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陪钱学森参观哈军工,钱学森事后提意见:外国专家太多了

沐光知百年 2023-10-11 19:54:0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接待了刚刚归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按照周总理总理的指示,郭沫若安排钱学森赴东北考察。

当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他惊喜地发现前来迎接他的居然是陈赓。

在陈赓的陪同下,钱学森对哈军工进行了参观。但事后钱学森却提出了一个意见,让陈赓大为吃惊。

钱学森究竟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为何会有此看法?请看下文。

缺装备创建哈军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进入朝鲜半岛作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开始正面遭遇美军的先进武器装备。

当时美军拥有大量先进装备,而我军的主要装备还是轻武器。这种装备的差距直接导致我军在战场上屡屡吃亏。

所以,1952年9月,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地安门恭俭胡同59号院组成。

建院之初,学校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主要依赖陈赓来解决。陈赓决心四处寻找合适的人才,为此多次找到周总理帮忙。

陈赓为人风趣,有时的做法颇为独树一帜。某中有一次,他竟在周总理开会休息时去洗手间的间隙,站在门外,期望得到调动的人员名单的批准。

周总理看着这样的陈赓感到既好笑又束手无策,最终只好答应了他。

在陈赓持续的推动下,中央军委终于同意,决定设立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53年4月,哈军工正式动工兴建。在建设过程中,院长陈赓亲自监督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还四处奔波争取师资力量。不负所望哈工大如期于1953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在后来的岁月里,哈军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10月,留学美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终于在多方努力下回到了中国。

同年11月22日,钱学森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受到院长郭沫若的热情接待。郭沫若告知钱学森,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东北考察当地的工业基础,然后对我国自主研发导弹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钱学森从北京出发,第一站就是哈尔滨。但他提出要在哈尔滨拜访两个老朋友,这两个朋友当时正任教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由于哈军工的机密性,钱学森的请求需报中央批准。黑龙江省委接到此事后,立即向北京送去公文请示。

消息一到北京,陈赓立即请示上级,然后连夜从北京赶回哈尔滨。11月25日清晨,陈赓已经站在哈军工校门前,准备迎接钱学森的到来。

钱学森在哈军工参观时都见到了什么,这一次访问,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

发现问题提出自主搞

11月25日上午,钱学森顺利来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刚下车,他就看到一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笑容满面地向他伸出了手:“钱先生,我是陈赓,欢迎您来我院参观指导工作!”

原来得知钱学森要来参观的消息后,立即请示上级,然后马不停蹄地从北京赶回哈尔滨,只为了亲自接待钱学森。

简短欢迎仪式后,陈赓亲自为钱学森引路,一起参观校园。两人边走边聊,气氛十分热络。钱学森看到一座座气派的教学楼,不禁赞叹道:“太气派了,这规模不输美国的名校!”

随后,钱学森在陈赓和刘居英的陪同下,来到了学院的实验区。他们参观了多个重点实验室。钱学森对学院设备先进、实验条件优越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一些项目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参观结束后,陈赓特意举办了欢迎宴会,感谢钱学森的到来。席间,他巧妙地向钱学森提出了一个问题:“钱先生,我们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研制出导弹来?”

这问题一出,钱学森立刻来了精神,他激动地说:“为什么不能?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做到?我们没有比人家差的地方!”

陈赓听到这番话,立即拍着大腿笑道:“太好了钱先生!我正想听您说这句话呢!有了您这样的信心和鼓舞,我们一定能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导弹来!”

当晚,在欢送钱学森回客房后,陈赓随口问起了接待人员,钱先生对学院是否还有其他看法。这位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才说道:“钱先生的整体印象很好,就是有一点不太满意......”

“哪一点不太满意?”陈赓立刻追问道。

工作人员说:“钱先生发现学院聘请的外国专家比较多,可能会影响我院教师的主动性。他建议学院要培养独立自主的科研作风。”

听完工作人员的复述之后,陈赓做了什么?我国的科技事业又将如何发展呢?

启发自主哈军工成人才库

陈赓听完钱学森的看法后,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陈赓认为,这种观点正体现了钱学森作为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亟须这样有骨气、有民族自信心的人才来推动。

很快,陈赓就将钱学森的看法报告给了彭德怀。彭德怀元帅也非常赞同钱学森的观点,他认为我军不能永远依赖“洋玩意”,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武器装备。为此,他当即吩咐陈赓安排钱学森给高级将领们开一系列专题讲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彭德怀和陈赓的推动下,钱学森先后三次在北京总参大礼堂对军方高层作了题为“论导弹原理”的系列报告。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将领们介绍了导弹的工作原理、国外发展情况以及我国自行研制的可能路径。这对开阔军方对导弹研制的认识,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讲座结束后,钱学森正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倡议书,请求组建一个专门的航空导弹研究机构。在周总理总理的直接批示下,这个机构很快获得批准,即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5月,第五研究院在北京振华路成立。钱学森出任首任院长,开始领导我国自主研究导弹的工作。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陈赓再次发挥作用,从哈军工第一期优秀毕业生中选派了60多名导弹和原子弹专业人才,支援五院建设。

1958年,哈军工正式设立导弹与原子弹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先后培养了数万名导弹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

可以说,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没有哈军工的骨干老师和学生的支持,可能还要很久才能有所进展,而其中陈赓功不可没。

陈赓对工作的投入和热情是众所周知的,但繁重的职责和不懈的努力也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

1957年,他因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尽管身体状况日渐恶化,他仍然坚持参与重要的工作和会议。一次与妻子看完电影后,他再次遭受心肌梗塞的袭击,命悬一线,但最终被及时救回。

即便经历多次健康危机,陈赓的工作热情仍未减退。退居二线后,他对哈军工的关心也从未停止,甚至写了一封详细描述自己对学校发展建议的信,并鼓励大家为国防工业尽最大努力。

遗憾的是,短短三个月后,他因再次发作的心肌梗塞入院,却再也未能出院。

小结

1955年的这次参观,钱学森敏锐地指出哈军工过于依赖苏联专家的问题,这一看法启发了陈赓,也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我们要牢记老一辈科学家的民族担当,在新的时代继续推动中国科技事业进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