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做人做事,都要懂礼仪,讲规矩。
这是父母从小教育我们的道理,与“立于礼”的内核是一致的。
简单来说,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站住脚,就要讲规矩,就要修一颗虔敬心,懂得感恩,有礼有义。
否则,就会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不舒服,事情也难以做好,最终寸步难行。
当然,在婚恋问题上,也是如此。
男女交往,请记住这八个字:“礼仪在先,情义在后”。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里,就写了一个恨嫁的女人对“礼仪”的坚持和执着。
春来水漫之时,鸟儿才鸣叫寻偶,女子也着急等待意中人娶她。
“雝(yōng)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她希望男人可以拿着“大雁”聘礼,在冰雪融化前来提亲。
于是,她着急等待着。
这时候,船夫问她是否上船到对岸,女人羞涩回应:“我不是要渡河去对岸,我是在等待对岸来的男朋友。”
尽管女人恨嫁,但她依旧坚持自我。
她深知,有些河不能贸然而过,再怎么着,得有娶妻程序,得以大雁为聘礼,然后再纳彩而选良辰。缺失了规矩礼义,情感容易在没有约束中泛滥得无法收拾……
这个故事记录在曲黎敏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让人忍俊不禁,却又陷入了沉思。
在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或婚配,是很讲究度量礼仪的。
无论多爱,多急切,都会把礼仪放在第一位。
如果没有聘礼,不再纳彩,不选良辰,这个婚嫁就不被认可,也不复存在。
可谓是“礼仪在先、情意在后”。
02.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旧时代女方家收那么“聘礼”?凭什么?
现在女人不太讲究“彩礼”,这是时代的进步吗?
也有一些地方,彩礼钱水涨船高,让不少男人苦不堪言,可以取消吗?
关于“聘礼”和“礼仪”,曲黎敏在《生命沉思录》这样解释:
“旧时代女方家收那么多聘礼,实际上是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的无常和生活的无常,“聘礼”不过是一旦女子被弃返回娘家的生活保障费用。
而现在不讲究聘礼,一是女子经济的独立,二是对人性没看通透,以至于事后离婚成为大战,对生活的伤害更大。”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对高额的聘礼和彩礼,没有太大的概念。
在广东,彩礼一般就是两三万块钱,就是表一点心意罢了。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追求高额彩礼,譬如要“万紫千红一点绿”,折算下来,彩礼钱最起码是15万元。
对于是否应该取消聘礼或彩礼,见仁见智。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人群,自然有不一样的看法,这个很正常。
对于曲黎敏的从“人性和事后离婚”这个角度,很是新颖,深受启发。
如果一个女人,她婚前不需要聘礼,也不要彩礼,离婚后想要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却需要耗尽自己大半辈子,东奔西跑、心力交瘁。
请问:这样真的值得吗?这样真的明智吗?这样才算独立女性吗?
不是吧。
对此,曲黎敏一针见血指出:“古代的女性是先知先觉,把自保放在婚前;现代的女性是后知后觉,把自保放后面,一旦情绝,就分你家产。”
对于利益之争,婚前自保,还是离婚后,撕破脸皮,没有高低之分。
想要在这场婚恋中保存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最好还是自己活明白一点,拎清楚一些懂一点人性和规矩,理智且成熟。
做人做事,都要讲规矩和礼仪,先小人后君子,有情有义,不贪图对方的钱财,也不要让对方欺负你。
人生苦短,有些事儿按规矩去做,可以节省下精力和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03.对于要不要彩礼,永远都没有办法取得一致的看法。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三观契合的伴侣。
要彩礼的女人,找愿意给彩礼的男人;不愿意给彩礼的男人,就找不需要彩礼的女人。
不要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不要委屈自己,迎合他人的意愿。
彩礼可以要,也可以不要,但不必为了攀比。
对于没有太多收入、社保、存款的女人,她们想要彩礼作为一种日后生育或者被遗弃的保障金,可以理解。
但,具体的金额,要量力而行,不要斤斤计较,错过一段好的姻缘。
不要让你的幸福,毁在盲目攀比的彩礼上,更不要把你的婚姻变成一场赤裸裸、没有温度的交易。
很庆幸,在焦虑与迷茫之际,遇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刷新了我对聘礼彩礼、饮食、男女、婚恋、婚姻家庭、事业以及修心养生等的认知,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事,《生命沉思录》一经发行,多次加印,备受读者朋友的喜爱,还获得周国平、王蒙以及时寒冰的强烈推荐。
“随手翻开一页,都有心灵的悸动与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到的东西一定要能改变、改良我们的生命。
愿你通过曲黎敏《生命沉思录》(全三册)中找到自我,拥抱健康自在从容的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