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晚年接受采访,透露主席晚年状况:毛主席并不是宣传的那样

沐光知百年 2023-12-03 08:03:01

身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一共在主席身边工作了14年。

在毛主席最后的岁月里,张玉凤是主席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和主席接触最多的人,因为患病,主席晚年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人们并不了解主席晚年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虽然拥有纵横捭阖的前半生,但是上了年纪的主席还是要面临人生的生老病死等问题,主席去世以后,张玉凤就回到了原单位工作,也很少向人提起主席晚年的生活。

直到很多年后的一天,张玉凤才在采访中说,主席的晚年生活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其实有很多的情况?

那么主席的晚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他对身边人的态度如何?和外界宣传的毛主席又有多大出入呢?

一、和身边人的约法三章

毛主席一生做事都是有规有矩,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的时候,就曾经给自己立下严格的规矩,每天要看多少书等等。

张玉凤调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以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也曾经和她约法三章。

首先就是要遵守纪律,遵守作为一个秘书的纪律,作为毛主席身边的秘书,是不需要负责起草文件的,只需要在主席的身边整理文件,完成一些收发文件的任务。

在这些文件中,有一些是机密文件,主席允许看的就可以看,主席不允许看的谁都不能看,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第二就是一定要谦虚,不能够骄傲自满,能够成为主席的身边人,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飞黄腾达身居高位,但是主席会要求身边的人,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在为谁工作代表谁做事,不能够得意忘形。

曾经主席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主席让他给周总理打电话,结果他非常神气得意忘形,这是主席不喜欢的。

第三就是要多学习,要多读书识字,多看时政了解天下事。

约法三章的这三条,不仅仅是主席对身边人的约束,同样也是主席对身边人的教导,张玉凤在主席身边的这些年,就养成了经常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天下事,开阔了不少的眼界。

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毛主席已经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在坚强独立的人格之外的,是和病魔作斗争的一个普通人。

二、晚年毛泽东的身体状况

根据张玉凤所说,其实毛主席晚年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他也和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患上了多种大大小小的疾病,头发也肉眼可见的全白了,吃了不少的药,也看了不少的大夫。

首先就是非常严重的老年性白内障,这可能和主席经年累月的生活习惯有关,读书看报、夜以继日的工作是主席的日常,长久的使用眼睛就造成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主席已经完全失去了视力,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是每天主席还是很想看书,于是就由张玉凤为主席读一些文件和现代文,帮助主席完成办公。

但是遇到一些主席想看的文言文书籍的时候,张玉凤就很难完成这项工作了,于是就请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来帮忙,由他将文言文念给毛主席听,就这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1974年时,毛主席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皮肤病,四肢和身体上的皮肤开始出现红色的斑点并逐渐连成一片,这些病症让主席痒得难受,但是主席总是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一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些病症。

在1971年的时候,陈毅同志因病去世,毛主席穿着睡衣参加了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但是那时候的毛主席腿上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根据张玉凤的回忆,毛主席几次想抬腿上车但是都没有做到,最后还是张玉凤扶着主席上了车。

在这些严重困扰身体健康的疾病中,最让主席难以忍受的还是影响视力的白内障,在全国民众和其他中央领导面前,主席总是能以风轻云淡的态度谈论自己的疾病,但是当面对周恩来等一些相熟同志的时候,主席还是会真情流露。

对于一个从少年时期就与书为友的人来说,眼睛看不到了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折磨,他也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考虑再三,但是老年性白内障是一个需要治疗过程的疾病。

在白内障的初期是无法治疗的,只有经过成熟期之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疾病,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主席的情绪往往是低落的。

三、听着《满江红》做手术

在做这次白内障手术之前,主席从来没有住过医院,也从来没有做过其他类型的手术,而对于这次的白内障手术,主席一开始也是充满了疑惑的。

并不是主席不相信手术,而是在以往的治病中,主席比较倾向于保守治疗,对于西医动辄就开刀手术的做法不是很认同。

负责给主席开刀做白内障手术的是眼科专家唐由之,唐由之掌握着非常高超的金针拨障技术,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专家,他所掌握的技术创口小恢复快,是当前最适合主席的手术方法。

1975年7月的一天,那天天气很好,主席的心情也很好,张玉凤就尝试着劝说主席进行白内障手术,因为医生一直在关注着毛主席的身体血压、脉搏和心脏的情况,随时准备进行手术。

张玉凤劝说毛主席就在今天完成白内障手术的事情,主席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测量完各项指标以后,手术正式就开始了。

虽然唐由之动手之前说自己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把握能够做好,但是因为要做手术的人是主席,唐由之的手还是有些微微颤抖,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主席反而开始担心了。

为了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主席让张玉凤给自己反复放一段昆曲《满江红》的录音,在这样的环境下,手术才顺利的展开了。

值得高兴的是,手术进行的很顺利,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拆除了绷带,毛主席的左眼恢复了视力。

