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制度,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道长城

我家在河之北 2025-01-11 08:08:32

之前我们说过,汉朝的长城曾经延伸到西域一带,确保了这里的长治久安。

实际上,支撑长城的就是当时的屯垦制度。

比如,东汉时期,朝廷进一步扩大军屯制度,在今天新疆吐鲁番、哈密,青海西宁市等地设置24处屯田,为古代甘肃、青海和新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种制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光解决了军队和往来商旅的粮食问题,有效保障了建立起来的西域都护府的正常运转,也带动西域农业迅速发展。

举例而言,汉朝时期西域一带的农作物主要有粟、稷、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也有葱、蒜、黄瓜、胡萝卜、菠菜等蔬菜,有葡萄、梨、桃、石榴、杏等水果,还有苜蓿等饲料作物。

有了这些的作物,再加上中原的种植技术、冶铁技术传入,有力推动当地的快速发展,因为农耕经济比牧业更有生命力,尤其在荒漠、戈壁地带,也就受到了西域各民族的欢迎。

因为有先进的技术,西域各国也都自愿归附汉朝,一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也开始了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一直到汉朝结束并没有完。隋朝为了防范突厥、吐谷浑,隋文帝下令在长城以外大兴屯田。

到了唐朝,屯田规模继续扩大,唐朝贞观年间,安息都护府所属的屯田有56屯,甚至为了发展农业、促进水利设施,唐朝在安西都护府设立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陶托所”,主管官吏为“知水官”。

吐鲁番出土文书里曾见数位高昌县知水官的名称。唐朝在西域的屯田活动和发展水利设施的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到了宋朝,面临辽国、西夏的侵扰。朝廷就把闲置的土地分给弓箭手将士,还免除他们的赋税,敌人入侵时参战,但朝廷不提供军械和费用。

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朝廷开支,又起到了保家卫国的作用,这样的弓箭手田也被后来的历代朝廷所采纳。

明朝时期就采用了卫所屯田制度,当时卫所以下设立军屯。明朝初年,朱元璋就让将士在边陲重镇屯田,涉及的范围东起山海关,沿着长城设立。

清朝虽然不建长城,但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实行“屯垦开发,以边养边”的方针,乾隆年间在伊犁建立“旗屯”,兵农合一,成为保障边疆、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后来,左宗棠进军新疆,大力兴办屯垦,重视水利、交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从清朝的实践来看,虽然不再修建长城,但军屯制度几乎相当于建立了一道长城。

总的来讲,历代的屯田制度虽然各有侧重,但首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边防,增强军事、经济和国防力量,甚至能对外敌起到威慑作用。

从长远角度来看,长城沿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有了屯田制度以后,内地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管理方法都往边疆传播和推广,对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甚至文化大一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