学习,16岁时与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开阔了眼界。

她就如其名一样,美丽优雅。1924年,林徽因与徐志摩陪伴来华访问的泰戈尔,当时的媒体报道:“林小姐人艳如花”;《晨报》称赞之:“林女士态度音吐,并极佳妙”;

在著名作家文杰若也曾在其文章中写到:“林徽因是我平生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

02“一身诗意千寻瀑”的筑梦人生

林徽因的美丽,除了在外表上让人惊叹外,她的内在修养与思想精神更是让人感慨。对于自己的人生,她也有自己的追求。

她花季时随父亲在西方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要做一名建筑学家。

1924年,她与梁思成一同赴美攻读建筑学。但是当时的美国滨州大学建筑系是不招收女生的,她便改为美术学院就读,选修的课程则主要是建筑系的课程。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后,便结伴去欧洲各地考察世界著名的建筑。学成归国后,夫妻俩在东北大学创办了我国的第一个建筑系,后来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在这期间,她还与梁思成一起,对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进行勘测,撰写了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研究文稿。在新中国成立时,她又抱病与梁思成一起参与了国徽和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的规划在有序进行。但是在这样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建设,是传统的遗留,还是现代化的发展?

有的人认为,若是北京城建设成工业化城市,那么就需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提出疑问,难道城市建设真的需要以古建筑的消失作为代价么?

有一个人却提出不同的意见,她认为:北京城的建设,应该是以“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为原则,认为若是将真古董给拆了,将来是要懊悔的。

事实证明,她的意见是正确的,在1972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重访北京城时,看到城墙被拆除,甚至将拆下的城砖用在新建筑物上时,他顿感痛心,人们也会时不时回忆起那些巍峨、雄伟、沧桑的城墙。

而这位提出不同建筑思维的,便是当时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的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为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林徽因早年就患有肺病,在经过八年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后,她的病情也在不断加剧,最后恶化为肺结核。

进入中年后的她,即便身体不适,她也始终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在阅读了《二十四史》中与建筑相关的部分后,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搜集了丰富的资料。

1955年4月1日凌晨,“旷世才女”林徽因走完了她51年的生命旅程,与这个世界告别。

梁思成设计了林徽因墓,在其墓碑下方,安放着一块汉白玉花圈浮雕,它是林徽因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样品,而在她的墓碑上,梁思成只为她冠以“建筑师”三字。

03“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旷世才女

对于林徽因来说,文学创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她常常是灵感一来,便完成后束之高阁,也因此,她的很多作品都遗失了。

虽然目前仅存的作品不多,但都是林徽因所著的精品,也都充满着浓郁的艺术魅力。她的诗的不多,但是在风格多样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温婉伤感和热情洒脱的情感。

林徽因身上所具有的艺术家气质,还源于她花季时与父亲在欧洲游历的那段时间。在那期间,她不仅解除了欧洲文学艺术,而且还经历了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的洗礼,更是在结识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后,唤醒了林徽因内心深处的诗情。

在开始尝试创作诗歌的那一时期,她创作的基本主题是追求美、赞颂美,诗歌《笑》便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作。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她那青春欢畅的影子。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风格清新、充满着灵性,风靡了大半个世纪,也曾感动着很多人。在当时的社会中,就像是一枝出水的白莲,带着浓郁的暖意……

四月,是一个承载着希冀的季节,而四月的天,是属于才女林徽因的。“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也成了林徽因的另一个生命符号,同时也是那一代人用汗水和心血耕耘过的精神伊甸园。

林徽因离开我们,是在她至爱的四月: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尽美。她就如金岳霖所说的一般:“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写在最后

“如果读她的诗,会以为遇到了一位缠绵悱恻、感情丰沛、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读她的建筑,遇到的是和梁思成站立在一起的大师,是近代建筑史的开山鼻祖。”

这是在一篇文章上作者对林徽因的评价。当我们看到那一张张模糊却又清晰的老照片时,看到照片上那气质如兰的美女,不得不感慨:

她,就如从《诗经》里走来般,风雅微澜花开,她的文采、她的家国情怀,深深感触着我们;她,是初见,是美好,是无声的天籁;她,更是风华,是传奇,是人间四月最美的期待。

她就是旷世才女林徽因。或许我们无法完全读懂她内心的波澜,但是从那一张张老照片中,从她的眉宇间不轻易流露出的喜悦与忧伤,我们可以感知她的才情、洒脱与绝代风华!

她的一生,就如她的诗《莲花》中所写到:“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如沐春枫,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平台创作者,花茶养生达人。读书养人,花茶养生,用读书和花茶成就健康、不断成长的人生。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