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那中药是不是也有毒?提醒: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清汛康康 2024-08-27 18:50:40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人们在看病时,也经常会向医生询问药物是否可以长期服用,是否存在毒副作用。那么,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又该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呢?

一、中药的“毒”性是什么?

中药的“毒”不同于毒药的毒,事实上,古人所讲的药物的“毒性”,即广义的“毒”,指的是药物本身的偏性,如中药的四气温、热、寒、凉等,根据药性的峻猛程度又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中医药认为,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偏性。

而狭义的“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如巴豆,乌头,马钱子等。中药中的有毒成分通常是治病的关键,可以参考“以毒攻毒”的原理。例如,巴豆中含有的巴豆油,乌头中含有的生物碱,它们不仅是有毒成分,也是药物的有效成分。

对中药材进行炮制,用药时进行配伍,这些措施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也是为了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

二、使用中药如何做到趋利避害?

事实上,中药是否有毒,其最为关键的特征在于是否可以做到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的情况下,即便是药物真的有毒,对病人也是安全的,如果没有做到对症治疗,即便是没有毒的药物,也会带来毒副作用。

古人在治病用药方面,强调病好了就不需要再吃药,而不少现代人则认为中药是调理用的,可以长期服用,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也是导致慢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出现的主要原因。那么,使用中药如何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呢?

1.对症下药 

中医在治病方面,讲究的是一药对一证,这里的证指的是证型,简单来讲就是即便病的名字一样,服用的中药也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感冒为病,有风寒和风热之别,风寒感冒时,中医用的是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风热感冒时,用的是薄荷,牛蒡子等辛凉解表药。中医强调“药证相符”,这样才能治病,如果药证不符,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带来毒副作用。

2.服药有度 

中药治病讲究的是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服药方面讲究“有度”,一般来讲,病情严重应适当加大药量,病情较轻应适当减小药量;如果药物无毒,可以适当多用,如果药物有毒,需要控制用量;如果患者本身耐毒性强,可以适当多用,如果患者耐毒性差,应该适当少用。

中药用量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定量的,需要根据药物的毒性、病情的轻重和病人的体质进行调整,做到“服药有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轻毒副作用。

3.减毒增效 

中药可以通过炮制或者配伍的方式来实现减毒增效,通过煎熬等炮制措施,能够降低或者消除药材本身的毒性,如川乌,草乌,附子等需要先煎一段时间,以降低它们的毒性。

借助两种或者多种药物的配伍,也可以达到减轻毒性、增强药效的目的,如生姜配伍生半夏,就是生姜能降低生半夏的毒性。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弘扬和继承。中医药有着独属于自身的理论以及应用方法,与西药存在很大区别,在专业中医生的指导下,依照安全剂量和用药时间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洞口县石江镇中心卫生院 刘来香】

【编辑:YT 】

0 阅读:84
评论列表
  • 2024-08-29 00:43

    别偷换概念!西药与天然药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化学生产工艺注定了阴寒的毒副作用,而被西医嗤之以鼻的阴阳学说,正是其致命伤!