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已经发生过的一件事,总会在你的脑子里演绎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结果?
每次脑子里“演电影”的时候,都会给你带来不舒服的感受。
“他又在像过去一样否定我,要是当时我怼回去或许他就不敢这样了”;
“他好像又开始跟别的女人撩骚了,如果我上次不原谅他,现在就不这么纠结了”;
“当年孕检时他就没陪过我,现在一点小事都指望不上,我当时不应该那么坚强的”......
这些在过去没有被及时看见和处理的负面情绪,就像卡在你心里的一颗玻璃渣——
时间上已经过去了,空间上还停留在你的心理,让你克制不住地反复摩挲、咀嚼,甚至想要把这颗玻璃渣强行拔出、让伤痛“过去”。
结果,这颗玻璃渣不仅不会消失。
反而,它会随着你的回味、咀嚼,扎得越来越深,也越来越疼。
每一次情绪爆炸
背后都有一颗玻璃渣
7年前,小美跟老公说好结婚时给18.8万彩礼。
结果婚礼前一周,老公跟小美商量先给8.8万彩礼,后面等家里经济宽裕了,再补上这10万。
小美理解老公家的难处,也相信老公的承诺,就同意了。
然而闺蜜一句话,让小美如鲠在喉:
“他就是吃定你了,觉得请帖都发出去了,怎么样都会结婚……”
小美当下就否定了闺蜜的观点,但闺蜜的这句话却扎在她心里,每一次回忆起来,都会落下细细碎碎的疼。
比如,跟老公吵架的时候,她会想起来,内心愤怒:
“他是不是认为我被他拿捏住了,怎么样都不会离开?”
跟婆婆遇到矛盾时,她也会想起,忍不住地委屈:
“婆婆跟我吵,却对弟媳妇更照顾,是不是因为我‘便宜’,对我不够重视?”
刷到网上同样被压彩礼、却硬气不结婚,甚至果断打胎的姐妹,她还是会想起,于是自我怀疑:
“为什么我做不到?是不是我太软弱了?”
怀疑过后她又只能安慰自己,自己的情况跟她们不一样,
可闺蜜的那句话,却在心里忽远忽近,她当时略带傲慢、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也愈发清晰。
小美每回忆一次,就是在伤口上多划上一次,越来越疼。
一次晚饭后,小美刚拿出瓜子磕,老公就来了句:“你咋刚吃完晚饭,又开始吃零食啊?不怕长胖啊”。
小美的情绪瞬间被激发了,她感觉心脏在瞬间收紧,像被什么啃食着:
“你什么意思,我瓜子都不配吃了?!”
“我这么长时间没有食欲,吃不下东西你看不出来,吃点瓜子你叽歪半天!”
“你不是总是嚷嚷着让我监督你减肥吗,我是提醒你……”
看着老公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小美内心越来越愤怒,过往积攒的那些愤怒、委屈、质疑、焦虑通通被激发出来。
小美跟老公大吵了一架。
伤心伤肝又伤神,两人关系还越变越差了。
理智下来一想,不过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小美被激起的感受是真的、也是强烈的。
这是因为当时被闺蜜激起的情绪,一直没被清理。
那个当下,关于彩礼,小美也是有很多委屈和愤怒的。
它被小美一次又一次拿出来反复回想、咀嚼,无法消化,变成了嵌在心里的玻璃渣,在被触发的那一刻,炸出来割伤了关系中的每一个人。
生活中,你也会不自觉地这样咀嚼情绪里的玻璃渣吗?
会因为过去的委屈没被释放,控诉“他总是这样对我”;
会因为过去的烦怒反复在心里咀嚼,警惕“他是不是又犯老毛病了”
还会因为过去被忽视的难受情绪忘了清理,你伤心“他怎么能又这么对我”……
这些被积攒的负面情绪,你以为它们可以自动消失,结果它们却一点点沉积在你的身体里、心里,然后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时不时冒出来伤害你一下。
为什么我们会放不下、反复咀嚼这些情绪玻璃渣呢?
因为这些看似微小的刺激,正是我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显微镜,放大了我们深藏的不安、失望和恐惧。
不断咀嚼的玻璃渣
刺痛你忽视的伤口
每一个被反复咀嚼的情绪玻璃渣,都是我们内在创伤的钩子。
这些消化不了的情绪,与我们潜意识的心理创伤、未解决的冲突或根深蒂固的恐惧有关。
我们会反复咀嚼,既是潜意识的一种提醒,也是内在的一种自救。
因为这可以让我们回溯到跟创伤相似的情境,让大脑认为自己有机会得到拯救。
但这种刻舟求剑式的自救,在自我没有觉察的时候,只会使得原本的情绪压缩在内心更深的角落,并不断被持续、强化。
之前,闺蜜小橙趁双11促销买了几大箱抽纸。
一向节俭的老公大明,看到后随口问了一句:“你买这么多抽纸干嘛?用到明年都用不完”
这句话像是一颗小小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小橙心中长期积累的情绪火药。
“我拿自己的钱,买点纸都不可以吗!”
