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已返回,三名航天员半年400斤的排泄物,如何处理的?

冷紫葉 2024-11-09 17:45:18

180天、400斤的排泄物,是航天员除了太空任务之外,唯一能带回来的“礼物!”

却也恰恰证明了,简单的一个排泄问题,放在太空中倒还成了一个麻烦。

这400斤排泄物,远非仅仅是航天员日常生理活动的副产品。它们是人类文明在征服宇宙过程中,面对挑战、突破极限的生动写照。

神18返回:太空中的交接仪式

2023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已在轨运行半年之久的神舟十八号宇航员在太空中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

此前,神舟18号的三名航天员自从登上太空之后,已经待了半年的时间,如今按照预定日期,他们将会在11月4日返回地球。

只不过在回来前,他们需要将空间站的各项系统运行状况、实验进展情况、设备使用注意事项等完完全全的交接给19号的三名航天员,确保他们离开之后,能够独立操作整个空间站。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程之际,让人想起这半年来,几名航天员的排泄物该如何处理?

毕竟“吃喝拉撒睡”是每一名人类必须经历的事情,但是放在地球上,这些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东西了,可那是空间站,他们所完成的每一项动作都要比地球上艰难百倍。

尤其是空间站上没有重力,光喝水都能变成追着小水球跑路,这若是排泄物泄露,难道不会变成随处可见的排泄物水球吗?

根据大致统计,一个人每天大概会产生1.6公斤尿液和0.2公斤粪便!

结合这半年三名航天员的大致排泄量合计,总共可能会产生400公斤的排泄物。

想象一下,如果这400公斤的排泄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会在空间站内四处飘散。这不仅会严重影响空间站的卫生状况,还可能污染精密仪器,甚至危及航天员的健康。因此,妥善处理排泄物成为了空间站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处理粪便:从杨利伟到翟志刚的进步

回想起2003年,那是我国第一次送航天员上太空,当时由于各项方面都没有考虑到,以至于杨利伟登上太空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排泄问题。

只不过,上天之前,国家给他准备了很多的尿不湿,但显然这些只能短暂解决难题,却不能成为长久问题。

所以等杨利伟回来之后,国家着手解决这些有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其中就有排泄问题。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越来越长,排泄物处理系统也在不断改进。

现在的空间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排泄物收集系统。这个系统使用气流导向和传送装置,将航天员的大小便统一收集到专门的收纳桶中。

对于尿液的处理,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将尿液净化到可饮用水的地步。

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尿液处理问题,还为空间站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在资源极其有限的太空环境中,这种循环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粪便的处理则显得更加困难,尤其是目前能做到的地步也就是将粪便收集后加入防腐剂,然后密封保存,最后带回地球进行处理。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曾向公众演示了太空如厕的全过程。首先,他需要启动抽风机,以确保排泄物不会在失重环境中四处漂浮。接下来,他会将专门设计的大便袋安装到马桶上,并将自己牢牢固定在座位上,以防在如厕过程中漂浮走动。

如果收集桶已满,航天员们会将这些密封袋转移到货运飞船中进行储存。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员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定期检查每个密封袋,确保没有泄漏发生。

一旦出现泄漏,不仅会释放出令人不快的气味,还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威胁航天员的健康此外,泄漏的排泄物还可能对空间站内的那些高精准仪器造成危害,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因此,航天员们在处理这些排泄物时,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以确保空间站的卫生和安全。

这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关于太空排泄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或许未来某一天这些让人头疼的排泄物,也会成为太空中的肥料,或者是带回来研究太空中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以便更准确的探索太空。

结语

从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尿不湿”版厕所到现在简单方便、却处处透露着高科技的厕所,无疑不是我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虽然说太空排泄问题只是一个很微弱的小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空间站高精准仪器的面前,它简直就是可有无可的存在。

但倘若没有,它也会影响到航天员的健康、空间站的卫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多个重要方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