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既是讲怎么打仗,更是讲怎样不打仗。
要知道,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和其站位正相关。
至高的站位,决定着至高的智慧。
那么,孙子兵法是什么站位呢?
基本来说,是接近于“皇”的站位。
在汉字中,皇、帝、王都是统治者。
但为什么要用三个字来表达呢?
其实皇、帝、王这三个字可不是白说的。
在中华文明的看来,特别是“三皇文明”看来——
皇是天下无战,帝是战无不胜,王是胜败乃兵家常事。
而孙子兵法的终极追求就是天下无战,就是“皇图永固”。
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首先,孙子兵法重点讲如何不打仗。
孙子兵法说了两大原则:
一是“自古知兵非好战”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知兵是必须的,但知兵不是为了好战黩武。
即,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
所以要慎战,对于战争要慎之又慎。
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何深刻洞察兵者这一国之大事呢?
孙子兵法指出:“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也就是说,最关键的就是道,就是民心民意,就是天时和地利人和。
这些因素之外才是将领和兵法,兵法其实是置于最后的因素。
同样的逻辑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也就是说,打仗是最后逼不得已的手段而已,能打善战也是最后迫不得已所追求的效果而已。
即使百战百胜,都绝不是足以自豪或者沾沾自喜的事。
用孙子兵法的话来说就是: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其次,不可动兵的原则。
对于慎战,孙子兵法指出不可动兵的三条具体原则: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说白了,就是——
没有利益不打仗;
没有收获不打仗;
没有危机不打仗。
孙子兵法还特别强调主上和将领的一条底线——
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由此避免情绪化决策,避免一时误判、一怒“走火”乃至一败涂地的情形。
请注意,孙子兵法的这些论断为什么基本上是否定句式?
就是为了突出“如何不打仗”的重要性。
第三,打,就必须打赢。
对战争说不,这是最前置的道义。
但假如不能不打仗,就一定要打赢。
假设天下无战难以做到,退而求其次,就是要战则必胜,战无不胜。
即孙子兵法的名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孙子兵法讲求完胜的战略,即打,就必须打赢,而且全胜为上!
孙子兵法这么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而且,孙子认为,将领要“智信仁勇严”;要保全双方资源,特别是敌方“资源”,为我所用。
如“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在孙子眼里,全然没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所谓胜利。
要战胜敌人,而且自身更强了才行。
把敌人打烂了,把自己也打烂了,这不叫胜利。
所以,在孙子兵法中,没有“惨胜”的概念。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一方面讲知兵和善战,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讲慎战和无战。
在中华“三皇”文化中,皇的治理,不允许生战;帝的治理,不允许失败。
所谓“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就是讲通过“皇”的治理,“帝”的治理,始终保持和平昌盛。
孙子兵法追求的是皇的治理,是天下无战。这是完美的境界。
退而求其次,是帝的治理,就是战无不胜。这是完胜的境界。
同时,孙子兵法也告诉你如何打仗,告诉你如何打胜仗,打赢是硬道理。
而至于王的状态,“称王称霸”的状态,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决不可取也。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欢迎关注
人类和人类的种族所有的大高人和大世外高人和大能人已经把中国家乡宇宙包围百分之九九左右了。
说明小编不懂。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败。
可能是孙子兵法说不要和神仙打仗,有神仙,神仙有什么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