为什么只给一只眼睛做了手术,张玉凤非常不解,就这个问题问过主刀医生唐由之。

唐由之说:“因为这个手术比较复杂,对于高龄老人来说,用现在的这个方法可以保证七八年的视力,因为右眼的白内障还不成熟,只能先恢复一只眼睛的视力。”

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非常高兴,医生嘱咐每天只能看十五分钟的书,其他时间可以听书,但是没过多久,毛主席又开始坚持读书看报批阅文章了。

年轻时候的毛主席曾经写过《论体育精神之研究》,在其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号召中国的青年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而毛主席本身更是这样。

正是因为早年非常勤奋刻苦的锻炼,长征时期的毛主席才能无病无灾的扛过来,但是到了晚年,毛主席最引以为傲的身体素质也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了,只能长久的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工作,也不能长久的伏案书写,而是变成了散漫的坐着靠着。

当初在做白内障手术之前,毛主席叫来了已经做过白内障手术的韦国清询问经验,韦国清和主席说这个手术非常简单,就是手术过后可能需要配上一副眼镜,主席欣然接受了。

手术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主席都是拿着一个放大镜看书,但是长久的握持放大镜让他的胳膊非常困乏,于是工作人员又给主席配了几副眼镜,用于解决日常看书的需求。

在张玉凤的眼中,主席的晚年是非常忙碌的,对于这样一位重病缠身的老人来说,静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大事要处理。

四、身染沉疴笔耕不辍

在毛主席重病缠身的最后岁月里,还是多次会见外宾,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中美关系回归正常的时期,友好国家的外宾也不断来访,毛主席是一天也闲不下来的。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尽管看起来双方交谈的非常融洽,但是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脚已经肿的穿不下一般的鞋子,说话的声音也不大,但是还是像以前一样妙趣横生。

一般这种时候,作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一般都是和翻译一起坐在毛主席的身后,时时刻刻观察毛主席的状况。

毛主席是一个意志坚定和性格坚强的人物,他生病时从来不会大声呼喊,也不会流露出丑态,只会咬着牙坚持,所以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经常会出非常多的汗,张玉凤在毛主席的身边就会时刻注意这个问题。

主席最难过的一天,应该是周总理去世的时候,周总理身染沉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毛主席是知道的,周总理去世的当天,消息就已经传到毛主席这里了,但是上午的时候并没有让主席知道。

主席的值班护士小孟紧紧地握着手里小小的纸条,上边就是周总理逝世的消息,直到下午,毛主席吃了饭又休息了一会,看完了一本《鲁迅全集》,关于周总理去世的正是讣告也送来了。

小孟拿起报纸给主席阅读,慢慢的将目光放到了那则讣告上边,当读到:“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的时候,小孟早已经泣不成声了。

而原本正在听读报纸的毛泽东,神色也变得低沉下来,他慢慢的闭上眼睛眉头紧锁,随后眼中滚出巨大的泪珠。

这位战友去世了,二十八年革命风雨同舟,今天一朝阴阳两隔,主席说不出来话,任由泪水在脸上流动,这个打击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1976年6月的一天,毛主席忽然心梗,整个人呼吸急促脸色灰黄,情况非常危险,在抢救的过程中,毛主席身边的所有人都来了,政治局的几个委员也来了,他们守在毛主席的身边,经过二十几分钟的抢救,才最终脱离险境。

直到九月份,毛主席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和张玉凤一起在毛主席身边的还有孟锦云,她们共同承担照顾主席的责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张玉凤和孟锦云一起收拾了主席的遗物。

在主席的身边还有一本关于日本人“三木”的书,那是因为主席非常关注日本选举的形势,专门拿出来看的,这本书还没有来得及合上,人就已经去世了。

收拾完主席的遗物以后,张玉凤和孟锦云二人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以往这间卧室里总会传出几声咳嗽声,但是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总结:

主席去世以后,张玉凤就又回到了原本的铁道部工作,但是毛主席的教育,对于她后半生的影响很大,毛主席不爱钱,同样也不喜欢嗜财如命的人,所以主席身边的人也都不爱钱。

主席为人和善,总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好,并且能够准确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刚做完白内障手术恢复视力以后,就曾握住身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手亲切交谈。

张玉凤还说,毛主席的晚年虽然重病缠身,但是一点也不糊涂的,他依旧对所有的事情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判断,他只是担心他走以后人们会怎样看待他。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毛主席曾经对身边的人说,希望自己去世以后大家能够多来看看他,这其中包括当年的卫士李银桥,当然也有张玉凤。

在此后的每年里,张玉凤都会去看望主席,也算对得起主席的临终嘱托。

毛主席一辈子都是一个雄才大略指点江山的人物,但是到了晚年时期,也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健康,他也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与人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人性的光辉依然存在,他的精神永远长存。

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

108 阅读:17592
评论列表
  • 2023-12-05 08:5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胡恒亮 回复:
  • 2023-12-21 1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