这也不是大明第一次质疑她的决策了。
她给儿子选好幼儿园,大明就问:“这个幼儿园真的好吗?”
她给儿子报兴趣班,大明就说:“儿子好像不喜欢这个。”
她辅导孩子写作业,大明不断在一边碎碎念:“你不要盯那么紧,让儿子玩一会,没关系的。”
似乎她所有的想法、打算,都对不上大明的要求、标准。
小橙的愤怒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询问,而是因为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触及了她心底深处的不安。
这个感觉直指小橙小时候,她被父母忽视需要,而且不断质疑她能力的痛苦经历。
因此,当大明那天提出的问题触及了这些敏感的点时,小橙的情绪便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爆发般激烈。
她的反应并非仅仅针对这一件小事,而是源自于长期的情感积累和压抑。
这次爆发后,小橙感到一种释放,但同时也有困惑和失落。
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大明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
反复咀嚼
是一场情绪内耗的骗局
当你不断咀嚼这些玻璃渣时,你就陷在了这种情绪体验和内耗里,是很难抽离出来处理当下事情的。
比如,东西囤多了,老公提出疑问时,你看到的不是当下东西多,而是内心奔腾起的巨大情绪:我连这点东西都不配买吗?
事情做完决定后,老公不理解的一个疑问,也会让你瞬间爆炸:你又在质疑我?而不是回答老公你为什么这么做。
又或者是有来访者提到:
跟老公亲密时不自在,老公便起身离开,她无法察觉到自己的抗拒,只是回忆起小时候被猥亵的经历,痛苦万分,她觉得自己很脏,不配美好的亲密体验。
小时候的情绪体验,又在当下的事件里循环上演。
尽管对方不是这个意思,但你接收到的感受和信息就是:
原来他真的觉得我不配,我好难受;
又开始了,他也在质疑我,我好痛苦;
我的身体被污染了,老公嫌弃我了,我活该。
当你在不停地咀嚼这些负面情绪时,这些情绪模式便越来越根深蒂固,每一次的循环都会加深你的情感创伤。
最终,这种模式愈加成熟,很难解除。
这时候,痛苦在别人眼里,也会被误解成“享受”。
“你总这样,只盯着一个事情看,根本不愿意走出来”;
“你又来了,没人想要伤害你,是你太自以为是、自作多情”;
“都过去了,别老拿出来说好吗?朝前走......”
那些别人感受不到、你也看不见的伤,又一次在当下惩罚你自己。
在你反复咀嚼的过程中,别人不会得到反省,只有你自己,会一次次被伤害。
你的大脑和身体就像被困在了“开端”中,无法挣脱。
你的心理和情绪会不自觉地围绕着那些负面思绪打转,甚至用这些情绪来解读身边的人和事,反复让自己品尝过去的痛苦。
那这个模式还能打破吗?还能走出这个负面循环、让事情朝好的一面发展吗?
当然是可以的。
除掉玻璃渣的唯一方法
是清理它
要打破这个情绪循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被咀嚼的情感。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清理它而不是咀嚼它。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识别情绪中的玻璃渣,也就是区分情绪反应是由于过去未解决的情绪,还是对当前事件的直接反应。
一、识别情绪强度与事件匹配度。
当你对某个事件的反应特别强烈时,问问自己这种反应是否与事件本身相称。
如果你的情绪反应远远超出了该事件所应引起的范围,这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这是由内心的玻璃渣触发的。
二、衡量情绪持续时间。
如果某个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在事件结束后仍难以平静,这可能表明你的情绪与一些更深层的、未解决的感受有关。
这件事只是一个引发剂,引发了那些被我们埋藏起来的情绪。
三、观察生活中是否存在重复的情绪模式。
比如,你是否经常因为类似的事件或话语感到不安或愤怒?
这些重复的模式,可能就是你再反复咀嚼情绪玻璃渣的过程。
试着追溯这些情绪是否与你的过去经历有关,有时,我们的情绪反应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声。
四、识别出来后,进行清扫
我们要认识到,这些情绪的是我们过去经历的一部分,要接受它们的存在。
你可以跟着德芬空间的《喜乐体验营》学习,试着用冥想的方式,与自己的真实情绪对话。
问问自己:
我此刻的感受是什么,它的真实存在的,还是我在追溯过往?
然后试着聚焦当下,对此刻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反应,同时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
真正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们咀嚼的过程,
要想真正地从这种情感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我们需要开始一次内心的深度探索。
清扫完心中的玻璃渣,我们才能腾出自己的心理空间,让更多真实、美好的情绪情感流进来。
*本文由妙黛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